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我喜歡電影。聯絡信箱:splitting24frames@gmail.com
有關早期的新電影評述文字,通論是正反方陳構常蛆附於商業/藝術二元。這已有各式現存文字對證,我亦不打算挑戰這說法,卻想於其上補充兩個要點。一是,這種爭論還明白附隨於對香港電影的共同敵意,...
雙重回溯結構此處招喚出的封閉解答,強制將《大開眼戒》的夢境感變成只在影像的質地作用,卻對比爾而言僅是像夢一樣(dreamlike),或者說,他在片末領悟,那句哀告妻子的「……...
《遊戲規則》深景深影像中的限制空間有時是隱形的(invisible)。隱形的意思是,不仰賴視覺遮障物,但觀眾透過人物的站位以及把握畫面上人物的知覺限制,...
要用「趕拍濫造的宣教或愛國電影」概括,怕是低估了他們的戰鬥力。這些電影的魔性,如一方面任務式地創造電影的訓誡感,卻又甘願作出煽動力十足、剝削感出格的捨身一瞬,我願意相信是在回應屬於保守世代的一個問題...
聯邦主旋律的影像實驗,最成功是《龍城十日》。它長期被埋沒是類型愛好者的一大損失,我甚至願意稱它是70年代被遺忘的傑作之一。初執導筒的屠忠訓沒有胡金銓的文人情調,卻在形塑空間、凝鍊氣氛上顯露過人才華,...
論及《青春弒戀》,似乎容易無盡地陷入泥水仗,辯稱這創意來自《海鷗》、那點子出自台灣新電影,藉此擡高電影價值,但對這些戲法的實效,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