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台北電影節二十年,破框而出
2018-05-20
對默片年代電影風格的一次回應──關於《噩夢輓歌》的剪接意涵與影像風格
2018-05-19
【坎城】《Donbass》:不受承認的國度,如此成魔
2018-05-12
《淑女鳥》與《老娘叫譚雅》:在母女情節中尋求自我認同
2018-05-11
政治與愛情,辛辣活潑的信任遊戲
2018-05-09
缺席的聲音:「家庭備忘-記憶與遷徙之島」東南亞新住民主題當代藝術展
2018-05-09
影像的最大可能性:評阿比查邦首部劇場作品《熱室》
2018-05-07
【TIDF】來自異鄉人的影像信——專訪《回程列車》導演黃邦銓
2018-05-06
一場最微小的大戰——《家戰》
2018-05-04
【TIDF】疾病的隱喻是愛——《奈緒與家人的35年》
2018-05-02
記2018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內外(下)——香港的影人影事
2018-05-01
記2018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內外(中)——多元的影像現場
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