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期 | 放映頭條】「做工宇宙」,不說再見——專訪《做工的人 電影版》編導鄭芬芬

「當初《做工的人》劇集播出時,鄭芬芬有一個遺憾。她常聽到很多年輕觀眾說,他們好喜歡這部劇集,好想讓父母也看看,可是父母卻看不到,因為不是每個家庭都習慣收看 OTT。當決定要做電影時,鄭芬芬就給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她希望等電影上映時,年輕人可以帶著他們的父母來看。」
曾榮獲金鐘獎迷你劇集獎、導演獎、男主角獎、男配角獎等四項大獎的臺灣影集《做工的人》,於 2022 年三月推出電影版,以前傳方式延續故事,由原班人馬主演,帶觀眾再度走進《做工的人》世界。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做工的人 電影版》導演鄭芬芬,請他談電影版緣起、轉換不同創作媒介的心得,與重新連結《做工的人》故事的創作感想。
閱讀更多
【732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32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8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
本期焦點介紹由同名影集擴充延伸的前傳電影《做工的人 電影版》,《沉睡的青春》、《聽說》導演鄭芬芬再續《做工的人》影集前緣,將觀眾帶進工地現場,請見本期專訪全文。院線上映作品中,本期也另有兩篇影人專訪,分別是《老鷹想飛》導演梁皆得長期追蹤黑面琵鷺的生態紀錄片作品《守護黑面琵鷺》,與香港新銳導演賈勝楓的首部劇情長片《流水落花》,歡迎讀者共同關注創作者的心路歷程。
2023 柏林影展的現場報導,本期另有訪談韓國電影《格殺福順》導演邊聖鉉與女主角全道嬿,在這部 Netflix 出品的動作電影當中,我們聽聽導演與影后如何看待面向觀眾的創作。除此之外,也別錯過由作者翁煌德撰寫的柏林影展總評,其中點出近年柏林影展方向轉變與餘波,當然也有作者觀展期間推薦的精彩重點作品。
其他影展方面,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的「編織電影的人:陳潔瑤 Laha Mebow 導演專題」帶我們回顧陳潔瑤 Laha Mebow 導演生平的重要作品,本期選錄作者 Skaya Siku 文章一篇,帶讀者進入陳潔瑤 Laha Mebow 的電影世界。同時,對於近期舉行之「張徐展藝術動畫短片導演專題」,作者孫松榮亦撰文一篇,評論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得主《熱帶複眼》的跨文化、跨媒介反思,相當精彩。最後,本期「芳華虛度」評論專題選錄作者陳曼晴評論《美少年之戀》與香港文化面貌,同樣歡迎讀者關注。
下期《放映週報》,除了精采的影人訪談之外,也將以評論文章切入《小逃犯》數位修復版的重新放映。除此之外,我們亦歡迎讀者對臺灣電影進行評論投稿。商業或藝術不拘、指出建樹或進行批判不論,歡迎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做工的人 電影版》導演鄭芬芬;攝影/蔡耀徵)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03.31
用鏡頭守護野鳥的人──專訪《守護黑面琵鷺》導演梁皆得

「我從小就很喜歡鳥,什麼鳥我都很喜歡。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周圍就有很多鳥,後來到野外去欣賞牠們。我是拍紀錄片的,不是拍到外型就好。很多人賞鳥,是希望要看到全世界所有不同的鳥種。但是我的方式比較不同,我是追逐鳥的生活史,鎖定單一物種,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看牠,長時間的觀察、拍攝。」
「跨越海洋的飛翔」第二部曲《守護黑面琵鷺》於 2023 年三月上映,本片為《老鷹想飛》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歷時 30 年拍攝的最新力作,吳念真、林強等資深電影人也紛紛跨刀相助。本期《放映週報》專訪梁皆得導演,請其分享生態紀錄片創作緣起與拍攝難處,也從他的分享中,看見長期捕捉鳥類生態動向的紀錄片導演,對自然與生態真摯的愛。

閱讀更多
物換星移,不變的是人與人的相遇──專訪《流水落花》導演賈勝楓

「我從來沒有讀過電影學院,也沒有受過拍攝現場的訓練,有些新導演他們是副導演出身,或是美術出身,我則是從來都沒有在現場的經驗,所以,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當電影導演。但是,從很小的五分鐘短片,一步步開始做製作到現在,也是一個蠻神奇的過程。」
以寄養家庭的輾轉流離,說一段關於愛與家庭的故事。香港導演賈勝楓首部劇情長片《流水落花》由資深演員鄭秀文主演,奪得 2022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演員獎,亦獲 2023 香港電影金像獎三項提名。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賈勝楓,請他分享工作體悟、關於《流水落花》的創作想法,還有與鄭秀文、張叔平、杜篤之等資深影人合作的經驗。請見本期專訪。
閱讀更多
【2023 柏林影展】改革的浪尖,平衡之難處──總評 2023 柏林影展

「夏崔安執掌以來的柏林影展有了與過往完全不同的氣象,他選擇讓選片往更小眾的視野走去。就商業考量上,這無疑會弱化柏林影展的影響力,旅居柏林的知名影評人亞歷克斯.比林頓(Alex Billington)便在會後撰寫一文試圖『逼宮』,直言柏林影展已經不能與坎城與威尼斯平起平坐,提議讓夏崔安下台才能解決問題。」
2023 年柏林影展方於今年二月順利落幕,金熊獎由《塞納河上的船屋》(On the Adamant)奪得。本期《放映週報》邀請特派柏林作者翁煌德撰寫展節總評一篇,文中述及柏林影展近年在藝術總監卡洛.夏崔安(Carlo Chatrian)改革下的方向轉變,還有隨之面臨的質疑與挑戰;也評述了柏林影展今年的多部焦點作品,還有讓人驚喜的新發現。
閱讀更多
【2023 柏林影展】國際級影后,化身殺手界的頂級掠食者──導演邊聖鉉與女主角全道嬿談《格殺福順》

「黑暗面是全道嬿擅長的戲路,如《密陽》、《下女》,她的優秀演技正是以深刻演繹人性聞名。因此,當我決定和她一起拍一部動作片,就存在一種『矛盾』。過去全道嬿於電影中詮釋的女性角色,不是被男性角色犧牲,就是迫於處在非常貧困的處境。但這一次,她是殺手,完全打破韓國電影圈對她的看法,我也相信,她能在她的遊戲(電影)中,成為一個頂級掠食者。」
由 Neflix 出品發行,2023 年柏林影展世界首映,《王者製造》韓國導演邊聖鉉執導新作《格殺福順》,邀請曾獲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的韓國影后全道嬿主演,反差地將「母親」與「殺手」兩種身分共融一爐。本期《放映週報》於 2023 柏林影展現場採訪邊聖鉉與全道嬿,一窺這部於國際影展亮相的串流鉅作,反映韓國影視產業的強勢現況,也請他們分享關於電影的主題選擇、性別元素,還有對於當下韓國影視的看法。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雙棲美學的擴延動畫:關於「張徐展藝術動畫短片導演專題」

「《熱帶複眼》打破了長久以來在臺灣動畫中被高度仰賴的敘事迷思:有意思的動畫,未必只能關乎動人肺腑的故事或扣人心弦的情節,而能出色地指向結合故事、情節及技藝的跨文化美學,乃至對於創作媒介的深刻反思。」
動畫導演、視覺藝術家張徐展以作品《熱帶複眼》於 2022 第 59 屆金馬獎奪得最佳動畫,並在近期進行的「張徐展藝術動畫短片導演專題」中,選映《熱帶複眼》與《Si So Mi》、《陰極射線管的神秘儀式》、《影像日誌no.1-no.19》等四部作品。在本期《放映週報》的專文評論,作者孫松榮分析《熱帶複眼》在敘事之外,如何進行跨文化與跨媒介的反思,讓作品開創回應當代的美學體裁。
閱讀更多
【芳華虛度】游走於情.慾之間的《美少年之戀》

「電影場景以殖民地時期的中環作為背景,露天茶座、橫街窄巷、酒吧以及畫廊都呈現了當時中西融合的迷人景緻;而當中最令人回味的是,電影中穿插林青霞的旁白,從她的口中帶出 Jet 的少年心境;最後以李玫的〈答案〉為 Jet 和 Sam 之間的愛情作完美收結,含蓄的文學表達為《美少年之戀》增添了多一份的詩情畫意。」
2022 年九月,活躍於中港臺三地的華語電影導演楊凡在臺灣舉辦回顧影展「芳華虛度」,選映七部生涯中的代表作品。《放映週報》於近期策劃評論專題,邀請作者以文字評述,回應楊凡電影作品的作者性、美學風格與政治傾向。本篇文章由作者陳曼晴評述楊凡作品《美少年之戀》,論及本片透過幾位主要角色的互動關係,反映香港彼時的不同文化面貌。
閱讀更多

【TFAI X 臺灣電影】編織電影的人:陳潔瑤 Laha Mebow 導演專題回顧

「陳潔瑤 Laha Mebow 的電影風格跟她的人很像,常常令人出其不意,乍看之下好似雲淡風輕,再回頭卻令人印象深刻。她以鏡頭為眼,劇本為心,演員和劇組團隊則幻化成手與腳。透過一部部光影編織,在片格轉動之間,她逐步顯影了自身對當代泰雅社會發展現況的細膩觀察,以及對母體文化內涵的反覆詰問。」
2023 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FAI)為甫於去(2022)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肯定的陳潔瑤 Laha Mebow,以「編織電影的人」為題舉辦回顧影展,選映其被稱為「泰雅三部曲」的三部劇情長片與多部紀錄電影。本期《放映週報》刊載學者 Skaya Siku 評論文字一篇,綜覽本次專題放映的多部作品,可為帶領讀者走入陳潔瑤 Laha Mebow 電影世界的一道門。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