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昕

沈怡昕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所MFA畢。導演、影評人、詩人、資深國際影展記者。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詩作曾獲台積電文學獎首獎,目前影評作品散見放映週報、釀電影、關鍵評論網、典藏ARTouch、OS,與粉專「CinemaAnyways」。  

【金馬 61】從監控社會的對望,看見華人家庭的宿命迴圈:專訪開幕片《默視錄》導演楊修華

2024-11-15

為什麼是『對望』?我覺得『觀看』可以是一個『轉換』的過程。你可能看著別人,不知不覺,你就會失去自我,慢慢變得越來越像對方,看著看著就變成他了。我的電影中,一個角色看著另一個人,看到對方的轉變,越看,...

一部電影的完成:《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婁燁坎城訪談

2024-09-20

疫情,帶來最初的感覺是:電影完全不重要了。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感受,電影完全沒有必要。後來我試圖把這種感覺記錄下來,『所謂的電影』也已經改變了。......我們做《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就是為了測試...

【2024 北影】「I 人」獨立製片指南:《我心裡的太陽》導演奥山大史訪談

2024-08-30

製作這樣的電影,能讓我想起已經忘記的事情,一些偶然的記憶片刻。製作電影的過程讓我將所思考的事物『語言化』;拍完上一部電影之後,我進入業界,拍了很多廣告、MV,以及影集。我覺得,拍攝電影,...

疲憊的烏托邦:《盜墓奇美拉》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Alice Rohrwacher)訪談

2024-04-22

現在,最大的區分不再是『南』、『北』義大利,而是鄉鎮和城市。在大城市和小城鎮發生的事情截然不同。我的自我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形塑,我在這一種環境下長大:『可見』與『不可見』是一對攜手的孿生兄弟。...

展現團結的力量就是解藥:訪談《老橡樹酒館》導演肯洛區、編劇保羅拉維提

2024-04-02

我認為最終一切都與政治和經濟有關,我的意思是,我們國家的一整代人活在柴契爾時代的後遺症。她發展的工作精神和文化,是關於自我。這是關於我,我會自己找路,我和我的家人,『你』不存在。『你』是我的競爭對手...

【2024 柏林】柏林蒼穹下,電影的鬼魂翱翔──柏林影展總評

2024-03-28

對『值得在巨幕首映』的拍攝與放映技術規格的慾望,必須同時與疫情後分眾化、多樣化、年輕化的觀眾口味接軌。這也回應不少產業內、影評圈對於柏林『競賽』在『類型元素』與『風格』的過火,...

女性電影的意外「大年」──總評 2023 坎城影展

2023-07-24

誠如本文所試圖揭露,今年坎城影展多樣多元的女性電影給我們的啟示,爭取觀眾注意力的戰爭,絕不該是注定徒勞的流量或資本追逐。『影像中的身體』是在暗示『影像外的身體』所承擔的疲憊,...

她的痕跡將永遠在我身上:專訪《聖奧梅爾殺嬰案》女主角葛絲拉基梅蘭達(Guslagie Malanda)

2023-05-26

除了控制呼吸,我試圖在表演技巧上游移於身體上『專注力的掌控』(maîtrise)、情緒上『被附身的情緒』(possession)兩種狀態之間。在拍攝現場,導演迪歐普和她的副導演觀察到,我進入『被附身...

【C-LAB影展】高達《影像之書》:老野狼的懺悔

2018-09-27

聲嘶力竭的控訴,一隻手指向著黑暗,四隻手指更向著自己,原來這是懺情錄,剛剛的各種攻擊、詆毀,都是自剖懺情的藥引。他用各種層次的粗糙質感,躲藏在資料影像後的懷疑主義式碎碎念,在記者會高談闊論影像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