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鐸

趙鐸

喜歡處理記憶或角色扮演相關主題的電影。評論文章散見於粉專「藏書閣」、釀電影、BIOS monthly 及聯合文學。經營 Podcast「字戀男與變焦女」。第五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

謎底就是以謎題的樣子現身:2024 第 11 屆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入圍作品觀察

2024-03-11

除了透過影像質感的差異去處理『影像』在『以生抗死』之中對於現實感的積極建構外,多數入圍的作品,為了能夠抓住孩童的注意力,並且回應其對於現實邊界與範疇之間的主從關係尚屬於模糊的狀態,無論是劇情片、...

愛你的鄰舍:《十誡》中的影像與他者

2023-10-03

公寓這一個承載不同生命形態的居處空間裡頭,作為這 10 組故事上演的場景,正是讓我們可以意識到那些尚未被連結的可能性,是如何作為這 10 組故事本身得以發生的背景,而使得這 10...

影像的獵捕,言說的管制:《不一樣的月光》、《只要我長大》敘事策略分析

2023-06-15

《不一樣的月光》以及《只要我長大》,更多刻畫了部落青年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竟然成為了親子衝突的主要原因。這種在日常意義下的『乖順』,反而異常地在父母輩的眼中被辨識為『叛逆』,這矛盾本身映照出,...

【短片視野】身為創作者的自己,與選擇踩過政治紅線的我們──吳季恩談《田中的紅旗幟》、《赤島》與其他

2023-05-19

身為創作者,會蠻害怕去下結論。大家都會去想,『一定有什麼東西會造成他這樣。他一定有心中軟的這一塊。』反而沒有人去說,『我的眼中,他就是個壞人』。每個人都有苦衷,我看得很膩,...

剎那間的永恆:專訪 2022 臺北文學.閱影展策展人楊元鈴

2022-05-21

《追憶似水年華》其實是從一個點,去看到一整個世界,一個下午的品茶時間,他寫了三本書。但是,相較之下,安哲羅普洛斯反而是把很長的歷史濃縮在一顆長鏡頭,對於時間的凝鍊或放大,這兩個作品被放在一起,...

活著是一種技藝:從《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到《橄欖樹下的情人》

2022-04-22

未來在這裡不是指客觀時間線的將來,而是創造與新生的可能,而這唯有透過改變既有的知覺模型,使今天的我差異於昨天的我,才能夠在不因循既有的模式下有著迎向未來的可能。可以說,在《生生長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