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報導
  • 評論
  • TFAI專區
  • 專題
  • 前期週報

搜尋表單

評論

動態影像如何引入荷屬東印度:從1896年至1910年代談起

2021-09-16

【北影】暗影、註腳,與可疑的羅馬尼亞歷史:哈都.裘德

2021-09-16

《社頂的孩子》:複雜流動的血統身世

2021-09-13

短片的多元性返還──談2021金穗獎「學生劇情片」入圍作品

2021-09-09

樂得嘴巴咧開開——羅馬尼亞導演哈都.裘德的《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

2021-09-09

以地方文化而生的台灣戲劇觀察——《神之鄉》影集與大溪在地關係

2021-09-08

從《三岔口》到《怒火》:談陳木勝的轉變

2021-09-04

道歉,遲來的&永遠的,致管管

2021-09-01

記憶中的雷奈的《夜與霧》——兼談「台映試片室」及其延伸(上)

2021-08-27

記憶中的雷奈的《夜與霧》——兼談「台映試片室」及其延伸(下)

2021-08-25

向著「真實」而去的「驅力」:《超速性追緝》

2021-08-17

介於在家與解封之間:記疫情前後台灣影像展覽的「居家感」傾向

2021-08-12

頁面

  • 《
  • 〈
  • …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 〉
  • 》
  •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與轉載規範
  • 徵稿啟事
  • 訂閱電子報
  • Email
  • RSS
  • Instagram
  • Facebook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版權所有 ©2021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首頁
  • 報導
  • 評論
  • TFAI專區
  • 專題
  • 前期週報
請升級或更換其他瀏覽器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