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 期 | 放映頭條】談漫畫改編、喜劇結構與商業電影思維:專訪《他馬克老闆》導演瞿友寧

「賣座與創作如何權衡?看你要做什麼樣的作品。如果今天做一個更人文更藝術的東西,我就必須要有所堅持;當我要做一個跟市場對話或者感染力更強大的東西的時候,我就必須要想這些東西對觀眾的感受,才能達到效果。」
網路四格漫畫系列《我是馬克》改編、盧廣仲、黃宣、鄭人碩、蔡亘晏主演,近年接連擔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瀑布》、《哈勇家》等作品監製的瞿友寧,嘗試挑戰執導《他馬克老闆》,特效、美術,與編劇思維,都是全新挑戰。本期《放映週報》專訪瞿友寧導演,從成案、選角、喜劇結構,到商業盤算,全方位與我們分享這次創作的幕後艱辛。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744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44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7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
本期介紹瞿友寧導演新作《他馬克老闆》,盧廣仲主演,從漫畫改編、選角到喜劇結構,嘗試挑戰臺灣喜劇的別種可能,透過本期專訪,一窺瞿友寧在電影創作的新嘗試。跨國、跨文化的交流變化,本期則有在美國紐約拍攝的臺灣電影《我的天堂城市》,一窺當地臺灣留學生與移民心緒;法國電影《榮耀之路》,則是從法國當地的阿爾及利亞移民角度出發,走訪臺灣,在異地回望生命難題。本期專訪《我的天堂城市》導演俞聖儀與《榮耀之路》導演哈希德阿米,歡迎讀者參考。
影展方面,第 12 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即將於臺灣登場,本期專訪策展人司黛蕊,以媒介與記憶角度切入,帶讀者快速綜覽民族誌影像的可能性,與本屆選映作品精要。2023 女性影展,則有專題選映來自南韓、印度、墨西哥與英國的影像協作組織,本期精彩專文一篇,深入 70 年代女性主義思潮下的影像脈絡。國際影展方面,本期則有 2023 盧卡諾影展展節觀察一篇,歡迎讀者共同探索本次盧卡諾影展的精彩作品。最後,在評論方面,本期刊載臺語片《地獄新娘》影評一篇,以配樂角度,回顧這部表現 60 年代臺灣多元文化特色的瑰麗作品。
下期《放映週報》將為讀者帶來更多其他精采文章,亦歡迎讀者對臺灣電影進行評論投稿。商業或藝術不拘、指出建樹或進行批判不論,歡迎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他馬克老闆》導演瞿友寧;攝影/吳凱傑)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09.30
移民故事,就是關於人的故事——專訪《我的天堂城市》導演俞聖儀

「俞聖儀以小人物的日常際遇,在片中鋪述了一番對紐約的愛恨情仇,但細忖身邊朋友的移民經驗,她也很有心得。即使是移民 20、30 年的人,也依然自認在異鄉永遠是客,適應的過程不會終止。那如果感到寂寞、失去力量、覺得撐不下去的時候怎麼辦?俞聖儀說,友人的回答多是回到臺灣,與家人相聚片刻,再重返紐約。這種仍想回紐約再試試的心情,讓俞聖儀感到尤其有趣,也正呼應了她所希望呈現的紐約樣貌。」
導演俞聖儀首部劇情長片作品《我的天堂城市》近期在臺灣上映,本片在短片階段曾獲紐約市長辦公室的女性基金補助,以一個兼職口譯員、一個熱愛舞蹈的學生,與一個努力扶植彼此的家庭,建立電影的基本架構。本期《放映週報》專訪俞聖儀,聽其分享受史派克李、米丘曼契夫斯基影響的學習養分、關於「移民」議題的想法,還有將生活經驗融入創作的種種思考。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為了國家,你願意付出多少?──專訪《榮耀之路》導演哈希德阿米

「無論取景或角色言談,電影帶到臺灣的殖民歷史與族群特色,行經西班牙殖民時期受洗用的河川,也在威權象徵的中正紀念堂拍攝學生儀隊練習等等。對此,導演回應,片中確實有種族、殖民及威權聯想的橋段,很多是他來臺灣時實際看過的,既然要拍臺灣,他便想真實呈現臺灣存在的事實,包含多文化、多種族共存之現況,並透過對比並陳,突顯臺灣人與阿爾及利亞人相似的國家認同問題。」
2022 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首映,金馬創投會議入選作品《榮耀之路》,近期在臺灣院線上映。法國導演哈希德阿米改編個人真實經歷,面對弟弟於軍校的不幸離世,回憶曾經與弟弟在臺灣遊歷的經驗,化為一段敘述跨文化、跨族群的生命反思。本期《放映週報》於導演來臺期間,專訪哈希德阿米,請他提及故事發想、臺灣拍攝的經驗,與期望透過故事顛覆的觀念。
閱讀更多
當媒介成為民族記憶,記憶又轉動媒介:專訪第 12 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司黛蕊

「以歌仔戲來說,從內台到外台的差別,甚至之後到電視上播出,以及當它成為了一個戲劇類別後,這樣的『媒介』轉變,會對觀眾帶來什麼不同的感受?『舞台』對觀眾的意義究竟為何?——這些是我所關注的。講回這次影展,在不同的影片裡,觀眾也會看到不同的載體、表現媒介,甚至很明確的物質媒介,如何乘載、傳承一個文化的內涵。」
2023 年,第 12 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以「媒介/記憶」為主題,觸及物質媒介與個體、集體記憶的關係辯證,傳統文化與新媒介的碰撞、交融,以及對「民族誌影像」和人類學本身的後設討論等內涵。本期《放映週報》專訪策展人司黛蕊,從策展論述與主題的兩大面向——「記憶」與「媒介」——出發,討論人類學以及民族誌紀錄片的關係以及各自的廣義流動,也請其從「時間」、「空間」、和「性別」的角度,分享對近年民族誌影像的觀察。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2023 女影】賦形解放的實驗、展演和教學指南:海都、育甘塔、桑科法和墨西哥女性影像協作社

「『作為女性,我們應當在這個黑暗的時代打破禁忌。』韓玉熙在訪談中如此說明『海都』所表達的訊息。誠如此言,在成立當年,她們就破天荒地在新世界百貨的樓頂舉辦首次公演,將她們製作的 16mm 實驗短片,搭配成員各自擅長的戲劇、舞蹈或學術發表,積極探索多媒介的感知與表達型態......。」
2023 年,第 30 屆台灣女性國際影展焦點單元「編織焦點:全球女性主義影像集社的現下共時」,選映在 70、80 年代興起的四組影像集社:韓國的海都電影社、印度的育甘塔電影集社、墨西哥的女性影像協作社和英國的桑科法電影與錄像集社作品。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趙正媛評論一篇,細部介紹四個集社個別誕生的文化背景,與串接在背後的女性主義運動脈絡。
閱讀更多
光影從靜寂到歡騰,皆是摸索人的處境:記 2023 盧卡諾影展

「本屆擊敗眾多對手拿下盧卡諾金豹獎的,是伊朗導演 Ali Ahmadzadeh 的《Critical Zone》。在伊朗,不論製作電影或是映演皆受審查,這部主題牽涉毒品交易的劇情片,實際上是在被伊朗政府禁止拍攝的情況下,以極低預算、素人演員、秘密拍攝所完成。導演本人更在盧卡諾入圍名單公布後被禁止出境,無法出席現場,並承受來自官方偵訊的龐大壓力。」
第 76 屆盧卡諾影展(Locarno Film Festival)於今年八月順利落幕,本屆觀影人次相較去年增加 14%,實體觀影人次突破 14 萬人。國際競賽(Concorso internazionale)單元不乏臺灣觀眾熟悉影人,如哈都裘德、拉夫迪亞茲、昆汀杜皮爾新作入選。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林忠模專文一篇,評論本屆奪得金豹獎的伊朗作品《Critical Zone》,還有對數部精采影片的第一手報導。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臺語摩登本土味:《地獄新娘》選樂的混血再生

「身為多樣文化的混雜共生,《地獄新娘》在建築、道具、以及服裝的呈現上,大量把臺式、西式、中式、和式物質文化並置在一起,去脈絡化地匯聚成洋涇濱(pidgin)的影像,看起來有點不純正、不倫不類,同時卻又展現臺灣 1960 年代生機盎然、多元兼容的文化風情。」
2023 年 8 月,結合農曆鬼月主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於線上進行臺語電影《地獄新娘》免費放映。1965 年上映的《地獄新娘》由辛奇執導,以英國羅曼史小說為改編底本,帶有歌德懸疑風格。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涵柳評論一篇,以電影的配樂元素出發,評述本片如何在選曲的搭配上,製造另一種「臺洋混血」的奇妙風味。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