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漫畫改編、喜劇結構與商業電影思維:專訪《他馬克老闆》導演瞿友寧

744
2023-09-30
  • 採訪
    陳宏瑋
    蔡曉松
  • 陳宏瑋
  • 攝影
    吳凱傑

編按:網路四格漫畫系列《我是馬克》改編、盧廣仲、黃宣、鄭人碩、蔡亘晏主演,近年接連擔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瀑布》、《哈勇家》等作品監製的瞿友寧,嘗試挑戰執導《他馬克老闆》,特效、美術,與編劇思維,都是全新挑戰。本期《放映週報》專訪瞿友寧導演,從成案、選角、喜劇結構,到商業盤算,全方位與我們分享這次創作的幕後艱辛。請見本篇專訪。

※※

由馬克所創作《我是馬克》系列漫畫,起始 2008 年於網路發表一系列以職場為主的圖文漫畫,透過基層上班族「馬克」呈現職場百態,以諷刺幽默的文字交織風趣橫生的故事深受網路社群喜愛。依隨漫畫宇宙觀拓展,出版品與周邊產品推陳出新,甚至在 2014 年改編成舞台劇《五斗米靠腰》,至今演出逾百場。

挑戰人氣漫畫 IP 改編,瞿永寧導演攝製《他馬克老闆》,本文針對其中改編細節、角色人物、喜劇調性以及商業思維進行討論訪談。

漫畫改編:從 IP 變成電影

《他馬克老闆》籌拍起始於六年前的偶然合作。當時馬克準備《五斗米靠腰:非官方職務說明》一書,企圖呈現各行各業的辛酸甘苦談,因此找上瞿友寧分享導演工作內容與心得,兩人就此熟識。恰逢那段時間,影視圈盛行尋覓 IP 改編,瞿友寧在思考改編標的,遂對《我是馬克》動起念頭。

起心動念後,首要難題是從何改編。《我是馬克》系列漫畫為單篇四格漫畫,它所乘載就僅僅是四格的起承轉合,快速達到一個笑點就夠了;但是,對影視作品來說,要的是完整的故事,得具備飽滿結構、清楚背景與人物成長脈絡。瞿友寧坦言,這確實是個難關。直到馬克在 LINE Webtoon 連載《職來職往》系列後,瞿友寧發現這篇週更漫畫是完整故事,總算獲得有本有據的改編文本。

文本確立後,瞿友寧必須聚焦人物角色長出血肉。原作人物過多,必定得進行大幅度刪減。因此率先定錨馬克作為敘事主軸,再依他延伸出來的人物線去決定刪除誰或保留誰,當然代表性、歷史悠久的人物必定會優先保留。

角色之外,更重要的是電影核心。瞿友寧不斷思考《他馬克老闆》究竟要帶給觀眾什麼,企圖溝通什麼。文本中的本命問題:「工作到底為了什麼?」,劇情中給出許多方向,可能為了錢、為了名利,或者什麼都不是。瞿友寧在過程中尋求答案,於是他曾詢問工作夥伴說:「你們工作到這麼晚,我都覺得很對不起你們。那如果告訴你說,下個月加薪五千會不會開心?」第一個反應回覆:「一定是開心嘛。」瞿友寧繼續追問:「那開心多久?」對方說:「一兩個月吧。」瞿友寧棄而不捨續問:「那一兩個月後呢?」對方說:「如果工作還是沒日沒夜,找不到工作價值意義,或者奮鬥目的,就不會開心。」瞿友寧頓悟,所謂的答案就是沒有答案。

《他馬克老闆》給觀眾的思維的方向,不見得就是答案。瞿友寧意識到,受雇者更在乎的是工作內容能否得到自我價值肯定,或是在其中尋找支持力量。工作可能為了家庭、為了愛情、為了什麼都好,但這些都是在給支持的力量。瞿友寧說:「我覺得所有的東西都在尋找一個人跟人之間的支持。」這正是電影末段,之所以安排眾人齊心協力拍攝廣告的原因。瞿友寧說:「這都在點出我的目的,以及甚至我最後把結局把那個聲音拿掉的原因也是。答案好像不重要了,我不是在告訴你故事結局;我只是在告訴你說,不管怎麼樣的人生都要笑著過。」找到核心,主軸方向就此確立。


(圖/《他馬克老闆》劇照;華映娛樂提供)

選角設定:從平面故事轉為影像群體戰

平面漫畫躍升成立體影像,角色造型勢必得調整。瞿友寧與馬克溝通,電影不會全然依照漫畫,造型得要「符合你的故事而不是符合你的漫畫」,因此漫畫元素會取捨。好比整頭紅髮的 Rita,變成一撮紅頭髮在內側。瞿友寧解釋:「Rita 內在是熱情的,只是她被工作、被環境消磨到,磨到她必須是成功者、幹練利落,是嚴肅主管的樣子。但是當有她有更好的機會她會放棄,而選擇當初曾經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給她好的人。」用造型傳達角色特質,瞿友寧依此進行改編。

完成設定後,角色仍須由演員詮釋。由其《他馬克老闆》角色眾多,宛若群體作戰,瞿友寧精心挑選一群具備「好笑條件」的演員。而其中選角最令人意外,莫過於幾位音樂圈的跨界選角,包含慣用班底盧廣仲、創作歌手黃宣、〈旺福〉男主唱小民以及錦雯等。瞿友寧特別解釋從歌手中找演員的緣由:首先,他希望帶給觀眾驚喜與意外,從當年找盧廣仲就是出奇招的概念。這一次挑選盧廣仲,因為他本人就像是漫畫人物,又是多數庶民認同者,作為觀眾帶入感最強烈的角色,依舊是第一也是唯一的人選。第二,瞿友寧本身熱愛聽流行歌曲。第三,歌手在舞台上魅惑群眾,能夠快速宣染樂迷哭笑,他認為歌手本身就自帶宣染他人磁場。

瞿友寧接續解釋黃宣、小民選角理由。黃宣所飾演的阿死,本身在漫畫就可愛。既然可愛的話,改編邀添加人性化氛圍。死神的工作在帶人離世,人在死前必定會有複雜情緒,那阿死的工作就是要讓人在死前的害怕盡量減緩。在看過黃宣主持金曲獎後,「哇,這個人不演戲太可惜」,腦袋動得之快,能量之強大,因此邀請飾演阿死盡情發揮。至於小民所飾演的查理,在公司負責恭維巴結,後段有情緒潰堤的劇情。瞿友寧導戲的時候,引導小民去思考「如果有一天旺福垮了之後,你的失落感是什麼?」,於是真情流露,成就動容的感人情節。

別於漫畫原作,Boss 或者查理這類偏向絕對負面的角色,在電影敘事設計情感上有所反轉。瞿友寧解釋:「我自己也是老闆,我有很多的苦別人不懂。職場當中欠缺的是溝通的了解文化,透過故事改編,你會看到他們職場中的辛苦,他們不得不現在的樣子。」像是安排曾國城飾演的 Boss 頭戴誇張假髮,彰顯角色偽裝,暗示張狂來自於內在不安。瞿友寧表示,電影不能像漫畫片段,必須呈現多元角色弧線。

劇中兩位前輩查理、Rita 選角則是迥異思維。查理挑選鄭人碩,來自於《地獄里長》的合作經驗,瞿友寧知悉其銀幕下的真實模樣,同時又信任專業表演實力。瞿友寧更爆料識鄭人碩平常講話會口齒不清。瞿友寧認為查理作為老鳥,需要一些身體特質來展現,因此特別安排鄭人碩來凸顯他的結巴。而 Rita 是唯一從舞台劇《五斗米靠腰》 沿用的選角。瞿友寧認為選角不能全盤至舞台劇移植,否則會讓觀眾誤認電影是舞台劇改編。瞿友寧與馬克直覺若要沿用,爆花(蔡亘晏)是第一人選,因為她甚至在舞台劇巡演時,被民眾要求以 Rita 身份簽名,可見其角色塑造成功。

有的選角則是天馬行空,跳脫漫畫思維。黃鐙輝飾演凱文原先是瘦高上班族,但瞿友寧加入女性陰柔特質,讓角色更加溫柔與立體鮮明。瞿友寧坦言:「我自己對於性別這件事情的意識是非常薄弱的,我覺得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分的男生、也有一部分的女生,只是展現出來的多或少。」倘若找本身瘦弱陰柔的演員飾演,又可能是刻板形象複製,因此順從創作心態,打造出跨性別版本的凱文。至於阿翰飾演的 Mandy ,原作是女主角,但電影版考量角色互動火花,改由同事 Emma 共譜戀請。因此透過 KOL 性轉角色做出喜劇感,同時請馬克擔任彩蛋客串其男友。


(圖/《他馬克老闆》劇照;華映娛樂提供)

綜上總總原因,瞿友寧考量原作漫畫改編與喜劇調性,先雕琢出角色獨特性,再放大個性,最後考量整體團隊平衡的一致性。當然,不能從頭到尾地浮誇搞笑,「必須要在你笑完之後,告訴你這故事到底想給你什麼」。瞿友寧分析周星馳電影就算表演無釐頭,角色面對愛情的羞赧、遭遇挫折的苦痛、熱血激昂的憤慨情緒都很真實。這些真實情緒帶領觀眾同理,因此本作馬克與 Emma 的曖昧情愫,就屬於真實情感的表演,盡可能讓兩人真摯不誇張。

喜劇結構:從想像到實踐執行

《他馬克老闆》由瞿友寧、詹傑與馬克共同編劇。瞿友寧負責整體結構方向;曾在《花甲男孩轉大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合作過的詹傑,負責人物生活細節;馬克則負責喜感。三人相互分工,確定原作哪些元素保留,哪些則延伸或變動。

然而,這次走喜劇讓瞿友寧吃盡苦頭,他說:「對於喜劇,我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以前看好像喜劇很好做,但你真的做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讓人家笑好難,很想做一個很過癮的喜劇這件事情更難。」尤其《他馬克老闆》定調為職人喜劇,必定會被質疑上班族到底有什麼好看?更遑論 Youtube 許多節目皆在討論社畜、上班族,觀眾會直覺我看那個就好,何必走入戲院。因此必定得要提升電影的格局。

瞿友寧以劇中提案戰場舉例。真實職場必定有令人深陷其中的荒謬跟不舒服感,為了強化帶入感,決定具象化職場為戰場。戰場中的大圖釘、大迴紋針,都是把所有辦公室的元素放大,最後一群人搭出的階梯讓 Rita 爬上去,也象徵著提案企劃過程,成功是多少人的失敗跟犧牲堆疊而成。包含阿死給馬克的能力也是,那些垃圾話、背黑鍋不只是想展現特效,更多是希望還原漫畫的荒謬感。

為了研究喜劇,瞿友寧更做了《雞不可失》(Extreme Job,2019)結構分析,企圖了解當前趨勢。他希望《他馬克老闆》是不太一樣的喜劇,因此提出個人三大堅持:第一,不希望讓人家覺得喜劇是容易隨便做到的敷衍。第二,漫畫可以不管邏輯,但電影一定要保留脈絡跟人物背景。第三,拒絕透過跳接或者逼視去營造出來的強迫性喜劇。瞿友寧認為《他馬克老闆》類似情境喜劇,有點劇場感,仰賴眾人共同營造氛圍。


(圖/改編四格漫畫 IP、尋找別樣喜劇結構,瞿友寧嘗試在《他馬克老闆》挑戰臺灣尚未實現的喜劇類型;攝影/吳凱傑)

瞿友寧認為喜劇不能限制,必須讓演員恣意在場景中走位表演。加上由於主場景歷經各種時序階段,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現成攝影棚可以執行。同時考量攝影指導姚宏易擅長一鏡到底與光影掌握,倘若先縮拍攝範圍,將無從發揮。在與美術指導姚國禎來回討論後,決定斥資數百萬搭棚架設主場景「茫您廣告公司」。瞿友寧強調:「我這個人的習慣是我在拍之前,我必須跟人物跟場景去產生感情。」辦公室氣派且重視細節的,其中每一信封、每一文件都清楚印製「茫您廣告」廣告的 Logo。而這座辦公室最特別莫過於正中央的金錢吊鐘,瞿友寧解釋太過寫實的場景,沒辦法表現喜劇,所以加入比較浮誇的元素,還有包括那個蠑螈魚缸,都是在凸顯喜劇調性。

儘管喜劇接近非寫實,但鄭人碩劇中有段黑白日常情節卻極度寫實。瞿友寧希望查理象徵在職場打混了 20、30 年的一群人,之所以用黑白,象徵生命當中每天過得很像黑白電影當中的不停重複,因此都是日常瑣碎動作,起床,搬花盆,移車位,搭捷運等等,就是 routine 的迴圈,這也是絕大多數勞工的人生。也因此,查理成為導演希望跟觀眾對話帶入的重要角色。

商業電影思維:讓作品被眾人喜歡

瞿友寧近年轉為電影監製,這次拍攝《他馬克老闆》,必然會具備多視角檢視,而非純粹的創作者思維。瞿友寧坦承:「創作者不應該想這些,但我很不免不小心就開始想到這些。」因此在決定改編《我是馬克》系列漫畫的時候,他就進行市場評估,確定馬克累積的粉絲數量,以及今年屆滿 15 週年可以搭配系列活動,同時舞台劇累積很好的基礎。再加上,盧廣仲飾演男主角,這對《花甲男孩轉大人》的粉絲是可以被連貫接受的。鄭人碩與蔡亘晏為戲劇表演,提供可觀的信服力。至於歌手與 KOL 都在擴充面提供更廣的可能性。

劇情編排上同樣參入商業片思維。包括情節的設計,包括結局的設計,都是希望觀眾有話題可以討論。當然不全然是設計,也有創作思維,比如說片尾曲用了陶大偉與孫越合唱的〈小人物狂想曲〉,說的正是現代所有人的狀態;跟 2023 年盧廣仲創作的〈工作與休息〉一併互文對照,彷彿說著:「這麼多年下來,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變。我們的日子其實並沒有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而所改變,那剩下什麼,就是你自己要不要改變。」

瞿友寧進一步說電影產業到現在還不是陽光產業。因此他募資時希望突破同溫層,親自出馬洽談贊助廠商、企業募資與異業合作。面對投資,他總會切入客戶所在意的:「在你的廣告預算中的 1% 拿出來做,可能換得 10% 的這個效果,你想不想賭一下?」他試圖在過程中協助客戶提升產品成績,證明可行;同時又要避免置入過於明顯。「在影視產業,尤其商業作品當中,它是一個必要之......不能說『惡』,它是必要之物。」沒有資金挹注,電影產業無法蓬勃發展。

瞿友寧語重心長說:「但是再怎麼算,你永遠算不到所有觀眾的變化。」當代普遍觀眾。多數透過話題、CP 值以及明星這三者決定是否購票進場觀影。就算三者都做到,也不一定賣座。現在大家娛樂有更多選擇,Youtube、短影音、串流頻道等等。因此他試圖讓看電影變成是一種複合式的消費行為,好比買咖啡杯附電影票之類的。像這次,他就很認真開發周邊商品。透過這些包裝,要讓消費者意識到這不是一張電影票,是一個禮包的概念。對他而言,這是新的嘗試。


(圖/熟捻電影監製工作的瞿友寧,在創作之餘,也以製作思維考量電影方向;攝影/吳凱傑)

賣座與創作如何權衡?瞿友寧直球回覆:「看作品,看你要做什麼樣的作品。如果今天做一個更人文更藝術的東西,我就必須要有所堅持;當我要做一個跟市場對話或者感染力更強大的東西的時候,我就必須要想這些東西對觀眾的感受,才能達到效果。」前述思維,瞿友寧不認為是「妥協」,二是為作品、項目做更適合的服務。他從來沒有放掉堅持,包含眾演員、辦公室場景等等。他想認真做喜劇,很開心近年電影圈開始意識到了,包含今年《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做工的人電影版》等,大家都試著要做喜劇。

看似深思熟慮機關算盡,但瞿友寧比喻:「我只是在努力創造出一個有利的條件,然後我再去生一個孩子,最後我很努力地養孩子。」儘管作為資深導演與監製,但瞿友寧並沒有鬆懈放手,就像這次環島宣傳親力親為。他做著做著同樣反思電影核心:「工作到底為什麼?其實好像也不是為了電影賣座。」瞿友寧把這些過程視作「學習」,他希望團隊所有的努力都有被看見,「如果你不喜歡這故事是我做不好;而不是我們所有人沒有努力,這是兩件事情。」重點是有沒有努力,沒做到下次再做,或者是換更適合自己的項目去做。透過自我對話思維,讓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自我精進。

.封面照片:《他馬克老闆》導演瞿友寧;攝影/吳凱傑

陳宏瑋

編劇、監製、策劃、影評、廣告業務經理,東吳法律學系畢業。長年以筆名波昂刺刺從事評論書寫,領域涵蓋同志電影研究與台灣短片等。2021年完成首部劇本《金魚缸小姐》獲文化部影視局短片輔導金,翌年編劇策劃作品《我的媽媽是網友》再獲短片輔導金。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曾任台灣國際酷兒影展選片小組、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台灣競賽獎初審、2022年金穗獎影評人推薦獎評審。最近常被問:「你真的有時間睡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