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樂來越愛你》:狂歡以後剩下什麼
2016-12-09
用實驗影像為環境發聲 看見「看不見的台灣」 ——專訪林泰州導演
2016-12-08
《再見瓦城》: 一場悲劇性的愛情
2016-12-08
「看淡了之後,也就更為清晰」
2016-12-06
《漫長的藉口》,長伴喪失之痛的「非己」人生——專訪導演西川美和
2016-12-03
阿諾德的當代美國夢:《2016美國甜心》
2016-12-01
鍛造現實的鍊金術——評愛德華多洛伊《無法人生》
2016-11-30
「電影,是拉緊人與人共鳴的媒介」——專訪金馬奈派克獎得主《徒刑》導演巫俊鋒
2016-11-29
從雷奈、費里尼、奧黛麗·赫本的電影 看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新驚喜(下)
2016-11-29
一封獻給母親的電影情書,一部挑戰社會結構的影像見證──專訪《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
2016-11-26
【金馬影展奈派克獎聚焦】回到古典民國,看一場人情大戲——專訪《不成問題的問題》導演梅峰
2016-11-25
從雷奈、費里尼、奧黛麗·赫本的電影 看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新驚喜(中)
201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