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期 | 放映頭條】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專訪「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展」策展人蔡世宗

「新電影是一個巨大現象,尤其在國際上,某程度代表了臺灣電影,無形中遮蔽了新電影之外的某些電影,乃至新電影之內的某些電影。這次影展就希望讓這些電影被重新發現。」
逢臺灣新電影 40 週年,2022 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策畫「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新電影回顧展,並將視角望向相對地位早已鞏固的正典,要來得更為邊緣的同期作品。逢此機會,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影展策展人蔡世宗,一起解析機構內部策展難處、策展選片的思考、遺珠之憾,還有對這些電影未來能再被觀眾親近的期望。
閱讀更多
尋找祖靈儀式的療癒之力──專訪《夢洄》導演蘇弘恩、製片許靈勻

「如同大家所看到的,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透過觸碰他人的傷痛與回憶,才能瞭解整個來龍去脈。我們會遇到可以坦然接受,並且談論的人,也會遇到一直處在情緒裡,無法出來的人,對於紀錄片的道德倫理,可以踩到怎樣的程度,很多都是不停地在現場做討論,邊拍攝邊調整。」
2022 年九月,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放映蘇弘恩導演睽違七年的紀錄長片作品《夢洄》,以年輕巫醫為軸,拉出尋求祖靈儀式慰藉被攝者之生命故事,並探討在基督和天主信仰為主流的原住民社群中,傳統儀式之於族人的療癒力量。《放映週報》本期與 TIDF 編採小隊合作,於映後留下訪談資料,請勿錯過對本片的第一手關注。

閱讀更多
【2022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看似童趣,卻充滿日常哲學的大人味動畫──專訪日本動畫導演山村浩二

「許多人好奇,山村浩二為何將人的器官與身體拆散在畫面中,有時候是故事的場景,許多眼睛、臉、手等身體部位,感覺都像是立體雕塑。導演則認為,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並未特別思考原因,純粹呈現他的喜好,將正常人覺得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人或物件,拆解開來,變成不一樣的東西或是形狀,並期待這種方式會給觀眾留深刻的衝擊。」
2022 年,日本獨立動畫導演山村浩二獲邀為臺中國際動畫影展(TIAF)焦點影人,不僅選映榮獲 2022 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另類長片大獎的首部長片《北國奇遇記》(Dozens of Norths,2021),也放映山村浩二的九部精采的短片作品。本期《放映週報》,專訪親自來到臺中的山村浩二導演,請他分享自己的藝術養分,還有對獨立動畫製作的理解與期盼。
閱讀更多
【2022 女影】何以先行?時代視野的演變,重見女導演田中絹代的重要性

「回到作品本身,田中絹代的六部電影,不若大師導演們有一以貫之、反覆辯證的主題,但就像《戀文》中最精彩的戲,是久我美子遭遇責難並辯駁失敗、身陷谷底的橋段,貫穿田中絹代六部作品的核心,在於她如何著重、刻畫女性風情樣貌、心思情緒、女性間情誼和面對各種處境時的深度,超越其他影片,形塑出她的特殊性。」
2022 女性影展,以日本導演田中絹代為題,放映其三部執導作品,田中絹代長期以演員成就受影史記憶,然而,在近年,她的導演作品受影壇翻新、重新討論。如今,臺灣觀眾也有機會在大銀幕上一見其作品風采。本期《放映週報》邀請作者朱孟瑾,仔細介紹田中絹代於日本電影界的發展,並參考資料,敘述其對照其他日本電影導演的風格突破,還有電影路上遭遇的重重阻礙。請勿錯過本篇精彩專文。
閱讀更多
【2022 女影】文化的中介者、轉譯者與行動者:胡台麗的民族誌電影

「文化如何溝通、協商與延續,是胡台麗畢生最關注的母題。紀錄片與寫作,乃是她藉以表述所思所察的藝術類型——無論是田野中的影音拍攝、人類學研究的學術論文或面向大眾讀者的散文。而透過影展籌辦與影片放映所進行的推廣工作,或是她以田野工作方法陪伴、參與原住民的文化復振,都是她參與社會實踐最身體力行的方式。」
2022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懷念胡台麗」專題,選映《神祖之靈歸來:排灣族五年祭》(1984)、《蘭嶼觀點》(1993)、《穿過婆家村》(1997)等三部影片,紀念臺灣民族誌影像先驅導演胡台麗(1950 - 2022)。本期《放映週報》邀請作者謝以萱以專文介紹,帶讀者重訪胡台麗導演的生平與建樹。
閱讀更多
【2022 南方】媒材實驗到疫情後實驗——2022 南方影展實驗片類筆記

「錄像藝術與具實驗性格之電影的界線在今日已然模糊。實驗片更是視覺藝術家們嘗試『跨界』的對象,當導演與視覺藝術家同聚一堂時,也許可能被稱為資源爭奪,但我更寧願從觀眾角度去了解他們創作著重之處各有不同時,也欣賞那些從同個時代切片折射出的不同光譜。」
2022 南方影展即將於十一月開始,本年度影展以「末世新生」為題,繼續關心華語地區的邊緣創作。競賽「南方獎」也在劇情長片、劇情短片、紀錄片、實驗片、動畫片、台南影像、人權關懷、南方學生等各類獎項中,評選各類精彩作品。本期《放映週報》選錄參與南方獎「實驗片」初賽評選工作的作者陳湘汶專文一篇,向讀者分享其當年所見的實驗影像視野。
閱讀更多
【TFAI X 臺灣電影】連沉默都危險:聆聽《危險的青春》中的女性蛻變

「全片雖然處處可見性驅動力(Libido),但卻是以情感流動為核心,視覺上的刺激並非來自色情元素,廣告宣稱的若隱若現、點到為止的養眼鏡頭都不會出現。觀眾的情慾只能與自己的想像與期待摩擦生熱。片中最具標誌性的聲音,就屬低鳴的機車引擎聲疊加熱門音樂風格的樂段,營造出躁動難安、叛逆不羈的陽剛基調。」
臺語片導演辛奇執導之《危險的青春》(1969)於 2014 年,以 35mm 黑白拷貝片為素材,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FAI)執行修復,現為臺語片研究之重要作品。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洪芳怡以「聲音」角度切入,細緻分析《危險的青春》的聽覺內容,並進一步談論電影中女性角色的性別意識,如何透過聽覺感官進行表現。本文出自 2022 年台語片聲音史研究案之研究成果,刊載於本期《放映週報》,邀請讀者共同欣賞。
閱讀更多
【編輯室的話】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21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7 篇精彩文章,包括「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影展策展人蔡世宗、紀錄片導演蘇弘恩、日本動畫導演山村浩二等三篇專訪文字、兩篇 2022 女性影展焦點影人胡台麗與田中絹代導演專文介紹,2022 南方影展的實驗電影觀察,還有關於臺語電影《危險的青春》的精采研究成果。
下期《放映週報》,將開始對「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影展的諸多精彩重映影片進行重新討論,我們也將對金馬影展與高雄電影節陸續問世的臺灣電影做第一手報導,歡迎讀者持續關注。此外,臺灣電影在影展季將有諸多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機會,我們也邀請讀者們對這些臺灣電影進行書寫,商業或藝術不拘、指出建樹或進行批判不論,歡迎來信投稿、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