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X巡迴展(TIDF)

2022-2023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X巡迴展(TIDF)

2023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巡迴展,在 TIDF 的雙年展下舉行,於 2022 年主影展結束之後,2023 年巡迴展便緊接著登場,挑選當屆影展的重要影片,在臺灣多個城市進行巡迴放映,推廣精彩的紀錄片作品,也將紀錄片文化深入臺灣的不同角落。《放映週報》今年亦將透過專題整理近期 2023 TIDF 巡迴展與 2022 主影展的相關文章,歡迎影迷朋友持續關注精彩紀錄片作品。

(圖/2023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巡迴展主視覺,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相關文章

【2023 TIDF 巡迴展】漸現的批判:「城市地景」系列短片與歌德學院

2023-02-05

繼 2022 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以下簡稱TIDF)焦點專題「必須虛構:後國族菲律賓紀錄片的多樣真實」,今年(2023)年初,延伸自其關注之戰後菲律賓影像文化發展脈絡,TIDF 再次邀請協同策

【2023 TIDF 巡迴展】紀錄者位置的辯證與召喚:評胡三壽《地洞》

2023-02-03

「這是一座墳墓」,第一人稱的旁白徐緩地發出聲音,固定的鏡頭從墓洞看出去,洞內與洞外強烈的明暗對比,令墳洞如遮罩一般劃出拱型的邊框,將觀眾的視野和注意力,引導到在框裡出入的人身上,而墳洞之內即是影

【2022 TIDF】過曝的盲域:《永無黑夜》的非人負像

2022-05-11

當沒有什麼是無法顯示時,全知般的視像則隱含著一個更為困難的命題,這裡已不存在屬於看見跟不被看的對立,而是因可見的過量中而導致的不可見,像是電影中反覆說道的怪異狀態:「看得太多卻也看得太少」。

【2022 TIDF】公轉自轉,讓攝影機繼續轉──手作的光影與情感:訪實驗電影創作者徐璐

2022-05-07

我其實希望實驗電影可以是一個不斷變動、海納百川的形式,各種挑戰觀看慣性的作品,都可以稱上實驗。實驗可以是很個人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節奏跟自己要處理的事、處理的方法。我甚至覺得,...

【2022 TIDF】(re)processing(再)處理:威廉.肯特里奇的流變世界

2022-05-06

肯特里奇以「再處理」(reprocessing)一詞,來描繪他對土生土長的環境中所觀察到創傷記憶,他經常以南非重要的歷史事件為創作主題,這些創傷景觀對他來說像是壓印在皮膚上的瘀痕,久積不散。

【2022 TIDF】在密林深處揚幡招魂:「必須虛構」的迭代結界,與現實表徵下的「多樣真實」

2022-05-04

在經歷近四百年的殖民時期後,如今菲律賓人的民族、國家、自我等身分認同仍處不明,其主體性問題亦縈繞個體心頭,久久揮之不去。歷史的堆疊只會造成身分問題越趨複雜,多重文化流竄於菲律賓社群,時而並置,...

【2022 TIDF】何謂紀錄片的「真實」?——記 2022 TIDF「再見真實獎」入圍作品

2022-04-27

當我們持續較真於被攝者是否在鏡頭前展現「真實」一面時,我們往往也會期待,紀錄片能否跳脫表層的框架,深入複雜的肌理,犀利揭開鏡頭下的被攝者,所不自覺展現的另一暗面。當然,很多時候,...

【2022 TIDF】「不需要知道為什麼,生活就是這樣子」──《北將七》,黃信堯與他的鹽分地帶手記

2022-04-20

觀眾可能會覺得影片很長,但當真正要觀看或凝視的時候,反而會顯得不夠長。《北將七》很像你去旅遊時看到的片段,無論經過哪裡,你看到的都是片段、一段時光,是生活片段的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