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 期 | 放映頭條】學會與自己相處,再陪《莎莉》走向世界追愛──專訪導演練建宏、製片王威人及曾曼盈

「愛情詐騙不是嶄新題材。很多人講過,尤其是網路交友詐騙,不是這幾年才有,這是當前世代的普遍現象。反覆思考故事內核後,練建宏更想單純地講:『人究竟要如何學習自處?』於是展開一連串的田野調查。這個過程,發現受騙者不只是為了愛情,更是嚮往前所未有的生活。」
導演練建宏執導首部劇情長片、2023 釜山影展世界首映,電影《莎莉》由劉品言主演、攜手林柏宏、楊麗音、李英宏以及新銳湯詠絮共同演出,講述養雞農婦的跨國追愛旅程。醞釀六年,歷經疫情,導演練建宏穩紮穩打,終於完成作品,也透過兩位製片王威人及曾曼盈的幫助走遍國際各大工作坊,打磨故事結構。本期《放映週報》專訪本片導演練建宏、製片王威人及曾曼盈,論及劇本開發與跨國合製歷程,並涵蓋田野調查期間的性別考據,爬梳電影的創作脈絡。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757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57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電影評論。
本期焦點介紹由導演練建宏執導、劉品言主演的臺灣電影《莎莉》,在漫長的籌備期當中,練建宏與製片王威人及曾曼盈一起走過一趟豐富的旅程。從前製規劃、人際網路,到田調過程與拍攝現場的種種判斷,歡迎讀者共同透過訪談來進入《莎莉》的世界。
影視聽中心本月舉辦的「墮落吧!致命超惡女」影展,則選映李作楠導演作品《浪女神龍劍》。本期,我們透過專訪李作楠導演,還原 70 年代臺灣類型電影史一段珍貴的篇章,也看見異地影迷文化碰撞的激烈火花,同樣歡迎讀者透過訪談,開啟一頁或許並未詳盡認識的臺灣電影史。
我們也透過去年坎城影展期間進行的訪談文字,帶讀者深度認識英國名導演肯洛區息影作品《老橡樹酒館》,在這篇珍貴的訪談中,肯洛區分享的不僅有電影主題,更包括與他作品關注密不可分的政治觀點。評論部分,在2024 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填詞撚》,本期有作者陳子雲評論一篇,帶讀者以香港觀點理解這部追夢奇作;2024金馬奇幻影展的重點專題「焦點導演:柯恩兄弟」,則由作者桑妮以 60 年代新好萊塢作者與《馬克白》文本為引,切入兩位作者的創作視野。請見本期的精采文章。
下期《放映週報》,我們也將持續報導與評論精采的臺灣作品。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莎莉》導演練建宏、製片王威人;攝影/吳凱傑)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4.04.15
禪僧、武師,女忍者──專訪《浪女神龍劍》、《南拳北腿活閻王》導演李作楠

「打過去,穿不穿幫?你現在看很多老外的電影,會感覺打到了,卻沒做反應,那對我們來講就是『穿幫』。這種問題要靠 cameraman 的兩隻眼睛。我們當然也會輔助,但最主要還是攝影師。35mm 底片上的畫面很小,要看的,是一個沒有你眼鏡片那麼大的黑白格子......。」
2024 年 4 月,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FAI)與策展人組合「XING」合作,推出「墮落吧!致命超惡女」專題放映,其中選映作品包括臺灣電影《神劍動山河》與《浪女神龍劍》。本期《放映週報》專訪《浪女神龍劍》李作楠導演,為讀者簡述李氏創作脈絡,瞭解這位被國際名導昆汀塔倫提諾高度推崇的導演,如何在臺灣的類型工業發家;透過導演的回憶,我們翻開 70 年代臺灣一頁幾乎被本地遺忘的邪典類型史,知悉臺灣影人的工法傳承路徑,和當時的電影產製狀況。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填詞撚》: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在沉重與輕盈的節奏交叉配合下,這種複雜的執迷情結變得更加教人心痛。《填詞撚》不賣慘,只是訴說了一個黃綺琳自己想說的故事,自資拍攝的決定可以見到她與羅穎詩的共通點,一樣的執迷於自我,堅持而不妥協。香港電影近 10 年來,產出不少新導演關心社會議題的電影,有時議題過於先行,反而令人懷疑,是否他們對故事沒有信心。黃綺琳這次的嘗試,正是想要單純講一個女生成為『填詞撚』的故事。」
甫於 2024 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的《填詞撚》(上映更名為《填詞L》),由現居臺灣的香港導演黃綺琳改編自身經歷創作,講述一個勇敢追夢的自傳性故事,在本片跨越於香港與臺灣兩地拍攝中,也看見電影產製與現實背景。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陳子雲評論一篇,以香港觀點出發,除臺灣觀眾相對陌生的「協音」解讀之外,也留下對當下創作生態的見解。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2024 金馬奇幻】你哭而不笑,肯定是知道的還不夠多──錯誤證成與有毒信念,柯恩兄弟的悲喜劇

「無論雜混的根源為何,一般所稱的戲仿雖是雜混技術的體現,但《血迷宮》的雜混從個例拓展到全局,借助成串的雜混技術,已然將馬克白作了近乎形而上觀點的調包,或曰:如若馬克白的悲劇從頭到尾只是一場意外,還發生在美國。波蘭斯基為馬克白回到英國,『發生在美國』也同樣是面對柯恩兄弟電影時不得不大寫的重點。從《血迷宮》開始,這對兄弟便如同狂熱的本地集郵收藏家,從 80 年代的德州到亞歷桑納,再去到 50 年代的紐約,從禁酒令時期的黑幫跨到美國猶太家庭。」
2024 年金馬奇幻影展,以「焦點導演:柯恩兄弟」為題,放映兩位美國名導演自 1984 至 2000 年之間的八部早期作品,自《血迷宮》到《霹靂高手》。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桑妮評論一篇,其以 60 年代新好萊塢(New Hollywood)運動切入波蘭斯基等導演對柯恩兄弟之影響,並從莎劇『馬克白』文本,走進柯恩兄弟首部作品《血迷宮》,看見柯恩兄弟往後創作的連貫脈絡。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展現團結的力量就是解藥:訪談《老橡樹酒館》導演肯洛區、編劇保羅拉維提

「最終,一切都與政治和經濟有關,一整代人活在柴契爾時代後遺症,如此具有破壞性和惡意。她發展的工作精神和文化,是關於自我:我會自己找路、我和我的家人,『你』不存在。『你』是我的競爭對手,如果我能與你做一筆划算的交易,我會的;如果我能以高價賣給你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我會的。那是她的哲學,影響好幾代人。所以,工會變得孱弱。當然,現在有很多年輕人說這是錯誤的,但有幾代人還是崇拜那個時代的壓倒性力量。」
入圍 2023 年坎城影展主競賽,英國電影《老橡樹酒館》(The Old Oak)遽聞為創作將近 60 年之英國電影大師肯洛區,在導演生涯的最後作品。近期,《老橡樹酒館》登上臺灣院線放映,本期《放映週報》刊登作者沈怡昕於 2023 年坎城影展期間,與導演肯洛區(Ken Loach)、編劇保羅拉維提(Paul Leverty)進行之訪談文字整理,訪談細緻地展開作品創作脈絡,也談論電影與社群團結的號召。請見本篇訪談紀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