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期 | 放映頭條】在綠金龜的眼中,看見都會生活的人際互動——專訪《綠金龜的模仿犯》導演鍾侑霖

「在構圖設計、音效設計上,我都覺得不用像以前的方式走,有些構圖不見得要循規蹈矩,我會把它們排到邊邊,也是因為我喜歡觀眾的眼睛有在動。影像跟照片不同的地方是,影像是在流動、在變化的,如果角落有一個東西出來,你的注意力移動到那,即便這個鏡頭就這麼放著,用畫面的調度安排,也可以呈現到一樣的感受。」
獲得 2023 Cinema at Sea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肯定,臺灣導演鍾侑霖作品《綠金龜的模仿犯》改編自高翊峰同名短篇小說,是由客家電視台出品的全客語電影。以電視電影的規格攝製,卻接連在影展獎項取得不俗成績。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鍾侑霖,就劇本的改編過程、寓言元素、視覺設計、創作規格等面向進行一一梳理,也兼談對臺灣創作環境之觀點分享,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750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50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影展報導與電影評論。
本期介紹入圍當年度桃園電影節臺灣獎,並甫於2023 Cinema at Sea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的《綠金龜的模仿犯》,本片為客家電視台出品之客語電影,導演鍾侑霖以電視電影製作規模,獲得國際影人肯定,也展露臺灣電影少見之奇想能量,歡迎讀者閱讀專訪。此外,於本屆金馬獎大放異彩的中國電影《菠蘿,鳳梨》,本期亦有導演閆嘯林、女主角胡伶專訪一篇,一起透過兩位影人的分享,看看這部「草魚躍龍門」的低成本電影,如何反映當代中國與人性景況。
現於院線熱映之紀錄片《赤心巔峰》,導演楊守義與被攝者周青則帶讀者回到拍攝當時的當下狀況。透過楊守義導演的拍攝,觀眾將一同參與,紀錄片如何在極限狀態下,反映人最真實的內心狀況。評論與影展部分,本期刊載作者程諾投稿評論一篇,從 2022 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推薦電影《殺出個黃昏》,看見香港老年人口的生存現實。影展方面,則有 2023 Cinema at Sea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總監黃胤毓、策展人翁煌德專訪,歡迎讀者一同探索兩位電影人如何在海島上聚集電影動能,打造電影工作者的另一個盛會。
最後,回顧即將結束的 2023 年,《放映週報》總共刊出 149 篇精采文章。其中包括從導演、編劇到監製 65 篇方向多元的影人專訪;從影展作品到臺灣電影的 43 篇電影評論;探索國際與本地放映的 32 篇影展報導;還有 8 篇題目各異的專題報導。也再次感謝讀者們今年度的陪伴。歡迎讀者在閒暇之餘,從網站中瀏覽這些訪談、評論與報導,讓當下被記錄與展示的觀點不只是數字,也是能持續翻新、相伴前行的文化記憶。
下期《放映週報》,也將繼續提供精彩報導,包括將於院線上映的臺灣電影《壞男孩》,還有其他值得一探的電影文化追蹤。歡迎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祝福讀者新年快樂,新的一年,也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綠金龜的模仿犯》導演鍾侑霖;攝影/桑杉學)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12.31
草魚躍龍門:小成本電影,如何躍上金馬大舞臺?——專訪《菠蘿,鳳梨》導演閆嘯林、女主角胡伶

「提到高考成功,有人形容是『鯉魚躍龍門』,考上名校、改變出身和命運,這是一個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詞語,也是電影講述的內容。原本我們還想到另一個片名,叫做『草魚躍龍門』。中國常用『草根』形容一個人出身社會底層,類似片中金苗和荊偉母女兩人的處境。相比『鯉魚』,『草魚』在字面上也顯得更加低微......。」
第 60 屆金馬獎,中國獨立電影再成矚目焦點,不僅最佳影片由中國導演黃驥作品《石門》奪得;導演閆嘯林執導作品《菠蘿,鳳梨》更入圍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等兩項大獎。本片描繪中國高考移民現象,由社會處境反映人物內心掙扎。在金馬獎頒獎典禮隔日,《放映週報》專訪胡伶和閆嘯林,從《菠蘿,鳳梨》的創作源起、拍攝過程、長鏡頭打磨,一一梳理這部低成本電影躍上大舞台的歷程。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攀登越快,心則慢──專訪《赤心巔峰》導演楊守義、被攝者周青

「紀錄片《赤心巔峰》呈現八天半的攀登和數年的籌備過程,儘管臺灣過去不乏山岳相關的紀實影像,但多半由長時間、慢速的登山活動出發,進而呈現自然與人文景觀,而少有以競速型的越野跑介紹山林的作品,因為後者無論在技術與論述上,都面臨著與科普、生態題材紀錄片截然不同的難題......。」
以「赤心巔峰-中央山脈大縱走」計畫為背景,2022 年 10 月,經過三年籌備,越野跑者古明政與周青以八天 16 小時的時間,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導演楊守義以紀錄片《赤心巔峰》拍攝訓練過程與賽期經過,也捕捉到跑者在山上、身處極限狀態的心理變化。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楊守義與兼任電影旁白的被攝者周青,請兩人分享拍攝中的形式挑戰,與如何理清敘事、直面內心。請見本期專訪。
閱讀更多
千帆過後的黃昏希望──電影《殺出個黃昏》的老人關懷

「不無吊詭的是,主角蔡鳳所住的護老舍名為劍橋,與香港本地實存的『劍橋護老院』命名正好相同。2015 至 2016 年期間,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的老人受虐事件,便分別發生於位處大埔及牛頭角的劍橋護老院。從虛構與現實混雜互涉角度切入,安老院是否能讓人安居,遂更成疑。蔡鳳所體現的老人困境,由是越發引人省思。」
高子彬執導,林家棟、何靜怡編劇,謝賢、馮寶寶、林雪、鍾雪瑩主演之香港電影《殺出個黃昏》,獲得 2022 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推薦電影、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肯定,謝賢也以本片獲得同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項。本期《放映週報》刊載評論投稿一篇,作者程諾以電影中對老年生活的觀察描繪出發,細讀《殺出個黃昏》之視覺意象與劇本架構,也交代戲裡戲外,作品對現實社會的呼應可能。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聚合海島的動能──專訪 Cinema at Sea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總監黃胤毓、策展人翁煌德

「我們希望透過影像的力量與創作者的聲音,集結沖繩、環太平洋精神。這次終身成就獎,我們向高嶺剛致敬,將獎項名稱取作『マブイ特別賞』,『マブイ』在沖繩方言裡是『靈魂』的意思,這也是某種文化象徵,將主體還給島嶼本身,讓他們自己來說話。」
2023 年 11 月下旬,第一屆 Cinema at Sea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於沖繩那霸市舉辦。影展以沖繩作為中介點,集結環太平洋各島國的電影。「環太平洋」之大、之廣,影展該如何定位自己的位置?沖繩作為聚合點與出發點,又怎麼思考國際視野?本期《放映週報》專訪 Cinema at Sea 影展總監黃胤毓、策展人翁煌德,分享影展籌備過程、行政,乃至選片與主競賽規劃,望從影展形貌,照見區域電影產業、創作發展之可能。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