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 期 | 放映頭條】讓身體打開,去體驗歷史的無法離開——專訪 VR《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

「我很怕一件事,就是觀眾看完覺得『不關我的事』:這些是歷史,不會發生在現在,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所以,在敘事上,該如何讓觀眾有共感?」
臺灣導演陳芯宜 VR 作品《無法離開的人》在威尼斯影展沈浸式內容競賽單元,獲得最高榮譽最佳體驗大獎,將在五月於北師美術館進行展覽放映,亦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進行放映、講座。本期《放映週報》專訪陳芯宜導演。不只論及作品主題的特殊性,也併談前作與《無法離開的人》比對,暢談 VR 創作中的概念、身體、真實、表演、調度與聲音。
閱讀更多
【735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35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
本期焦點介紹正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北師美術館放映與展覽的 VR 作品《無法離開的人》,本片獲得 2022 威尼斯影展沉浸式競賽最佳體驗獎,不僅處理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經歷,召喚觀眾共感,導演陳芯宜也與我們細緻分享對於 VR 影像在表演、虛實、身體感方面的多層次思考。請勿錯過本期的精采訪談。此外,現在於院線熱映的香港電影《窄路微塵》,本期亦有影人訪談一篇,導演林森談創作思考之外,配樂黃衍仁則與我們分享關於本片配樂設計的相關判斷,歡迎讀者關注。
展節與評論部分,作者林忠模帶讀者探向 2023 Cinéma du reel 法國真實影展競賽單元,與我們分享其中帶來啟發的精采作品。剛剛落幕的 2023 金穗獎,則有會外賽影評人推薦獎評審甜寒書寫評審手記一篇,領讀者走進評審討論與思考獎項意義之幽微處,其後也不乏有對喜愛作品告白的影迷熱忱。臺灣電影部分,作者李佳軒則撰寫王童導演作品《看海的日子》評論一篇,解析電影中運用性愛場面的敘事策略。
下期《放映週報》亦將有數篇關於臺灣作品的訪談與評論,更有總評回顧剛剛落幕的 2023 金穗影展,敬請期待。除此之外,我們亦歡迎讀者對臺灣電影進行評論投稿。商業或藝術不拘、指出建樹或進行批判不論,歡迎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05.15
再放大一些,帶電影去向更溫暖的地方──專訪《窄路微塵》導演林森、配樂黃衍仁

「『Candy 跟細朱給我一種很青春的感覺,雖然她們也是 struggle,且生活不容易,但依然是一名年輕人和一位小朋友,因此就選取烏克麗麗來強調這種青春的感覺。』來到窄哥,黃衍仁則選用了低音的貝斯作為角色主要音樂,這把貝斯與往常所見到的用於搖滾的實心貝斯不同,而是一把便宜的木貝斯(Acoustic Bass),樂器彈奏出來的溫柔音色,也成為了窄哥音樂的起點。」
香港新銳導演林森作品《窄路微塵》,電影配樂黃衍仁方於 2022 年奪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又於 2023 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再獲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項。本期《放映週報》專訪《窄路微塵》導演林森與配樂黃衍仁,請兩位創作者共同分享合作歷程、創作想法,與關於配樂的相關思考。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2023 金穗】「臺灣短片(哪)有這麼好看!」──一則金穗會外賽「影評人推薦獎」的評審手記

「影評人觀點與正式獎項重疊會如何/又如何?怎麼取捨『成熟度高的作品』/『原創性高而富有潛能和前瞻性的創作團隊』?這之中對於後者的認定又有評審各自不同的基準與預測。如果有作品兩種條件達成而不相悖,又會加入什麼新的辯證?而評審們各俱理性與感性偕同下,提出了比如『推薦獎使命』的社會派意見,以及直觀的本格派意見『啊不就選最好的』。」
於 2021 年第43屆金穗獎首度增設之「影評人推薦獎」,在今(2023)年來到第三屆,由香功堂主、甜寒、地下電影、丹眼看電影、阿瑪珂德與童年放映室等五位影評人,從 62 部入圍作品中挑出屬意的作品,也在影展過程中參與推廣與引薦。本期《放映週報》邀請影評人甜寒撰寫文章一篇,提及以臺灣短片作品的印象印象為引,帶讀者一探評審過程中的各式「影評人觀點」,如何以不同角度切入對作品乃至獎項本身的理解,文末更進一步推薦令自己動心的精采作品。請見本篇文章。
閱讀更多
穿透世界的旺盛企圖:記 2023 Cinéma du reel 法國真實影展競賽單元

「此次影展大獎由《Coconut Head Generation》與 《Up the River with Acid》兩部風格截然不同之作共同掄元。《Coconut Head Generation》從記錄校園內的電影放映及討論會開始,電影作為媒介、引發社會變革的潛力,在這之中逐漸顯露。相比前者,同樣獲獎的《Up the River with Acid》則顯得私密得多,著眼在親人時間的流逝。」
2023 法國真實影展(Cinéma du réel)於今年邁入第 45 屆,本屆競賽電影不分長短,共選進 41 部作品進行角逐。除上期我們介紹的「Varan Vietnam Adventure」,Varan 工作坊衍生單元之外,競賽單元也有眾多精采作品;本期《放映週報》再由作者林忠模為讀者挑選影展中的珠玉,引薦來自歐陸的電影觀點。請見本篇展節評論。
閱讀更多
【TFAI X 臺灣電影】身體的返鄉:談《看海的日子》的三次性場景策略

「《看海的日子》以一名娼妓為主角,使用了白梅面對涉性行為場景的描繪,扣和貫穿電影中『妓女』——『母親』的主題,策略性地轉化身體與土地之間的關係,試圖將『神女』形象融入大地生育中,淡化污穢與禁忌的可能,進而強調艱辛後的繁衍的喜悅和祝福。這也是何以在電影接近後半段之際,拋出一項開放、不指涉對象的問題:相信人家會諒解。是誰在禁忌這一個性的身體,關於性的行為與性的後果,為何需要被諒解?」
榮獲 1983 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女配角肯定,黃春明小說改編、王童執導作品《看海的日子》,於 2023 年四月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主題影展「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 導演回顧展」放映。電影故事描繪主角白梅身為性工作者,掙扎於心中母性的心路歷程,本期《放映週報》邀請作者李佳軒撰寫評論,以電影中的「性」場景安排切入,談論電影背後的命題實現。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