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 期 | 放映頭條】就是要做娛樂電影!承襲經典玩出新意──專訪《還錢》導演王鼎霖

「我們所能掌控的是盡量有誠意,給出最好的。我沒有要很燒腦、沒有要講什麼大議題,我希望觀眾可以輕輕鬆鬆地進來看這部電影,然後開開心心地出去。」
陳柏霖、蔡思韵、李銘忠、林哲熹、蔡凡熙、吳慷仁聯合主演,臺灣少見劫盜類型喜劇片《還錢》由《第九分局》導演王鼎霖執導,瞄準 2024 春節檔期,將對標好萊塢的高概念娛樂元素,於臺灣付諸實現。本期《放映週報》專訪《還錢》導演王鼎霖,一窺其如何將「點子」落實為電影的創作心法;也試著從其養成與創作觀切入,看見一位臺灣新生代電影創作者,面對商業電影市場的企圖心。
閱讀更多
【753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開工大吉,新年快樂。第 753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電影評論、影展報導。
本期介紹春節賀歲電影《還錢》,《第九分局》導演王鼎霖再度挑戰類型創意,向自己喜愛的劫盜電影取經,結合臺灣當紅演員提出娛樂電影新嘗試。在本期專訪中,王鼎霖與我們介紹自己的創作過程,也連帶分享對臺灣類型電影逐漸做到創意與娛樂兼具的前景觀點,請見本期專訪。
本期刊載多篇精彩評論,作者簡子涵書寫金穗獎入圍紀錄短片《台灣紳士》,從菲律賓移工選美文化,看到除了尋常勞動影像之外,另一種關於跨國移工的生命敘事。2023 台北金馬影展選映新加坡導演陳哲藝作品《燃冬》,則有作者詹育杰評論一篇,其以電影的故事核心切入,帶讀者看見《燃冬》體現何種時代命題,與其他創作者的關注又如何遙相呼應。另外,在去年「一一重構:楊德昌」放映的楊德昌電視作品《浮萍》,作者桑妮則以細緻文本分析行文一篇,梳理《浮萍》之於楊德昌創作的相對位置,也從此觀出本片的珍貴價值。
最後,國際影展方面,本期刊載作者林忠模對第 66 屆 DOK Leipzig 萊比錫紀錄片暨動畫影展選映作品之評論報導。透過六部形色各異的紀錄與動畫作品,看見紀錄片創作如何與觀眾之閱讀路徑產生有機呼應,爬梳出一條當代紀錄片面臨之創作命題。
下期《放映週報》,我們也將持續報導與評論精采的臺灣作品。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還錢》導演王鼎霖;攝影/古佳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4.02.15
為自己寫一篇日常神話──《台灣紳士》

「電影最後以另一場選美比賽的片段作結。黑白畫面中主角之一羅賓身著一條白色四角褲,赤裸的肩上背著向上凸起的、水晶一樣的裝飾。鏡頭在羅賓身後,畫面中他大步走向台前,在舞台盡頭挪移位置、變換姿勢。抽調色彩的影像裡頭,原該閃爍無比的物件變得溫潤。視線所及,羅賓彷彿新生羽翼的天使,踏著有些生澀的腳步,在光下晃動肩舺……。」
2023 金穗獎最佳紀錄片入圍,導演黃麗如、鄭治明執導紀錄片《台灣紳士》拍攝在臺工作的海外菲律賓移工(Overseas Filipino Workers)生活,從菲律賓著名的選美比賽文化出發,在尋常勞動影像之外,看見另一條切入海外移工面貌的路徑。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簡子涵評論一篇,簡述《台灣紳士》紀錄片的背景脈絡,並分析本片之選題與拍攝意識如何讓觀眾看見被置放在移工群體底下的個人敘事。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以邊境集體瀕死經驗,治癒「躺平」的中國 Z 世代:《燃冬》

「跋涉上長白山看天池不是最重點,集體一同面對終極他者、面對死亡才是最關鍵。一起上山看天池,一起去遠方看大象,一起做一件象徵性壯舉,建構臨時的團體社群,建構一個『我們』,是尋求救贖的敘事癥結。《燃冬》三人成為法國新浪潮經典中兩男一女的青春顯影,招喚不論是楚浮或高達作品中的美好三人時光,青春愜意卻也極端刻意。劇本致力打造三人成一(小團)體,用力到幾乎完全看不見兩個男人之間的階級衝突。」
2023 台北金馬影展「華語首映」單元選映,新加坡導演陳哲藝於中國拍攝新作《燃冬》,以中國青年世代生存困境為題,跨越上部作品《熱帶雨》之濕黏燥熱,帶著周冬雨、劉昊然和屈楚蕭等三位演員,往荒涼冷冽的中國東北前進。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詹育杰評論一篇,以世代經驗切入《燃冬》的創作背景,並呈現其中隱隱得見的死亡命題,如何與當代導演的關注呼應。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回顧楊德昌】偶然的想像,必然的金句──漫談《浮萍》、楊德昌的 emo 與其他

「《浮萍》的珍稀由兩件事加總。楊德昌出道作只是其一,其二是楊德昌創作的長影像,唯有它標榜『改編』──楊德昌作品中,只有《浮萍》提供機緣讓詮釋者在重複中驗證差異、於差異中驗證重複。於是,要準確捕捉到《浮萍》的風格,在理解電視單元劇為何『拍這麼長』同時,似乎不能不苦苦追問:什麼事情,即使透過加工他人的創造也得說清楚?」
2023 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共同主辦楊德昌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循此契機,推動各界進行對於楊德昌電影的重新閱讀,影展放映中,楊德昌執導之電視作品《浮萍》也在其中。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桑妮評論《浮萍》一篇,檢視這部長約兩個半小時的作品當中,楊德昌之調度、改編,價值取向,如何巧妙作用。以細緻分析補上楊德昌影像創作的另一塊拼圖。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影像書寫的曖昧走向何方?──記 2023 DOK Leipzig 萊比錫紀錄片暨動畫影展

「Annika Mayer 的紀錄長片《Home Sweet Home》講述其祖父母 Rolf 與 Rosa 過往的婚姻。憑藉聲軌來自 Rosa 的訪談,Rolf 逐漸浮現出的家暴傾向,回頭拆穿影像那層和樂表象,而指向深不可見的黑暗面。出自『留住美好記憶』的心理、生產片中這些家庭影像的過程,背後所籠罩的父權凝視呼之欲出,這樣的景觀,實際上滿足的是傳統家庭價值下握有經濟主導權的男性對家庭的想像……。」
2023 年 10 月,第 66 屆 DOK Leipzig 萊比錫紀錄片暨動畫影展順利舉辦,來自約 60 國的 225 部影片與 XR 作品,共計吸引 45,500 名到場參與的人次。臺灣創作者張徐展的《熱帶複眼》也入選本次國際動畫競賽,拿下屬於影展夥伴獎項性質、表彰動畫短片的「mephisto 97.6 Award」。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林忠模評論一篇,為讀者介紹本屆 DOK Leipzig 選映與競賽的精彩作品,並從中判讀當下紀錄影像創作的共通取向: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拿捏取捨的閱讀與書寫。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