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做娛樂電影!承襲經典玩出新意──專訪《還錢》導演王鼎霖

753
2024-02-04
  • 採訪
    彭湘
    蔡曉松
  • 彭湘
  • 攝影
    古佳立

「搶錢容易,還錢難!」

以一句簡單易懂,但又與尋常邏輯相反,因而令人感到好奇的宣傳標語為號召,今(2024)年臺灣電影賀歲檔推出了難得一見的劫盜類型喜劇片──《還錢》。

「若能用 25 個字、甚至更少的字數告訴我那個點子,那它可能會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好萊塢名導史蒂芬史匹伯如是說,而這便是所謂的高概念(High Concept)。以極其簡短的描述讓觀眾理解故事核心,引起觀眾想一窺究竟的慾望,是好萊塢電影自 1970 年代奠定起的娛樂票房電影產製策略,也是今日全球商業電影製作奉為寶典的開案法則。而從此概念延伸的要素,無非又包含了好的賣相、充分的市場商機(比如續集電影)以及陳述清晰且易懂的鏡頭運用與敘事邏輯。

倘若將高概念電影應有的元素與亮點操作模式做成一張檢視清單,《還錢》可以說是模範生。放在國內市場中,其類型獨樹一幟、故事概念清晰可期,而演員卡司一字排開,陳柏霖、蔡思韵、李銘忠、林哲熹、蔡凡熙、吳慷仁,偶像、影帝、實力派兼具,亦稱得上一時之選,商業電影應考量的標配一應俱全。

當我們要討論它時,似乎就得先清楚的認知,它是屬於類型的、大眾的、商業的;而不是作者的、小眾的、藝術的。以「尋求娛樂的電影」出發,本期《放映週報》訪問電影《還錢》的編導王鼎霖,一窺其如何將「點子」落實為電影的創作心法;也試著從其養成與創作觀切入,看見一位臺灣新生代電影創作者,面對商業電影市場的企圖心。

娛樂大片時代的電影養成

1990 年代出生的王鼎霖,稱得上很快獲得執導電影長片的機會,從 2019 年的靈異動作片《第九分局》,到如今的劫盜喜劇《還錢》,在外界看來,他清楚地踏在產製商業娛樂電影的路上。


(圖/受好萊塢類型電影養成啟發,王鼎霖在創作中沿襲經典段落,也希望在既有基礎上玩出新花樣;攝影/古佳立)

談創作與初衷,王鼎霖甚少吐露出導演本位(作者導演)的創作思維。問起他兩部長片都有著明確的類型電影包裝,是否是個刻意的選擇?30 出頭的他,似乎並沒有想過這需要一個「選擇」。本著個人對電影的偏好,做「娛樂」以及「系列」電影是他本就想做的事。也正是那些娛樂電影,讓他有了電影夢。

王鼎霖回憶,12、13 歲左右曾到上海上學,隻身一人的他最大的娛樂消遣便是租 DVD 回家看。「一年可以看大概好幾百部電影,也在那時候養成了對電影的熱愛」,他亦坦言,在那個時機點,無可避免地多是接觸外國電影。

推算起來,王鼎霖大量看電影的那些年,正是新舊世紀交界的年代。電影作為一門藝術或商業娛樂,對這時代的成長的少年來說或許沒有太多值得深究的空間,最一開始接觸它時,那似乎就是「娛樂的」。賣座系列 IP 持續孵化成型,好比《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1999)、《X戰警》(X-Men,2000)、《玩命關頭》(The Fast and the Furious,2001),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奇幻冒險、超級英雄、動作犯罪,好萊塢類型電影餵養著青少男少女,教他們編織起大娛樂時代的電影夢──而當一部賣座,便有系列宇宙隨之誕生。

其中,集結喬治克隆尼、布萊德彼特、麥特戴蒙等超強卡司的經典犯罪喜劇《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2001),被王鼎霖奉為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也正是刺激他創作《還錢》的對標作。多年來此作除了推出續集,近年更催生「女版」外傳《瞞天過海:八面玲瓏》(Ocean's 8,2018)擴張系列宇宙。

走向系列電影娛樂王國 先做好眼前這一部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可以做屬於我們自己的系列」,基於對《瞞天過海》的愛好,王鼎霖朝著此一類型構思專屬創意。「劫盜電影都在拍怎麼想辦法把錢『偷』出來,但沒有人想過要把東西『還』回去吧!真的沒看人做過!」講起「還錢」概念的起心動念,王鼎霖像個小頑童要開箱期待已久的新玩具般興奮。

它包裹著的是一般劫盜片的敘事結構,觀眾首先認識了一組竊盜隊伍,他們各有所長,緊接著他們會開始為手上的案子進行「如何盜竊的計畫」。細數同類型的電影,其計畫的過程大多相仿,然而竊盜組織究竟要如何把偷出來的東西再「運輸」回去?這一點就是「還錢」最有機會一戰成名的大翻轉。它將是電影的賣點,當然,也是團隊開發故事過程中,必須玩出新意的關鍵。而這個概念也打動了合作夥伴監製葉如芬,成為兩人合資的新公司「華能國際娛樂」首部推出的長片作品。

提及背後的製作公司,王鼎霖進一步拋出面對產業開發的想像與佈局,更言道,新公司的成立正是希望專注於娛樂片的 IP 開發。「如果《還錢》的成績不錯,我們甚至可發展成系列,下一步也許是『還畫』、『還鑽石』,也許還可以『還人』……我們希望的是打造系列 IP 元宇宙,除了橫向,也包含一些縱向的開發,好比遊戲、影集。」此前,他們原本先開發了《第九分局》影集版,但因預算問題暫時擱置,團隊才轉而先投入《還錢》的開發與製作。然而,他們並非孤注一擲的砸資金、賣點子,而是更務實的理解,片子得為投資人賺錢,「這一部成功,才有下一部」。


(圖/《還錢》電影劇照;甲上娛樂提供)

不介意「影子」 更重要的是新創意
  
朝向好萊塢式的類型片發展,如何「在地化」常被視為重點課題之一,但這似乎並不那麼困擾王鼎霖。他更坦言,自己毫不避諱致敬經典。或許,總有人將之視為抄襲,但若攤開同一類型的好萊塢電影,創意工作者無不是在同樣的模板之中放入「新意」。

「在《還錢》裡,有不少來自其他劫盜片、動作片系列的經典畫面,我們都玩,但我希望的是——從原本的經典老梗中玩出一些新意。」對王鼎霖來說,想拍商業娛樂電影本就是奠基於那些所謂的經典,根源既是受他們所影響,「影子」當然存在。不只是他最愛的《瞞天過海》,近 10 年內的動作片如《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2014)、《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2016)與衍生系列作品也都讓他愛不釋手,而這些片的影子難免就夾在他的作品中。

「老套做得好,就是經典」,一句來自正片的台詞,可謂直接傳達了王鼎霖的創作心法。金庫前的紅外線在劫盜片中看似老梗,甚至是已經被時代淘汰的技術,但那對從小就看犯罪動作電影長大、從中吸取養分的王鼎霖來說,就是印在他心中的經典。無論如何,他還是在電影中玩了一場「紅外線」梗,同時也試著融入新的創意,製造全新笑料。投入類型片創作,王鼎霖相信,臺灣團隊的創意就是最有利的武器。

而創意,也經常來自於限制,王鼎霖以電影《惡棍英雄:死侍》(Deadpool,2016)為例,其受預算限制,無法執行槍戰動作場面,於是便讓主角忘記帶槍,如此情節設計反而貼準角色形象,更為討喜,是一個因禍得福的佳話。至於《還錢》,當然也有預算課題需要面對,比如一場規畫要拍三天的飛車追逐,就硬生生因預算限制而改戲。但不管是在預告中便可看到的「等自動車門開關」,還是臺灣常見平交道火車呼嘯而過的笑點設計,雖只有一小截,也都是本來沒寫在劇本當中,在拍攝階段面對預算或場景限制而刺激出的笑料。

做一門「主流電影商品」生意

當我們聊及是否曾受哪個導演美學影響,王鼎霖不假思索提到了自己開始想做電影的那一刻,是看了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頂尖對決》(The Prestige,2006)。更笑稱自己對諾蘭的愛,是愛到連兒子的英文名字都直接取叫 Nolan。然而,欣賞諾蘭在娛樂片中也有其藝術表達、希望有天也能追隨這位創作者的腳步,卻不代表這樣的野心是此刻被他擺在前頭的選擇。有其崇拜與景仰的對象,但不需要急於成為對方,在類型電影中,王鼎霖的作者印記並不強烈,他更專注的是做好娛樂電影的本分,同時講出自己認同的情感。

王鼎霖形容,《還錢》有著《瞞天過海》加韓片《雞不可失》(Extreme Job,2019)的 DNA,前者是類型的典範,後者則是他偏好的情感呈現。因為喜歡《雞不可失》中無血緣關係的家庭感,劇本鎖定竊盜小組以四個情同家人相互依賴的兄弟情感為基底,而劇中男女主角呈現的感情觀,也是王鼎霖在劇本創作階段,依其個人的喜好與投射所產出的結果。


(圖/《還錢》電影劇照;甲上娛樂提供)

「我們所能掌控的是盡量有誠意,給出最好的。」面對技術面如動作、特效、場景的製作,臺灣電影確實只得繼續喊出:總要有人願意不斷嘗試。市場要養,觀眾對臺灣電影的信心得找回來,與此同時,團隊的經驗也仍需要持續壯大。

王鼎霖分享,幕後的主創團隊確實是堅強後盾,而很多時候並不是沒做過就做不出來,「新的挑戰往往刺激著新的創意」。他舉例,像藝術指導頭哥(王誌成)這樣已是在國內獲獎無數的資深美術,也是在本片才頭一次做「金庫」場景。而面對第一次,他仍舊帶著玩心投入創作、興奮不已。

又如與動作指導洪昰顥合作,洪昰顥近幾年不但是金馬入圍常客,去年甚至在動作設計獎項一次入圍三部片。他的一路成長茁壯打天下,還有賴臺灣電影從開始願意挑戰動作戲,到有信心放入更多的動作戲。《還錢》的動作場面沒有少,對節奏快速又希望設計出笑點的類型片來說,更多的是經由排練才碰撞出的精采火花。

吸取經典的養分、在限制中找到新意,敢於天馬行空的想像,或可總結為王鼎霖思考類型片創作的核心。他撇開了是否夠本土、夠在地的鑽牛角尖,倒有種直球面對文化全球化的味道。而甩掉厚重的議題與文化使命,面對創作也顯得更沒有包袱。

樂見臺灣娛樂電影百花齊放 誠心直面市場挑戰 

看見 2023 年,過去一年多元類型的臺灣商業電影一部部產出,王鼎霖感到樂觀。從年初的票房大賣程偉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到改編韓國電影的謝沛如《我的麻吉4個鬼》、再到帶有點議題性的刑偵類型片曾英庭《查無此心》等等,他都大感欽佩。


(圖/以商業出發,王鼎霖在《還錢》滿載誠意,期待帶給觀眾好的娛樂體驗;攝影/古佳立)

不管是誰的作品,總有人喜歡也有人批評,他坦然地接受觀眾與市場將給予的批評指教,卻也深信臺灣電影唯有不間斷的多元嘗試,才有激發下一個「新意」的空間、才敢回應這次尚不足的地方,下一部可以更好。當大家並肩合作獲得回收,「上一回是你支持我想拍的,下一回可能就是我支持你拍」,他所嚮往的亦是這樣健康的產業鏈。

「我沒有要很燒腦、沒有要講什麼大議題,我希望觀眾可以輕輕鬆鬆地進來看這部電影,然後開開心心地出去。」訪問尾聲,王鼎霖再一次吐露他最純粹與真誠的期待。

片子既是面向市場的,團隊也準備好面對市場挑戰,有沒有下一部,最終得讓票房數字說話。不是賣情懷、打悲情,只是誠意地帶來娛樂——或許也唯有如此態度,臺灣觀眾對國片的信心指數,還有望走出一條健康的路。

.封面照片:《還錢》導演王鼎霖;攝影/古佳立

彭湘

畢業於東華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政大廣電系。曾任台北電影節節目專員、新竹光盒子戲院企劃,偶爾是電影文字工作者、影像教育講師。近期轉戰影視開發,成為項目企劃新鮮人,期許能以寫作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