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 期 | 放映頭條】乘載跨世代情感的南迴列車——專訪《南方,寂寞鐵道》導演蕭菊貞、配樂陳明章

「臺灣有太多文化紀錄跟視角,都是以北部觀點主導。南迴線加祿站一年營收不到四萬元,如果只追求收益最大化,這一站是不是應該關掉?或是根本不要蓋?因為沒有價值?我在做文化工作,如果還用這樣的標準去衡量,就辜負這份工作。南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挖掘,卻長期被忽略。讓我燃起志氣,想要把故事講出來。」
曾以《銀簪子》、《紅葉傳奇》兩度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臺灣導演蕭菊貞最新作品《南方,寂寞鐵道》,以南迴鐵路電氣化為引,紀錄臺灣一段由鐵道開展的文化故事,並邀請曾為《戀戀風塵》、《幻之光》配樂的臺灣音樂人陳明章,譜寫南迴的聽覺景色。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南方,寂寞鐵道》導演蕭菊貞與配樂陳明章,請兩位資深電影工作者與我們分享創作經驗,從影片拍攝的架構生長、南迴鐵路的生命經驗,到對於紀錄片創作本身的思考。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737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37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6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
本期焦點介紹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由蕭菊貞導演、陳明章配樂,帶觀眾一起望向電氣化前的南迴鐵路,紀錄下即將消逝的人文記憶;在專訪中,我們更進一步探索本片的幕後故事。影展報導部分,本期則選錄前往 2023 捷克 ONE WORLD 國際人權影展的 TIDF 策展人林木材評審筆記一篇,為大家介紹這個指標性的人權影展,還有可供臺灣參考對照之處。
即將開始的 2023 台北電影節,本期亦刊登作者趙正媛評論一篇,為讀者介紹今年度焦點影人之一,安格拉.夏納萊克的作者風格與本次選映作品的特出之處,歡迎讀者共同認識這位「柏林學派」一員的當代重要導演。曾於去年於南方影展臺灣首映的中國電影《錯落斑駁的》,本期也刊登旅法作者詹育杰評論一篇,切入導演鄭陸心源的風格特點。
現於北師美術館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展覽放映的《無法離開的人》,則有作者李佳軒評論一篇,從 VR 視覺發展脈絡切入,帶讀者嘗試不同角度來觀看這部在當下臺灣的重要作品。方於今年上半年結束的「編織電影的人:陳潔瑤Laha Mebow導演專題」,另有作者趙鐸撰寫分析一篇,切入兩部重要作品《不一樣的月光》、《只要我長大》,評述其中的敘事策略。
下期《放映週報》將為讀者帶來更多即將到來的台北電影節專題報導,我們亦歡迎讀者持續對臺灣電影進行評論投稿。商業或藝術不拘、指出建樹或進行批判不論,歡迎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南方,寂寞鐵道》導演蕭菊貞、配樂陳明章;攝影/古佳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06.15
【2023 北影】先於語意的姿勢,展延現實的影像間隙:焦點影人安格拉.夏納萊克

「夏納萊克從不避諱在電影中呈現影響她的人事經歷,但兩方不只是致敬或影射的關係,更像是依憑直覺並結合自身生命體驗,將影像化為一種感覺、一種姿勢,甚至是一種無意指(asignifying)的表述形式,進而揭示那些無關立即的價值判斷,卻共同形塑家庭、親密或更廣泛的社會關係的元素。」
在 2019 年以《我在家了,但...》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的德國導演安格拉・夏納萊克,於 2023 年再以最新作品《聲聲長流》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劇本。2023 年,台北電影節策畫「焦點影人:安格拉・夏納萊克」單元,選映其包括《迷情三角》、《我心遺留在馬賽》、《夏午時光》在內的五部劇情長片作品。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趙正媛評介一篇,細述本次選映的夏納萊克作品,與其風格,並簡要梳理其常被歸於「柏林學派」之創作背景。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酷兒+家庭+日記+論文電影)× 疫情=?──評論《錯落斑駁的》

「延續劇情長片《她房間裡的雲》中慵懶的節奏、憂鬱的黑白影像和跳躍敘事,日系文青化的裸露,詩意鬆散、空靈神秘到幾乎令人不安,這溢出畫框的自由無疑是她的一貫風格。而新的紀錄片中,影像顆粒感和輕微污跡更是合情合理的美感形式,搖搖欲墜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持攝影等所有技術缺陷都成為創作語彙,如在機車兜風時的遊戲翻轉攝影機,反倒意外地表現迷茫和自由。」
曾以《她房間裡的雲》獲鹿特丹金虎獎肯定的中國導演鄭陸心源,帶著首部紀錄長片《錯落斑駁的》(Jet lag)在 2022 年南方影展進行臺灣首映。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詹育杰書寫《錯落斑駁的》之影評一篇,描述本片的風格基礎與導演鄭陸心源之作者特色、酷兒視角的特殊性,與電影在緬甸軍事政變背景下的敘事脈絡。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無法離開的人》:穿越全景式的幽魂現場

「影像意義是現實性的,被隱密作為幽魂的我們,實則是擁有能動挑戰性的觀眾。《無法離開的人》使用互動中自主的沈浸,轉化在黑暗的『天快光了!』前後意涵之際,解放了穿越全景式的幽魂現場。」
2023 年,陳芯宜贏得威尼斯影展沈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高榮譽最佳體驗大獎的第二部 VR 作品《無法離開的人》,在北師美術館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進行播映、展覽和講座。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李佳軒評論一篇,回溯視覺藝術史與沉浸體驗,引述 VR 影像的美學脈絡,嘗試以不同觀點切入並探索《無法離開的人》。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影像的獵捕,言說的管制:《不一樣的月光》、《只要我長大》敘事策略分析

「《不一樣的月光》以及《只要我長大》,更多刻畫了部落青年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竟然成為了親子衝突的主要原因。這種在日常意義下的『乖順』,反而異常地在父母輩的眼中被辨識為『叛逆』,這矛盾本身映照出,電影中指認的金岳及環山部落,如何作為相較於『權力中心』的『邊緣』區域,而使得當地泰雅族自我異化的悲傷。」
2023 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舉辦「編織電影的人:陳潔瑤Laha Mebow導演專題」,選映其紀錄作品與被稱為「泰雅三部曲」的三部劇情長片《不一樣的月光》、《只要我長大》、《哈勇家》。本期《放映週報》刊載評論一篇,作者趙鐸重探《不一樣的月光》與《只要我長大》,以其敘事方法進行分析,細述陳潔瑤 Laha Mebow 如何在電影中呈現部落自我異化的現實。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同一世界:隨寫 2023 捷克 ONE WORLD 國際人權影展

「整體而言,ONE WORLD 是一個肩負議題討論、又擁有開闊視野、動能極強的文化活動,影展活動在布拉格結束後,他們也展開在歐洲城市的巡迴,其精神與模式,都是很好的借鏡。相對於民間,臺灣政府主辦之文化活動其實擁有不少預算與資源,如何能不只是煙火,不只是追求形象,而能做到在人權或文化上真正的續命與積累,似乎仍是臺灣急需面對的課題。」
2023 年 3 月,捷克 ONE WORLD 國際人權影展選映臺灣紀錄片電影《九槍》。其中,影展的「捷克競賽」單元邀請「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策展人林木材擔任評審。本期《放映週報》選錄林木材評審筆記一篇,文中簡單爬梳 ONE WORLD 國際人權影展的成立起源、介紹令其傾心的競賽作品,也試圖將此評審經驗對照臺灣現況,提出比對建言。請見本篇專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