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 期 | 放映頭條】翻開另一面,尋找不一樣的黑幫電影、不一樣的李康生──專訪《山中森林》導演姜寧、監製李康生

「『康生很有北野武的感覺,我們結合黑道,用康生的面相跟談吐,去演繹角色』,姜寧與李康生,兩人共同把幫派老大比較沒那麼嚴肅的、可愛的面向呈現給觀眾。」
如何拍出不一樣的臺灣黑幫電影?新銳導演姜寧受李康生鼓勵,籌拍首部劇情長片《山中森林》,將於 2023 年春節檔期上映。電影以北部幫派出發,綜合導演生活經驗,希望呈現出有別以往黑幫電影的感受,李康生亦在本片挖掘幽默表演,請見本期《放映週報》與導演姜寧、監製李康生之專訪報導。
閱讀更多
最遙遠的地方,是向內心的冒險——專訪《無邊》導演楊力州

「我被找去拍北極,後來又去拍南極,人們總認為這個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是極地、珠峰等等,殊不知這些向外的冒險都不是。最遙遠的地方應該是向內的冒險,知道自己在哪裡、為何而存在著,才是最遙遠的極地。」
踏上極地冒險,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剪輯素材,揉入對生命、對家庭,還有心理狀態的思考,完成作品《無邊》。英文片名「Nature of Mother」談大地之母,但也關於楊力州導演對「母親」的愛,「求生之外,人是否有求死的欲望?」私人的鬱結與心緒在影像中攤開,也在訪談中娓娓道來,本期《放映週報》專訪楊力州導演,細談《無邊》的緣起,與他的創作追尋;歡迎讀者共同感受極地的冰冷,相映楊導傳遞的溫暖。請見本期專訪紀要。

閱讀更多
從金馬入圍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看臺灣電影創作的 IP 之路

「觀看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的成品,可見電影於原作上可挪用的驚人創見並不是太多。只是,這樣的軟肋,恰巧成了掙脫近年臺灣類型電影弊病的關鍵之一,它成功的點在於:開發初期沒有什麼包袱,也無意在原先的浪漫敘事上添加過多死硬的議題論述,最後再創造了一個『15 年後的自己回望現在』的對話機制。」
由 Dcard 社群網站貼文起源,受改編為同名小說與漫畫,並在 2022 年上映同名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是 2022 年電影臺灣電影票房排名第二(全臺票房約收 7,400 萬元),並獲得金馬獎三項入圍(新演員、改編劇本、原創電影歌曲),奪得其中原創電影歌曲獎。本期《放映週報》請作者既視感回顧這部 2022 年極具「IP 特色」的創作案例,並談談 IP 改編可能會如何影響臺灣電影創作的思維。歡迎讀者共同加入討論。
閱讀更多
讓我們一起書寫歷史——拜訪亞洲電影資料館(Asian FIlm Archive)

「亞洲電影資料館,像是一位試圖流轉於不同世代的『陪伴者』,我們希望在檔案、典藏知識教育與普及的過程中,培養出機構與社會間的信賴關係。藉此,民眾才會更積極地支持我們,讓我們繼續存在,為下一代繼續推廣檔案的重要性。」
創立至今歷經 17 年,亞洲電影資料館(Asian FIlm Archive)在文化資源稀缺的新加坡持續奮鬥,致力拓展電影文化、推廣民間檔案保存意識,最終生根發芽。本期《放映週報》,由作者張晉瑋走訪位於新加坡市中心國家圖書館大樓內部的亞洲電影資料館辦公室,與執行總監 Karen Chan 以及檔案員 Chew Tee Pao 進行訪談,與讀者一同談談新加坡的電影修復/典藏現況,以及他們透過策展、檔案近用等方式,做出的推廣實踐。請見本期報導。
閱讀更多
女性的身影,是歷史跟集體埋藏的圖譜:記 2022 Doclisboa 里斯本紀錄片影展

「在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地,由於多年獨裁體制跟天主教宗教傳統的結合,女性的發展處處受限,也因此女權的覺醒、女性地位的提升相對晚近。(這些作品)試圖如實描繪女人在過去那段歷史中真實的生活,以及發展出屬於女性自己在創作上的風格與聲音......。」
第 20 屆里斯本紀錄片影展(Doclisboa)甫於去年 10 月舉辦,本屆里斯本紀錄片影展策劃焦點影人巴西導演 Carlos Reichenbach 專題,亦在回顧單元中選映作品,探索法葡兩國在非洲的前殖民地,如何在獨立建國之後處理歷史問題。本期《放映週報》邀請作者林忠模撰寫展節觀察一篇,焦點側重在本屆里斯本紀錄片影展的女性作品,以性別角度,思索與歷史相互照映的獨特觀點。請見本篇評論報導。
閱讀更多
【編輯室的話】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27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還有展節觀察與報導專文各一篇。
下期《放映週報》將對春節檔期的賀歲電影進行專訪報導,我們也持續歡迎讀者對臺灣電影進行評論投稿。商業或藝術不拘、指出建樹或進行批判不論,歡迎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也預祝大家新春快樂。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