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 期 | 放映頭條】持攝影機的人,走進權力與傷害的夾縫中──與導演黃琇怡共同探訪《鑽石水族世界》

「我最初決定不要將『與被攝者道歉』放在電影裡。我很難接受自己在影片中展現脆弱的一面,也很怕別人說溫情、煽情。但是,剪接師說服我,我才鼓起勇氣再去看那段道歉的影像,看完之後,覺得終於結束了。它好像變成最後一塊拼圖,我在現實時空中把道歉與愧疚說出來,但影片裡也是一個時空,與現實時空互相影響。那個段落,最後幫助我離開這支片子。」
甫於 2022 年女性影展世界首映的《鑽石水族世界》,在 2023 台北電影節,連奪「百萬首獎」與「最佳紀錄片」兩項大獎。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黃琇怡,邀請她分享拍攝源起,與逐漸從語言、文化的衝突當中,看見更多包括勞資、性別、經濟等等的隱藏權力關係。持著攝影機的導演,會是揭露結構問題的一把利刃,或是成為權力結構下的共犯?黃琇怡與我們分享拍攝背後的掙扎與思考,還有那些放在作品裡,等待觀眾探訪的幽微情境。
閱讀更多
【739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39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6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影展報導、電影評論。
2023 台北電影節剛剛落幕,本期焦點介紹獲得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等兩項大獎的《鑽石水族世界》,導演黃琇怡與我們分享本片的拍攝源起,從「臺灣人在東南亞」的商業雄心出發,逐漸看到跨越地域的文化衝擊,與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衝突與傷害。歡迎讀者一探這部紀錄片作品,也期待往後的更多映演機會。
專訪部分,本期另有兩篇以「電影書籍」出發的作者專訪,從香港移民來臺的電影研究者蒲鋒,以類型角度切入,帶來對「黑幫電影」的深入研究,其中也談到他對臺灣的黑幫類型電影觀察,還有近年香港時局影響的電影檔案保存意識。《潮浪群雄》作者小莊,則帶來從他個人對 80 年代感懷出發,切入「臺灣新電影」浪潮的敘事與思考,歡迎透過這段壯闊激昂的旅程,重新踏上尋訪「臺灣新電影」故事的另一種角度。
影展部分,本期選錄 2023 年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會外獎評審王振愷的觀察一篇,細述他對今年國際新導演競賽入選作品的整體看法,當然也有對得獎作品與臺灣作品的評論角度。作者林忠模則帶我們看到 2023 CPH:DOX 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影展的精彩作品,一如以往,我們可以在這幾部他精選的精彩作品中,看到來自國際作者的別樣關注。最後,即將開始的 2023 金馬經典影展,本期也收錄讀者投稿一篇,作者涵柳重訪奇士勞斯基名作《紅色情深》,以語言與符號角度切入,觀點精彩,值得觀前觀後閱讀。
下期《放映週報》將為讀者帶來更多精采文章,另有台北電影節競賽與選映作品的後續訪談,亦歡迎讀者持續對臺灣電影進行評論投稿。商業或藝術不拘、指出建樹或進行批判不論,歡迎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鑽石水族世界》導演黃琇怡;攝影/古佳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07.15
用史家的筆,寫類型電影:專訪蒲鋒《無惡不作—香港黑幫電影的肌理脈絡》

「在臺編輯《禁不了的香港電影2021》的用意,就是要為這些電影『建立檔案』,未來才不會被其他資料掩蓋。」
從香港移居臺灣的電影學者、影評人蒲鋒近期獨立編輯《禁不了的香港電影2021》,為在香港無法上映的電影留下檔案見證。本期《放映週報》專訪蒲鋒,聚焦討論《無惡不作—香港黑幫電影的肌理脈絡》對華語黑幫類型電影的研究成果,細述大眾熟知的《古惑仔》、《黑社會》、《跛豪》等黑幫經典,也述及對臺灣黑幫電影的近期觀察。請見本期專訪。

閱讀更多
即便是電影大師,也沒有人是單獨存在的──訪《潮浪群雄》作者小莊

「螢幕畫面是一台車朝鏡頭開過來,集集隧道的小火車和車子平行交錯而過。剪接室裡秒數在跑。『這樣多長?』侯孝賢導演轉頭問身旁的剪接師廖慶松。『兩分半。』兩人無奈地抱頭苦惱,汽車廣告業主只要求 30 秒,這樣是要怎麼剪啊。」
2023 年 6 月,漫畫家小莊作品《潮浪群雄2:那些做電影的人》出版。廣告導演出身的小莊,曾經與侯孝賢、廖慶松等臺灣新電影旗手共事,在不一樣的位置,見證當年的藝術新銳電影人,走進不同場域的神采。
閱讀更多
【2023 北影】跨國合製下,地方議題、全球思潮、大師承繼的交集場:評 2023 年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

「國際新導演競賽脫穎而出的入圍作品並非來自過去熟悉藝術片的中心出產國。在非中心的地緣背景下,這次入圍作品的故事多數取材自新導演的原鄉,從『地方』(local)出發進行長期縝密的田野調查,加深了劇本的人文厚度與獨特觀點,也在封閉的世界裡建構出較能掌握的場面調度。」
2023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方於六月底順利落幕,電影《無花果樹下》獲得評審團頒布之最佳影片,《腹荷》則獲評審團特別獎。其中,自 2019 年成立的會外獎「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今年由影評人楊元鈴、陳泊安、王振愷等三位影評人擔任評審,並將獎項頒予日本電影《呼叫愛美子》。本期《放映週報》刊登評審王振愷評論一篇,分析其對 12 部作品的綜觀見解,也針對獎項定位與作品的區域特色提供觀點。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銘記於個體內的史詩、感知與動盪:記 2023 CPH:DOX 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影展

「在《Smoke Sauna Sisterhood》之中,伴隨時間流逝,身處鄉間的傳統桑拿小屋,彷彿成為一個帶有屬靈意味的空間,洗去一切幽微的屈辱苦痛。原先以為的背景躍為前景,空氣中的粒子好似都有話語訴說,從現實中營造出一種超驗的渠道,打開觀者極為纖細的知覺。女人們不經意的動作如灑水、擦背、拍打身體,也都因此附帶了引領觀者身體甦醒的魔力,正視從身到心的內在之中,那些遺忘許久的傷疤。」
2023 年 CPH:DOX 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影展方於今年春季落幕,在總數超過 200 件的入選作品裡,超過 100 部為世界首映。在國際性競賽的入圍作品中,女性導演比率略高於男性導演,回應「5050×2020」宣言的行業性別平等議題;更吸引包括線上與實體戲院,觀影合計超過 12 萬人的總參與人數。本期《放映週報》邀請作者林忠模書寫展節觀察暨評論一篇,為讀者總結本次 CPH:DOX 的重點事件,與其精選出的多部精彩紀錄片作品。
閱讀更多

《紅色情深》:因滅而生的愛情救贖

「馬克白口中的染成血紅(incarnadine)一詞,源自於拉丁文 incarnātus,原形是 incarnō,可再進一步拆解為 in(在某物之內 )+ carō(意為血肉之軀),意思是『使成肉身』,又和『轉生』(incarnation)有關。紅色是肉體的顏色,是死亡,也是生命,呼應羅蘭·巴特的論點:紅色是愛與血、生與死的普世語言符號。」
2023 年金馬經典影展即將於七月下旬開始,今年以「奇士勞斯基導演全集」為題,選映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的作品全集,與影人紀錄片《記得奇士勞斯基》。本期《放映週報》刊載讀者投稿一篇,作者涵柳重訪奇士勞斯基最後一部劇情長片作品:「藍白紅三部曲」之《紅色情深》。以語言、敘事,還有顏色符碼等多角度切入,重新嘗試呈現《紅色情深》之特出之處。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