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 期 | 放映頭條】反抗讓我活著──在威權、政治、性別裡尋找創作自由:《青春並不溫柔》導演蘇奕瑄、演員葉曉霏訪問

「1994 年北一女中,一對學生在留下了『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後與世訣別。當時的社會氛圍,打擊威權是第一步,女性議題被放得太後面。《青春並不溫柔》回頭談 90 年代,但魏青與梁季薇的愛情並不愁雲慘霧。『電影如果要回應當代,現在拍 90 年代的故事會有什麼特殊意義?』蘇奕瑄讓一個 90 年代的人遇見一個當代的人——愛了,就愛了,沒有掙扎沒有猶豫。」
2023 年,演員葉曉霏以《青春並不溫柔》魏青一角,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獎,本片亦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攝影、最佳新演員兩項獎項。電影以 1994 年「文化大學美術系事件」為題,導演蘇奕瑄以憤青自居,將當年學運對「創作自由」的召喚搬來當代,並用當代的價值勇氣,為 90 年的愛情帶來救贖;並未變化的,是一以貫之的反抗精神。本期《放映週報》專訪《青春並不溫柔》導演蘇奕瑄、演員葉曉霏,請他們共同談談創作背後的點滴心水。
閱讀更多
【746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46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6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
本期介紹多部臺灣電影,包括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攝影、最佳新演員,現正於院線上映的《青春並不溫柔》,導演蘇奕瑄與演員葉曉霏和我們分享這部以「文化大學美術系事件」為題的改編電影,如何從歷史中找到呼應當代的精神與愛。《幸福路上》導演宋欣穎首部真人劇情長片《惡女》,在高雄電影節首映後迴響熱烈,從動畫電影跨足真人長片,結合女性、媒體、法律等社會思考,一同跟隨宋欣穎導演走在創作路上的下一步。
另外,於威尼斯影展奪下「未來之獅」獎的《愛是一把槍》李鴻其,則在專訪中表達生澀卻有力的創作想法,配合製片單佐龍的慧眼操刀,在金馬登場之前,歡迎讀者透過訪談,先行瞭解這部新銳作品的創作背景。
在院線電影之外,本期亦有對短片與實驗電影的不同探索。剛剛落幕的 2023 女性影展,作者趙正媛以「言說」為引、《鬼的狂歡》、《波城性話》和《私角落》三部影片為題,接力探索本屆「重返時區:三十週年特別企劃」單元的作品軌跡。即將開始的「Ground Level/Rebel Cinema 台日實驗電影放映 Vol.4.0」則選映日本詩人、電影創作者鈴木志郎康的《日沒的印象》、《15日間》、《極私花隅》等三部影片,歡迎透過作者李明宇的評介,一探「日記電影」的創作魅力。
最後,藉臺灣導演陳坤厚於第 60 屆金馬獎獲得終身成就獎之契機,《放映週報》規劃「他踏浪而來」評論專題,邀請多位作者進行對陳坤厚電影不同角度的重新評論。本期刊載的首篇文章,由作者島國拾影探索《俏如彩蝶飛飛飛》、《小畢的故事》、《小爸爸的天空》、《最想念的季節》等陳坤厚早期執導作品之地景現貌,也敬請期待即將推出的多篇評論文章。
下期《放映週報》將繼續在「2023 第 60 屆金馬獎X台北金馬影展(TGHFF)」與「他踏浪而來.陳坤厚評論專題」兩個精彩專題,為讀者帶來更多精采文章,亦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青春並不溫柔》導演蘇奕瑄;攝影/蔡耀徵)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10.31
預見未來的大將之才:《愛是一把槍》導演李鴻其、製片單佐龍專訪

「《愛是一把槍》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後,外媒將片子與賈樟柯、李滄東,甚至是北野武等亞洲大師級導演形容到一塊,李鴻其吃驚都來不及,還有些慌張地說『真的學不來。』不斷言自己是否受到哪位大師影響,但也認為,自己跟過張作驥導演拍片,張導也曾在侯導《悲情城市》劇組擔任副導,耳濡目染之下,或許是繼承到了那麼一點點。再想了想,若能傳承那樣的氣質,何嘗不是一種榮幸?」
2023 年 9 月,由李鴻其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臺灣電影《愛是一把槍》於第 80 屆威尼斯影展入選「國際影評人週」單元,並奪得「未來之獅」(Lion of the Future)獎項。回到臺灣之後,再獲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入圍捷報。本期《放映週報》刊載威尼斯影展現場《愛是一把槍》導演李鴻其、製片單佐龍專訪,由導演的真摯創作,與製片的縝密布局,看見初試啼聲作品背後的生長脈絡。

閱讀更多
【2023 雄影】顛覆刻板,不設框架的創作與人生──專訪《惡女》導演宋欣穎

「誠如片名《惡女》,通常我們會覺得何秀蘭那種性開放的女生是壞女生,但像立美這樣的『好女生』,似乎又情路不順,所以到底什麼是好女人?什麼是壞女人?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女人?是這故事想要討論的。與其問我的看法,不如說我找到了其中的矛盾──性慾開放、坦然的,我們覺得她不要臉;但保守的,又好像無法得到另一半的認同,那到底要怎麼做才好?我想藉由電影提出疑問。」
2023 高雄電影節世界首映,邵雨薇、林美秀、鳳小岳主演的懸疑驚悚電影《惡女》由《幸福路上》導演宋欣穎執導,是她的首部真人劇情長片。《惡女》以兩位女主角勾心鬥角的心機攻防為前景,對社會、媒體、政界的批判則在背景暗湧,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宋欣穎導演,在高雄電影節神秘場首映之後,一起聽她談談對於執導類型電影的想法、對性別印象和善惡認知的挑戰,還有從《幸福路上》到《惡女》,看似截然不同的兩種創作,有甚麼樣的共同關注。請見本期專訪。
閱讀更多
【2023 女影】始於言語的影像,邊緣湧現的發聲:《鬼的狂歡》、《波城性話》和《私角落》

「言語或說話的行為本身,在三部作品的敘事中都是關鍵。若將三部影片中的言說,都看作是一種宣告,一種在時代中發聲的嘗試,我想試著寫出作品中的發聲和表述模式,分別是《鬼的狂歡》中反芻、重複的旁白、《波城性話》對於女性發聲的承認理解、《私角落》環繞紀錄者感官與記憶的主觀敘事。」

2023 年,第 30 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推出「重返時區:三十週年特別企劃」單元,重探多部女性影展 30 年間選映的臺灣作品。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趙正媛評論一篇,切入劇情短片《鬼的狂歡》(1991),與紀錄片《波城性話》(1993)、《私角落》(2001)等三部作品,回顧影片創作的時間背景,重疏影片「言說」與「時代」脈絡的關聯。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日記電影私花園:鈴木志郎康的三部作品《日沒的印象》、《15日間》與《極私花隅》

「鈴木志郎康在日本是先做為一個前衛現代詩人,然後才是電影人。他的詩作在 60 年代給予了日本激進左派年輕學生反抗的精神象徵。然而在電影的領域,鈴木志郎康更是帶來了許多電影思想及技術的啟發,這包括了手持攝影機運動以及大量旁白敘述的運用,同時更重要的是,日記電影(diary film)作為一種創作方式在日本的誕生。」

2022 年 9 月,日本詩人、電影創作者鈴木志郎康去世,其創作對實驗電影留下大量啟發與影響。2023 年 11 月上旬,臺北、東京兩地同步舉辦的「Ground Level/Rebel Cinema 台日實驗電影放映 Vol.4.0」,便特別選映鈴木志郎康的三部作品:《日沒的印象》(1975)、《15日間》(1980)以及《極私花隅》(2008)。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李明宇簡述鈴木志郎康創作要旨文章一篇,帶讀者一探詩人影像花園一隅。
閱讀更多

【他踏浪而來】攝影師之眼:陳坤厚電影地景巡禮

「電影中的角色們,時而走在人潮熙來攘往的臺北市街頭,時而到風光明媚的純樸鄉村蹓躂。陳坤厚也將焦點對準童星及非職業演員。實景拍攝,取材自個人成長記憶,著眼生活周遭事物與趣味,臺灣新電影的幾項特點,已經能從陳坤厚與侯孝賢合作的頭幾部作品初見端倪。」

2023 年,臺灣導演陳坤厚於第 60 屆金馬獎獲得終身成就獎;藉此契機,《放映週報》於本期開始規劃「他踏浪而來」評論專題,邀請多位作者進行對陳坤厚電影不同角度的重新評論。首篇文章,由作者島國拾影走訪電影地景現貌,以《俏如彩蝶飛飛飛》、《小畢的故事》、《小爸爸的天空》、《最想念的季節》等陳坤厚早期執導作品切入,尋其「攝影師之眼」為臺灣留下的影像足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