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期 | 放映頭條】結合生態、人物與環境的紀錄片技藝──《山椒魚來了》導演麥覺明使命推廣「臺灣特有種」

「山椒魚那麼特殊,來自遙遠的冰河年代,祖先在寒冷的北方,來到臺灣定居,牠們在臺灣的存在非常具有獨特性與稀有性。再加上研究人員的故事,甚至賴俊祥老師為山椒魚犧牲、奉獻了生命。所以,我希望讓很多人看見這樣的生物、人物與故事在我們台灣的山上,這是我要推這部上大銀幕的原因。」
長年深入臺灣各地,紀錄生態、環境及人文風景的麥覺明,以行腳節目《MIT台灣誌》、紀錄片《黑熊來了》累積支持者,並在今年推出以「山椒魚」為記錄主題的《山椒魚來了》。本期《放映週報》專訪麥覺明導演,請其分享拍攝「山椒魚」的源起、生態紀錄片執行之難,還有藏在故事背後,無數生態研究者奉獻生命與熱情的精神感召。
閱讀更多
【730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30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電影評論。各篇文章連結請見留言處。
本期焦點介紹臺灣生態紀錄片《山椒魚來了》,《黑熊來了》麥覺明導演以 17 年時間拍攝完成,面對知名度不比「黑熊」的「山椒魚」,拍攝背後更有意想不到的艱辛,與一段將生命奉獻給山林的研究者故事,請見《放映週報》本期的專訪。另外,也不能錯過於院線重映的《悲情城市》4K 數位版,本期我們邀請本片的行銷統籌,同時也是在《悲情城市》登上威尼斯影展舞台那年,於第一線現場報導的記者褚明仁,為我們談談這 30 年來的見證,還有本次重新上映的背後契機。
「短片視野」專題,本期專訪近期推出作品《蜃樓記》與《通往世界的起點》的導演陳君典,請他談談跨越動畫、紀錄、實驗、劇情的創作方向、關於世代的反思,還有對於建築背後政經文化的思考與詮釋。歡迎大家跟著《放映週報》,探索短片創作者的創作心思。
電影評論部分,本期邀請到香港影評人──同時是資深霹靂布袋戲劇迷──作者陳子雲,以比對正劇與電影風格的分析方式,為我們重新探索去年由霹靂布袋戲改編的臺灣電影《素還真》。此外,在去年剛結束的「芳華虛度」影展,我們同時邀請林文淇教授協助策劃「芳華虛度.楊凡評論專題」,精彩的評論文章將於接下來數期陸續刊載,首篇評論由作者孫世鐸書寫,評述楊凡於臺灣拍攝的《淚王子》,觀察電影中對「白色恐怖」的處理方式,亦看見當代臺灣國族認同下的分歧記憶。
下期《放映週報》亦會繼續產出臺灣院線電影的影人專訪,並也將有來自 2023 柏林影展,多篇精采的亞洲影人專訪。此外,我們持續歡迎讀者對臺灣電影進行評論投稿。商業或藝術不拘、指出建樹或進行批判不論,歡迎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山椒魚來了》導演麥覺明;攝影/古佳立)
.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3.02.28
【TFAI X 臺灣電影】30 年見證,資深電影人褚明仁,談《悲情城市》的昨日與今天

「《悲情城市》重塑一種時代美學,當年,臺語歌手洪榮宏在電影上映隔(1990)年出了兩張專輯,封面拍攝的照片,就是穿著《悲情城市》裡面太保、吳念真等人的戲服。他特別跟侯孝賢工作室商借戲服來拍攝,給聽眾一種舊時代的味道。」
從 1989 年跟隨《悲情城市》影人出征威尼斯的電影線記者,到 2023 年《悲情城市》4K 數位版重新上映時的發行與行銷統籌,資深電影人褚明仁翻開回憶,重談 34 年走來的感悟。本期《放映週報》專訪褚明仁,請他重新聊聊當時在威尼斯影展的趣事、《悲情城市》重新上映的機緣,還有近期臺灣電影的數位修復潮流中,將《悲情城市》這部舊有經典引薦給年輕觀眾的使命與思維。

閱讀更多
【短片視野】以「謬誤」架空官方構築的歷史蜃樓:專訪導演陳君典

「當我把很基本的官方資料去除後,這個場域好像會變得像是『半虛構』的狀態,因為我沒有整體性地去處理它的歷史、建成脈絡、出資者等資訊。當這些全部被去除掉之後,它似乎便成為了某個中性的場域,此時,別人如何詮釋它都沒有關係。」
曾以《病態建築症候群》獲得 2015 年城市游牧影展最佳動畫,並以《紀念中國城》(2016)入選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創作範圍跨越動畫、紀錄、實驗、劇情等多重框架的臺灣導演陳君典,在去(2022)年推出兩部世界首映的新作,分別是拍攝「飛碟屋」的《蜃樓記》,與跨越劇情與實驗色彩的《通往世界的起點》長版(46 min)。本期《放映週報》專訪陳君典,邀請他分享自身的創作關注,從「後太陽花世代」的十年反思,到對歷史、空間,乃至生命的思索過程。
閱讀更多
【芳華虛度】兩座互不相通的環狀島——楊凡《淚王子》的「白色恐怖」雕塑

「《淚王子》意不在重建歷史或追索責任,而只在抒情展現楊凡的私人記憶。因此,它對『白色恐怖』的理解與呈現比成片遠早於它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超級大國民》還少得多,也就理所當然。但有趣的是,《淚王子》不會讓我們更理解白色恐怖,卻可能讓我們更理解龍應台、龐建國,和中正紀念堂志工。」
2022 年九月,活躍於中港臺三地的華語電影導演楊凡在臺灣舉辦回顧影展「芳華虛度」,選映七部生涯中的代表作品。本篇評論由作者孫世鐸,切入楊凡於臺灣以「白色恐怖」為題拍攝之作品《淚王子》,分析這部電影如何可能讓觀眾更加理解以「認同中華民國」為傾向的創傷記憶。
閱讀更多
掌中方寸,世外無垠:略談《素還真》的電影手法

「《素還真》的拍攝手法可說是與《聖石傳說》異曲同工,透過刻意營造的豐富攝影機運動,雖然沒有戶外實景拍攝,但成功以不同的調度隱去『舞台』的存在,如我們可以更多地見到戲偶全身運動的畫面,不是說正劇不曾見到同樣的畫面,但顯然牽涉到成本問題。多機拍攝、調度,《素還真》的分鏡也與正劇不同......」
2022 年,臺灣電影《素還真》由霹靂布袋戲改編同名當家主角「素還真」起源故事,力圖突破新局;近日,《素還真》於 2023 年鹿特丹國際影展放映,亦有不俗口碑,一度登上觀眾票選榜,獲國際觀眾肯定。本期《放映週報》刊載香港作者陳子雲評論一篇,其以資深霹靂布袋戲戲迷角度,書寫霹靂布袋戲求變的企圖,指出《素還真》的其中成敗,也回顧自己在霹靂布袋戲中看見的美學發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