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 期 | 放映頭條】化人生意外,為創作起點──專訪《我們意外的勇氣》導演游紹翔

「我太太那時候就是昏迷狀態,她記憶當中,這一段是空白的;我跟她說的話,她可能也沒有聽到。某種程度上,我想藉此讓太太知道,她昏迷時都發生了些什麼。」
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劉若英、薛仕凌主演,資深廣告暨 MV 導演游紹翔首部劇情長片作品《我們意外的勇氣》,改編自家庭親身經歷,縱橫 20 年導演經驗,邀請出色演員參演,在銀幕上呈現親密而細膩的私人情感。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游紹翔,談本片的選角、田調,還有無法忽略的家庭情感張力,與如何透過共同編劇協助,平衡性別觀點,完滿故事。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794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94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影展報導。
本期刊載多篇精彩的影人專訪,現正於院線熱映的臺灣電影《我們意外的勇氣》甫於本屆金馬獎入圍最佳女主角獎項,導演游紹翔有資深影視工作經驗,在首部劇情長片改編親身經歷,將人生故事放入創作,也在本期的專訪中,與我們細緻分享心路歷程。即將在下個月上映的《自殺通告》,香港導演周冠威來臺取景拍攝,並採用大量臺灣演員,共同完成一部對教育制度、社會壓力,和求學創傷深刻反思的作品。從構思、選角,到製作,周冠威在訪談中開展了創作過程的阻礙與心境。
其他訪談方面,曾以首部劇情長片作品《不會跑步的人的跑步方式》入選 2024 女性影展,臺灣旅日導演蘇鈺淳新作《メイメイ》由王渝萱與王渝屏共同主演,在近期進行世界首映,在本期於日本進行的專訪中,蘇鈺淳分享兩部作品之間的製作過程,還有臺灣和日本的電影教育差異。此外,在近期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赤色的回憶:潘禮德代表作」專題影展,我們也專訪柬埔寨導演潘禮德,潘禮德與我們談論他生涯早期的作品《S-21:赤柬殺人機器》,關於倖存者的合作、檔案整理與使用,和他的創作歷程和轉向,都在本期訪談中被重新爬梳。
最後,在近期結束的第 20 屆奧斯汀奇幻電影節,本期刊載現居美國的作者范思婕展節評論一篇,文章當中不僅有對奧斯汀奇幻電影節、當地電影文化的分享,也有包括《媽的踹爆你》、《穿越地獄之門》等獎季矚目作品的第一手評論,請見本期的精采文章。
下期《放映週報》,將繼續關注近期上映的臺灣電影。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我們意外的勇氣》導演游紹翔;攝影/蔡耀徵)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5.10.31
活下去,才能把故事說出來──專訪《自殺通告》導演周冠威

「『好像我小時候經歷的那些痛苦,到現在還沒有改變。』不只香港,周冠威發現許多亞洲國家都存在相似議題。『為什麼要活下去,是世界上每個人可能都需要回答的問題。』」
曾以《時代革命》獲得第 58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周冠威繼《幻愛》、《1人婚禮》後,今年再推出劇情長片《自殺通告》,將於 11 月在臺灣上映。電影由臺灣、香港、英國合資,並於臺灣取景拍攝,集結金馬影帝黃秋生和臺灣演員林予晞、黃迪揚、劉敬、邵奕玫、白潤音、張豐豪、戴雅芝等共同演出。本期《放映週報》專訪《自殺通告》香港導演周冠威,從本片創作背景始談,與八年來橫跨香港及臺灣兩地,選角、拍攝等籌製過程。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不會跑步的導演的跑步方式──專訪《メイメイ》導演蘇鈺淳

「故事裡發生的事,我大部分都有經驗過,甚至是『以前的自己,會這樣去想事情』的方向。作為外國人在日本生活,兩三年前很害怕會被發現自己是外國人,努力模仿日本人的說話方式。但後來慢慢接受『我就是外國人』,語言阻滯變成生活常態。它帶來焦慮,但也產生一種距離感。」
曾以首部劇情長片作品《不會跑步的人的跑步方式》入選 2024 女性影展,旅日臺灣導演蘇鈺淳於東京藝術大學映像研究科學習電影,由 PFF(Pia Film Festival)出資製作的第二部長片《メイメイ》也於 PFF 放映,由臺灣演員王渝萱與王渝屏共同主演。本期《放映週報》於日本專訪導演蘇鈺淳,分享新作《メイメイ》與製片方 PFF 的合作,也談及邀請演員加入製作的機緣,和臺日兩地電影教育、製片模式的落差。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我與亡魂同在」──專訪《S-21:赤柬殺人機器》導演潘禮德

「我們根本沒有墳墓、什麼都沒有,於是我得替自己造一座墓。不只是『給我自己找墓地』,而是我必須找到那個地方,親手舉行儀式。這儀式包含大地、火、水──一切元素都聚集在裡頭。我獻給亡魂的,是一部電影。電影本身就是一座墳,一塊碑。所有電影都是碑銘。」
2025 年 9 月下旬,柬埔寨導演潘禮德攜新作《約見波布》拜訪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並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赤色的回憶:潘禮德代表作」專題影展當中,與觀眾共同回顧他的兩部代表作品《S-21:赤柬殺人機器》和《遺失的映像》。本期《放映週報》於潘禮德導演訪臺期間進行專訪,由他身為「紅色高棉」倖存者的經驗談起,述及和「S-21」倖存者的情誼與合作、創立波法娜(Bophana)影音中心的檔案經驗,還有逐漸從檔案轉向精神層次的創作轉向。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以搞怪反骨精神構築的電影異托邦──第 20 屆奧斯汀奇幻電影節觀察

「在串流盛行、戲院票房不斷萎縮的時代,奧斯汀奇幻電影節的存在似乎提醒了我,電影作為一種同時兼具私密性與公共性的文化載體,仍蘊含著某種魔力──它能讓現實世界中某些僵固的邊界與隔閡暫時消融。」
第 20 屆奧斯汀奇幻電影節(Fantastic Fest),自 2005 年創立以來,一向為美國獨立製作、類型電影重鎮,以欣快活潑的風格打造影迷狂歡的慶典。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范思婕展節評論一篇,旅居奧斯汀的作者,帶來對本次奧斯汀奇幻電影節之觀察,除了對《媽的踹爆你》、《穿越地獄之門》等獎季矚目作品的評論,也有親身擔任影展志工的活動見證,看影展如何以活動事件,在當代打開電影的公共想像。請見本篇展節評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