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期 | 放映頭條】「就算你沒辦法看到這部電影,也要讓你能看到我們的存在」──專訪《顏色擷取樣本.mov》導演王紀堯、陳卓斯

「很多香港人很難看到這部短片,但全部人都可以看到金馬頒獎典禮,都可以聽到我們講話。那時候是 11 月,是香港很沈重的一個月份,我們知道我們講話的力量在哪。我們後來真的在電影專頁收到一些回饋,『謝謝你們在 11 月帶來一些終於能讓我們笑出來的事』,我們居然有能力讓香港人稍微開心一下下,這好像比起做出一部電影來還更感動。」
2024 年,王紀堯和陳卓斯短片作品《顏色擷取樣本.mov》,以政治認同的細微異同為題,接連奪得 2024 南方影展南方首獎、2024 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並持續推動全臺各地的獨立放映,廣邀來自各地的觀眾加入討論。本期《放映週報》與兩位導演進行長篇訪談,從本片製作的緣起始談,一路至如何將素材逐漸化為作品成貌的關鍵轉折、參考與創作判斷,再到兩位導演如何將香港拍攝紀錄片、籌辦獨立放映的經驗,融入到如今的創作思維。一點一滴匯聚出《顏色擷取樣本.mov》的成形過程。在香港、在臺灣,看見政治認同後頭的細微變化,也看見背後打光的人。請見本篇訪談。
閱讀更多
【780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80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影展報導。
本期影人專訪帶來 2024 第 61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得主《顏色擷取樣本.mov》導演王紀堯、陳卓斯訪談,兩位香港導演在臺拍攝總統大選時的政治立場紛雜景況,並在與直觀相違的「顏色」與立場中,揭露政治立場的細微差異。在本期長篇訪談中,兩位導演詳盡分享本片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並也在電影創作、放映、獲獎的一連串事件中,理出另一條電影發揮影響力的路徑。
另篇精彩的影人訪談,則是現正於院線熱映的日本電影《青春末世物語》導演空音央專訪。熱愛劉別謙與楊德昌的空音央,在電影創作中帶觀眾看見有別於傳統日本青春電影的美學風格,並將電影中的左派故事還原為成長歷程中的實際感悟。請見本期的長篇專訪。
最後,本期收錄三篇來自不同影展的精彩展節觀察與評論。2024 Doclisboa 里斯本紀錄片影展由作者林忠模帶來針對出色選映作品的作品評論,2025 第二屆 Cinema at Sea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作者趙正媛則將影展的重點選映作品與活動,梳理出一條在「島與島之間」的觀看路徑;最後,剛剛於今年結束的 2025 鹿特丹國際影展,作者黃瀚生則在現場為讀者帶來金虎獎主競賽作品與其他精采電影的第一手觀察,詳請閱讀本期的展節評論。
下期《放映週報》,將繼續關注近期上映的臺灣電影,帶來更多訪談與評論。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funscreen@gmail.com,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顏色擷取樣本.mov》導演王紀堯、陳卓斯;攝影/古佳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5.03.31
忘記青春的請跟我來:專訪《青春末世物語》導演空音央

「我認為從兩位少年時代的主人翁的觀點來看,他們高中生活的友誼最大轉捩點,跟發生巨大變化的社會所經歷的之歷史轉捩點,這兩件事可能是同一件事。因此,我們在做『HAPPYEND』這首曲子時希望它很『大』。與社會的變化類似,他們的友誼也在發生變化。或許,地球上最巨大的變化,就是失去你的朋友。」
日本導演空音央首部劇情長片《青春末世物語》於 2024 年威尼斯影展首映,並在去年金馬影展於臺灣亮相後,現正於臺灣院線上映中。本期《放映周報》刊載空音央專訪一篇,在訪談中,他分享在美國、日本兩地往返的學經歷;對日本極右翼政治勢力的觀察,如何影響自己首部劇情長片的情節與思維,也談及他的影迷面向,包括對楊德昌、青春電影、古典好萊塢電影的偏好,與對其作品常受類比之日本導演大島渚電影的看法。請共同在詳盡訪談中,一同瞭解這位日本導演呈現的左翼青春故事。
閱讀更多
相信風,肯認傷痛:探問生活的電影──記 2025 IFFR 鹿特丹國際影展

「每到影展期間,我們被影迷同好們圍繞,長時間沈浸在對電影共享的愛,彷彿這再自然不過。然而,我們為什麼如此熱愛電影?英國大師 Mike Leigh 的最新傑作《Hard Truths》提供了我一種答案:好的電影展現生活的複雜,藉由虛構人物的喜悅、恐懼、傷痛,我們能夠共情,進而在他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生活裡的惴惴不安。」
今年二月初,第 54 屆鹿特丹國際影展(IFFR)順利落幕。影展歷時 11 天,選映來自 94 個國家總共 482 部電影。本期《放映週報》刊載本屆影展展節評論一篇,由作者黃瀚生為我們帶來本次影展的重點事件、選片方向速覽,並評論包括本屆金虎獎得主《Fiume o Morte!》在內的多部精彩入選作品,也在影展的專題選映、現場活動,與對當地觀影文化的切面觀察中,建立一條影迷與影展的互動路徑。請見本篇展節評論。
閱讀更多
在島與島之間,相互牽連、共鳴的影像群集:2025 Cinema at Sea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

「所謂的『聯繫』或『串連』,不僅是為了潛在的跨域合作,而在檯面上進行的廣泛互動。在影展中更能實際感受到,由海洋的此岸到彼岸、島與島之間的『關聯性』絕非一派和諧。相反地,環繞著電影展開的對話,總是直面各方現實的受弱性,種種在歷史、文化和地緣政治上,相互牽連的矛盾與共同掙扎。」
2025 年第二屆 Cinema at Sea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於日前順利落幕,在上期介紹的「焦點島嶼」單元之後,本期《放映週報》刊載由作者趙正媛前往沖繩現場進行之展節評論一篇,梳理影展開幕片《海殤-牡丹與琉球的悲歌》、導演林福地台語片作品《琉球之戀》與《夕陽西下》首度於拍攝地沖繩放映、終身成就獎得主 NDU(日本紀錄片聯盟)、毛利族裔焦點影人麥克強納森與太平洋短片競賽等,為讀者深度解析本次影展事紀。請見本篇評論報導。
閱讀更多
以一介之軀,浮游在歷史間:記 2024 Doclisboa 里斯本紀錄片影展

「看似時間流逝緩慢,我們仍可從少許線索觀察到此地居民世代長居下來形成的社群感,藉由互動與偶爾的社區活動淡淡表現出來。生活的痕跡,漫布在低矮屋宇光影游移的縫隙、牆上掛著的漁具、與空氣中有點百無聊賴的氛圍裡,這種節奏感像一張無形又淡漠的網,將本地風土民情幽微又固執地包覆起來,形成當下此刻的特殊情狀,成為時光淘選留存的精華。」
第 22 屆 Docisboa 里斯本紀錄片影展於 2024 年 10 月舉行。來自 55 國的 183 部作品吸引超過兩萬名觀眾與會。當屆里斯本紀錄片影展以回顧單元「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為墨西哥導演 Paul Leduc 的作品進行回顧,也帶觀眾望向 1970 年代「墨西哥新電影」興起。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林忠模展節評論一篇,帶讀者快速閱覽當屆里斯本紀錄片影展的重點事件,並介紹其中四部精彩作品。請見本篇展節評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