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踏浪而來】從七等生到陳坤厚──評論兩次《結婚》的變化

748
2023-11-21
  • 蒲鋒

編按:2023 年,臺灣導演陳坤厚於第 60 屆金馬獎獲得終身成就獎。藉此契機,《放映週報》規劃「他踏浪而來」評論專題,邀請多位作者進行對陳坤厚電影不同角度的重新評論。本篇文章由作者蒲鋒評論陳坤厚代表作《結婚》,透過原著作者七等生的創作觀點,與陳坤厚後繼的改編詮釋,兩相比較下,提供觀者瞭解陳坤厚電影的一道路徑。請見本篇評論。

※※

先看了陳坤厚導演的《結婚》(1985),才找七等生的原著小說來讀,兩者差距之大給我的感覺異常強烈。影片的劇情雖然大致依循原著,但是陳坤厚改編的影片給我的感覺不單主題移向了,甚至達到一種顛倒的程度,就好像他在對七等生的小說作評論,用他的角度提出對同一件事情的相異理解。及後,我在網絡上讀到當年影片公映後,七等生在 1986 年一月《光華雜誌》為重刊這篇小說時寫的一篇短序。七等生雖然禮貌地多謝陳坤厚的改編,但他解釋了這篇小說的寫作意圖及處理手法,處處都點中我對比兩者時感覺到的差距,字裡行間隱然在重申自己的立場。就在七等生和陳坤厚通過作品的對話中,對於了解陳坤厚導演的個人風格帶來一點啟示。

電影和小說兩部作品的貌合神離首先反映在主題和氣氛。七等生在短序說得很明白:「整個(指整篇小說)顯示出生命存活的無知、荒謬、晦暗和悲憾。」這裡說的「無知、荒謬、晦暗、悲憾」在影片中都看不到。《結婚》一片最明顯與這相違的,是它的攝影非常明亮,完全沒在經營「晦暗」。那個困著曾美霞(楊潔玫飾)的閣樓,原本應該是陰暗以襯託她絕望的環境的,影片也是如此的窗明几淨。「荒謬」在小說是體現在曾美霞與羅雲郎(楊慶煌飾)一對年輕戀人竟因為二人母親的保守、偏執和殘忍而無法結合,並導致曾的最終自殺。但在影片中,對兩個母親都加進了一些更複雜的心理和現實原因。曾母金妹(陳秋燕飾)仍是保守又自恃夫家是鎮上富有人家而看不起貧窮的羅家,但在影片中,她也有她的難處和心結。她之所以這樣決絕和對未婚有孕的女兒這樣殘忍,還因為她在這個大家庭中與另一個原來有錢的媳婦不和,因為自己出身貧窮總覺得被看不起,為了女兒不爭氣丟臉才不斷毒打女兒。至於羅母罔市(陳淑芳飾),原著中她因為金妹先拒婚看不起她,她氣不過之下,到美霞懷孕要嫁給雲郎時她加以阻止來報復。而到了影片,她有她現實的考慮:羅家極之窮困,多一個富家女作媳婦,多一張嘴吃飯卻不增加勞力,還可能要她服侍,完全划不來,於是拒婚。影片不單創作情節,也在拍攝手法上,讓兩位女演員有向著鏡頭表白的機會,以獲得觀眾對他們的同情。而就在這樣的處理下,原本被批判的角色及其所代表的保守價值,竟得以合理化,七等生強調的「荒謬」也就大大減少了。

影片對角色的加分也及於羅雲郎。在小說中羅雲郎因母親反對後再沒有爭取,後來更由於長期受鞕打的美霞變得神經質,他便開始抗拒她。七等生在小說中如此形容他的心理:「他哀憐她的感情就被這種記仇(按:指金妹當初拒婚代表的卑視)的憤怒淹沒,以便脫去當前難忍的羞恥和懦弱……因此,他逐漸地冷酷起來,從不再把她的話當作是真情話看待。」雖是一對戀人面對上一代的阻止,但曾美霞為了維護羅付出沉重的代價,羅卻沒有承擔同樣的責任,反而對曾冷酷抗拒起來,在人前都不肯承認二人的關係,才導致小說中的悲憾。影片則增加了罔市拒婚後,美霞日日被鞭打,羅雲郎設計救她一起私奔的情節。結果羅被抓,在警局內為免被起訴,被逼簽下不再見美霞的切結書。這段增加的情節,是把羅沒有寫得那麼懦弱,起碼他用行動爭取過二人的幸福。然後,他對曾的冷淡也就不再是一種態度的轉變,而是在法律禁制下不得不已的行為。這樣一來,小說中曾美霞一個人的悲劇成了羅雲郎與她一起承擔的悲劇,羅也就更能得到觀眾的同情。


(圖/《結婚》電影劇照;僅作報導與評論用途)

電影和小說的差異尤其重要的是美霞死後冥婚的一段。七等生小說對整段冥婚用的是一種不進入角色內心的客觀行為描述的方式來寫。在他的短序中則說:「最後又懾服於安靈的鬧劇儀式的可笑安排」、「真正的愛隱去或死亡時,面具的假情上場和替代。」顯然他並不以這場冥婚是一次悔恨和彌補,而是諷刺那是一種裝模作的手段,是相關人等用以平息這場風波的一種解決手法。但陳坤厚把這場冥婚的儀式「人文化」,在這個儀式中,金妹、罔市都獲得一個面向鏡頭的傷感凝視,讓我們見到她們的悲切,冥婚這個儀式在影片中成了她們的懺悔和救贖,從而令人生起同情。這當然也包括了羅雲郎,影片以字幕加上原著所無的情節說他終生未娶,最後是他回憶起與曾一起時的甜蜜畫面,都把他比原著改為獲得更大的同情。

上述這些小說和電影的差異,是關乎陳坤厚與七等生對傳統的觀念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七等生短序說,「對一種固封的觀念意識抱著批判的情緒」。他整篇小說重點是批判傳統觀念的頑固甚至殘忍。但是陳坤厚顯然對傳統的社會有著一種溫暖的感情,我們看他在場景中加插一些賣豆腐攤子等生活小細節,便看得出他對過去是有種緬懷的感情的。他也不是不知道傳統下有犧牲者,但他願意厚道地看那些做成悲劇的人,理解他們的苦處難處,於是一個批判傳統的悲劇,在他的處理下成了一種帶有憂鬱美的浪漫愛情電影。尤其明顯的是,陳總不願把男人寫得太壞。他這個階段四部電影《小畢的故事》(1983)、《小爸爸的天空》(1984)、《最想念的季節》(1985)和本片,全都以女性未婚有孕作為主要劇情,前三部他們都會遇到一個好男人(雖然不一定是孩子的父親)願意承擔父親的責任,也就難怪《結婚》原著中後來變得冷酷的羅雲郎,在陳的改編下,變成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主角了。

.封面照片:《結婚》電影劇照;僅作報導與評論用途

蒲鋒

影評人。著有《電光影裡斬春風──剖析武俠片的肌理脈絡》、《閒尋舊蹤跡——華語文藝電影源流考》及《無惡不作——香港黑幫電影的肌理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