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北影】為「-」身份移民者驕傲:專訪《飯捲男孩乖乖睡》導演沈安東尼

738
2023-06-26
  • 採訪
    謝佳錦
  • 謝佳錦

「在我的身體內,有兩個不同的人在成長,彼此相互衝突。有一天,我成年了,對著鏡子自問:我是誰?我是什麼?韓國人?加拿大人⋯⋯?」——沈安東尼

近年北美影視亞裔題材崛起,由韓裔加拿大導演沈安東尼(Anthony Shim)執導的《飯捲男孩乖乖睡》(Riceboy Sleeps),是這股潮流下的重要作品。講述 90 年代韓裔母子移民加拿大,關於身在白人社群中的歧視、融入、尋根與自我肯認。去年在多倫多影展拿下具有指標性的站台獎(Platform Prize),不少人拿來與闖入奧斯卡的《夢想之地》(Minari,2020)比較,被視為去年加拿大最好電影之一。如今,將在本屆(2023)台北電影節「未來之光:加拿大」單元放映,臺灣也有片商購入。

這是一部半自傳作品,改編自導演作為移民的親身經歷。1994 年,當他八歲時,全家從南韓移民到溫哥華。他在官方提供的「導演的話」提及,從小常是班上唯一亞裔小孩,被當成異類看待與對待,引起旁人好奇甚至恐懼。其成長歷經不同階段,先是渴望被白人社群接受,隱藏讓他尷尬的任何韓國元素(舉凡飲食、語言、文化等),努力讓自己不那麼與眾不同;然而他也漸漸意識到,心底有一股對韓國事物的欣賞、喜愛乃至無法滿足的好奇心,正在同一時間暗自生長,兩種認同在他心中拉扯⋯⋯。

本人經歷跟電影有些差異。片中父親早逝,主角毫無記憶,與母親相依為命;導演父親確實已去世,不過晚得多。但沈安東尼提到,他確實是在父親去世後,開始進一步探索自己的「韓國-加拿大人」(Korean-Canadian)身份,並且察覺他既不是韓國人,也不是加拿大人,而是混合二者的「韓國-加拿大人」。其中的連字號「-」別具深意,意味著:這是另一種身份族裔,是跨越不同文化的移民者們,都擁有的屬於自身的特殊文化、傳統與歷史,值得歌頌與分享,不需要也不應該自卑與隱藏。對於導演來說,拍攝這部作品是「向整個北美和其他國家中,同樣有『-』身份、經歷過相似掙扎與痛苦的一整代人,一種表達肯定與感激的方式」。

沈安東尼在台北電影節期間親自來台跟影迷交流,本期《放映週報》與他進行專訪,跟他聊聊獨特的視覺呈現、選角等想法。請見以下訪談內容。

——這是你的半自傳電影。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你不是以常規的寫實方式來敘述,而把它說得像是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攝影機彷彿另一個角色,徘徊於主角們身邊。為何採取這樣的方式?

沈安東尼(以下簡稱沈):我和攝影指導 Christopher Lew 在初期討論時,歷經很多對話與交流,後來一致同意要以「已故父親的視角」來說故事。此想法落實下來,就是開場旁白由父親述說,其餘部分用他的主觀鏡頭來表達。這成為片中每一個創作選擇的基礎。片中沒有任何一個選擇是隨意的,包括要把攝影機放在哪裡、何時與如何移動等都是,攝影機在每一場中與人物、空間的關係,就如同父親在這一場與人物、空間的關係。同理,也貫徹到聲音設計、剪輯等環節。

——電影在結構上分成三大段:1990 年的加拿大、1999 年的加拿大、1999 年的韓國。各段視覺風格都很不同。怎麼跟團隊決定在每一段試圖傳達什麼氛圍?

沈:是的,我們有意為三段創造不同視覺外觀。我們不太關心創造一個寫實世界,而是希望在每一段傳達出主角經歷的情感與心理空間。1990 年的段落,我們想要傳達一種天真、溫暖與孤立的感覺,因此在拍主角時,常把人物與物件放在前景,透過牆壁與門廊等空間,來捕捉一種比較幽閉恐懼的感受:空間是狹小、擁擠,但同時也是安全、溫暖、舒服,來表現他們剛移民到新世界、有好也有壞的感覺。

在第二段中,他們漸漸融入,空間稍微打開,讓更多人走入。然後在韓國的部分,很顯著的變化是畫面比例變了(4:3 變成 1.78:1)。這是我很早就寫在劇本中,我想創造對比,讓觀眾跟角色共同經歷這趟情感旅程的變化。希望透過這個變化,讓觀眾也鬆一大口氣,也被新鮮空氣洗滌一番。這一段幾乎什麼都用自然光與廣角拍攝,盡量把環境拍進來,不存在障礙與牆壁。


(圖/《飯捲男孩乖乖睡》劇照;2023 台北電影節提供)

——聊聊怎麼選角。尤其是飾演母親的 Choi Seung-yoon,她有舞蹈背景,你在她身上看到什麼潛力來扮演片中這位堅強母親角色?

沈:選角很難。北美一開始沒有那麼多韓國演員,我們得想新招,在溫哥華的韓文報紙登廣告,公布我們正在找年輕演員(無需經驗)。我們是這樣找到 Noel(Dohyun Noel Hwang,飾演小男孩主角)。飾演少年主角的 Ethan Hwang,是一個朋友給我看了幾張他的照片作參考後,我一看就知道是他,甚至不用看他演戲,就知道他是我們的主角。Seung-yoon 是我們的韓國選角指導介紹。其實我剛開始抱持懷疑,因為我們要找的是演員、不是舞者。她在此之前沒有職業表演經驗,這也是她首次參與試鏡。歷經數月尋覓未果,就姑且試試吧。可是我一看到她的試鏡影片,就打從心底明白就是她了。很難解釋你在一個演員身上看到什麼特質,能讓你確信找她是對的,但直覺就是這樣告訴我的。

——為什麼你要親自演出 Simon 這個被白人父母收養的韓國人角色?這對你個人來說,有什麼意義?

沈:我本來沒有計畫要在自己執導的電影中演出,不過當我們選好主演,我又花了很多時間跟他們相處後,我覺得我們之間自然產生的互動能量,恰好符合片中的角色關係。再加上,Simon 是一個我本來就能理解與共情的角色,因此我在現場擔任導演時,偶爾溜進這個角色中,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

——《飯捲男孩乖乖睡》去年在釜山影展放映,並且獲得觀眾票選獎。將這部電影帶回韓國,還獲得這麼大肯定,對你來說應該很重要吧?可以分享一下在釜山獲得的印象深刻的回饋嗎?

沈:對,那是一個特別的時刻。回想起來,我希望當時能更好地享受這一切。在電影節那段期間,我壓力很大,也精疲力竭,完全無法全心投入。實在沒有哪一個特定回饋留在腦海中,記得更多的是觀眾對這部片的整體情緒反應,讓我又驚又喜。他們是如此熱情、如此被打動,進而表現出愛與支持——這帶給我的感覺很棒。

——近年北美有一股亞洲影視崛起趨勢。你認為自己屬於其中一部分嗎?對於這股趨勢的未來發展有何想法?

沈:我並不積極去想,自己是否屬於這股趨勢的一部分。或許我是,或許我不是,對我個人來說,這真的不太重要。無論如何,我將繼續盡力拍片,拍出最能挖掘出個人與真誠的電影。我相信北美有一整個新世代亞裔創作者,也會繼續做相同的事。至於會發生什麼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篇專訪,由 2023 台北電影節與《放映週報》合作完成。

.封面照片:《飯捲男孩乖乖睡》劇照;2023 台北電影節提供

謝佳錦

電影文字工,曾任《放映週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