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後真相》:以懸疑類型敘事,著力後真相時代課題

726
2022-12-21
  • 韋晢

編按:由張孝全、陳昊森主演的懸疑電影《罪後真相》,於第 59 屆金馬獎入圍兩項大獎。時值年末,《放映週報》回顧今年臺灣的重點電影作品,本期刊載作者韋晢評論一篇,著重討論《罪後真相》的調度成果、劇情鋪排,還有在時代課題底下的著力,文中也交叉比較另一部由張孝全主演的電影《童話.世界》,碰撞類型作品相遇的異同火花,歡迎讀者共同討論。本篇評論有《罪後真相》完整劇情敘述,亦請注重懸疑解謎過程的讀者先行觀片,方來閱讀討論。

※※

今(2022)年臺灣新導演表現亮眼,且多數都順應著臺灣電影產業近年來對商業作品的高度關注,以類型片作為自己初試啼聲的創作選擇。其中,執導過中國劇集《沉默的真相》的新銳導演陳奕甫,拍出懸疑電影《罪後真相》,講述走不出喪妻之痛、事業遇到瓶頸的的媒體人劉立民(張孝全飾演),意外成為犯下棒球場情殺案的逃犯張正義(陳昊森飾演)的人質,於是對多年前的案件展開調查、為狹持自己的張正義辯護,以換取自己新成立的媒體平台的流量。本片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配角兩項演技獎項,顯見相比起同為臺灣新導演執導的類型作品——例如入圍最佳新導演等多項獎項的《查無此心》(曾英庭執導)與《黑的教育》(柯震東執導)——評審更加肯定本片在演出上的表現,而非導演調度或美學技巧上的成就。

調度功力不俗,劇情漏洞成為硬傷
 
不過,《罪後真相》究竟是真的技不如人,還是成了遭到獎項忽略的遺珠?電影開場 10 分鐘,我們即能看見導演陳奕甫在影像上的強烈企圖心。本片由空拍鏡頭下的棒球場開場,迅速搭建起故事發生的舞台,賦予關鍵情殺案可信度。接著透過跟拍兩位男主角,分別介紹了他們即將失去的重要親人——劉立民的妻子(鍾瑤飾演)與張正義的女友(詹子萱飾演),同時為兩條故事線的交錯進行鋪陳。在後者於棒球場販賣部前的一場戲,電影甚至實驗了縱向旋轉的攝影機運動,以呈現角色即將破滅的美夢。在片名字卡登場前,陳奕甫即快速勾起觀眾的注意力,頗有日韓類型電影的水準。


(圖/《罪後真相》劇照;版權所有:威視電影;僅作報導與評論用途)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儘管沒能再展現類似的影像巧思,陳奕甫對類型電影的掌握,也可謂不過不失。低明度的打光為屋子、泳池、地下室等關鍵場景賦予危機感,製造層層謎團的假象;經過設計的圖形連戲為前段兩位男主角交錯的故事線有了剪接上的對應;大量透過毛玻璃、髒掉的窗戶、鏡面拍攝的鏡位,則為電影賦予懸疑調性。儘管上述運用只是作為氣氛營造的工具,而沒有進一步成為在形式上更具玩味的象徵,但陳奕甫不俗的調度功力,已為本片打下一定的可信基礎。
 
可惜,劇情上難以忽視的漏洞,則不斷鬆動著這個基礎。首先是劉立民的角色動機不足,他在被狹持、放走後,馬上起心動念要為張正義進行辯護以換取流量,然而他對案件存疑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後者多年來堅稱自己無罪。而張正義作為一個無期徒刑定讞的殺人犯,竟然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與百萬流量名主播一個個登門拜訪關鍵證人,還要等到數天之後才會被發現其藏身之處。甚至到最後的結局,當小兒麻痺的阿嬤取代為之辯護的孫子成為真兇,電影也不顧一個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要怎麼失手殺死年輕大學生,而強行製造劇情轉折。
 
上述的劇情硬傷,以及過度濫用張正義的衝動性格以推進劇情等問題,可說是影響到一部懸疑推理類型作品是否可以成立的罩門。如果我們單純以傳統類型的角度來檢視《罪後真相》,大概能得出如此結論:面對故事內容的缺陷,陳奕甫的調度再成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然而,如果我們更進一步檢視《罪後真相》的核心關懷,或許無需以如此絕對的標準將其宣判,因為翻轉傳統的類型設定以對現今社會提出回應,可能才是《罪後真相》更具價值的突破之處。

跳脫傳統懸疑類型前提,反應後真相時代課題
 
《罪後真相》不僅中文片名裡有真相,連電影的主要宣傳標語、張正義的台詞:「真相,你相信嗎?」都不斷強調著同一主題。然而,本片卻直白地以「後真相時代」(The Post-Truth World)作為其英文片名,相比起中文片名引人遐想真相為何,英文片名掃興地質問何謂真相。這樣的設計,乍看之下呼應著劉立民的媒體人身份,然而電影並非讓主角扮演起後真相時代裡的唯一良知、帶領觀眾在亂世中探尋真理,而是讓他一開場就大方承認自己拍假新聞、一切向流量看,其實正是後真相時代的幫兇之一。
 
所以,當劉立民遇上了由法庭決定的真相所害,而入獄服刑、浪費大好青春的張正義,使前者說出「逃犯和記者,談什麼相不相信」時,本片已跳脫將「真相只有一個」作為預設前提的懸疑類型,讓真相可以被有心人士輕易操弄、重新建構,而根本不存在唯一真實。於是,新聞媒體在片中無法扮演亂世中的良知,而是屢屢淪為被拿來重新界定真實以換取利益的工具。除了劉立民先入為主地同情張正義只為製造話題,王伯伯與傅天下集團也無所不用其極地推出小孩、身障人士帶風向,而張正義的女友找上記者許雅靜的原因,也只是為了以另一則虛構的新聞,來換取一次有利於自己男友的刻意隱瞞。


(圖/《罪後真相》劇照;版權所有:威視電影;僅作報導與評論用途)

然而,這是否代表《罪後真相》悲觀地以兩位男主角的選擇,提出既然在這個亂世中不存在可以相信的真實,就只能依照自私自利的邏輯扭曲事實?如果我們仔細檢視電影中的橋段鋪排,則可以發現劉立民儘管把「我是在幫自己」掛在嘴邊,但他不是沒有顧慮到他人:當張正義持槍拷問傅霖(石知田飾演)的影片被惡意剪輯後播出,讓劉立民的頻道突破百萬訂閱,他仍選擇冒著犯罪風險,到廢棄泳池找上張正義。

但幫助張正義的理由顯然不是為了追求正義,因為劉立民自己都大方承認真相往往只是人們投以主觀信任後的認知,而非客觀存在的真理。因此,劉立民跛著腳走入游泳池的動機是出自於對朋友的同理與信任,正如他總是無條件相信妻子的判斷,也如同張正義為自己不夠信任詩芸而感到愧疚。在後真相時代,《罪後真相》指出的是在自私與無私之間的第三條路,即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你只要相信,就是真實。」

也是因為這樣的故事主旨,才更加凸顯了女兒真真(方郁婷飾演)這個放在傳統懸疑類型中有點突兀的喜劇角色的重要性。在兩個喪失重要女性伴侶的男人之間,是真真找到了他們的共同點(真真在泳池時對張正義說,他提到詩芸時眼神,就像自己的爸爸想起亡妻時一樣),並且三番兩次讓兩人得以建立信任。就連媒體與逃犯的連結,都無法簡單歸因於各取所需的私利或是對公平正義的抱負,而是基於對另一個夾在中間的女性的信任,才願意進一步相信彼此、卸下心防。

對照《童話.世界》:公平正義下的情感驅力

有趣的是,張孝全今年主演的另一部作品《童話.世界》,在敘事上也有著類似的邏輯。同為新導演的唐福睿,設計了兩條故事線,一邊回顧 13 年前的新任律師張正煦(張孝全飾演)受聘為補習班狼師(李康生飾演)辯護,而後卻發現自己心儀的女高中生(江宜蓉飾演)竟也是與客戶展開戀情的補習班學生之一;一邊講述 13 年後的今日,張正煦發現狼師再度犯行,於是決定反過來擔任女高中生受害者(王渝屏飾演)的告訴代理人,指控狼師的罪行。然而比起追求非黑即白的公平正義,《童話.世界》裡驅使著張正煦的動力是對其他角色的私情,而所謂正義僅僅是拿來包裝行為的說詞。


(圖/《童話.世界》劇照;版權所有:主磐叙社有限公司;僅作報導與評論用途)

正如《罪後真相》在後真相時代挑戰了懸疑類型對單一真相的預設前提,《童話.世界》也拋棄了法庭片中「真理越辯越明」的敘事邏輯,而挑戰了司法公正不阿的形象,去描繪法律如何成為鬥爭的工具,以滿足人們的慾望。揭開層層類型包裝以後,即可發現這兩部作品都以愛——無論是師生的愛、夫妻的愛、男女朋友的愛、父女的愛——為核心去推進故事。然而,它們之所以沒有淪為以「愛最大」來解決問題的溫情主義通俗片,正是因為兩部電影都無意正當化這些以愛為名的行動,反而坦然地呈現愛如何使人公器私用、使人編織謊言、使人成為不稱職的記者或律師——但這些也都是人之常情。

陳奕甫與唐福睿的嘗試,都顯示了新銳創作者在類型片的框架內,仍積極回應當下社會的決心。儘管兩部電影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其生疏之處,但他們起碼提出了有趣的問題,使得電影不但逃脫了溫情主義的綁架,也不至於成為對傳統類型作品的過時模仿。可惜的是,它們那些無法被忽視的缺陷,仍減損了電影的通俗力道,而在對類型提出挑戰之虞,沒辦法先達成該類型必須成立的條件。期許臺灣電影在追求類型作品的道路上,能一步步在創新與傳統之間找到平衡,在感染大眾的同時,也能持續提出契合當今社會的提醒。

.封面照片:《罪後真相》劇照;版權所有:威視電影;僅作報導與評論用途

韋晢

愛看電影的大學生,現就讀台大心理系、社會系。曾參與第一屆金馬青少年電影團、第五屆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現為台灣影評人協會、臉書專頁金樹懶獎成員。於換日線經營專欄「看電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