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八國聯軍」的幕後團隊
林書宇談《夕霧花園》跨國合製經驗
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打趣形容,《夕霧花園》幕後團隊有如「八國聯軍」!這部改編自馬來西亞作家陳團英同名英文小說的電影,由HBO Asia、馬來西亞在地製作公司Astro Shaw、馬來西亞國家電影發展局(FINAS),以及韓國的CJ Entertainment共同合製。電影以二戰後的馬來西亞為背景,描述曾被抓進馬來亞日軍戰俘營的少女雲林(李心潔飾),戰後為了替死去的妹妹一圓打造日式花園的夢想,向日籍園藝師中村有朋(阿部寬飾)學習造園,日漸與之產生感情,卻又因國仇家恨心生矛盾。
全片以英語發音為主(參雜少量粵語、日語對白),英國編劇Richard Smith主筆改編劇本,男女主角分別是在台灣出道的馬來西亞影后李心潔,以及來自日本的影帝阿部寬。更讓台灣觀眾感到詫異的,莫過於這樣一部跨國合製之作的導演是來自台灣的林書宇。
林書宇的導演長片作品數量不多,此前僅有由自身生命經驗出發的《九降風》與《百日告別》,還有改編幾米繪本的《星空》。但他一直很願意嘗試不同的電影產製角色,在以短片《海巡尖兵》備受矚目之前,曾通過擔任鄭文堂、蔡明亮等人的副導,一面累積深厚的拍攝實戰經驗,一面經由副導工作充分理解如何團隊工作。在他以其個人長片作品留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後,仍常擔任如鄭有傑、鈕承澤等導演的副導。而他的第二部作品《星空》,也曾嘗試兩岸合拍。這一次,他接下了在旁人看來挑戰不小的《夕霧花園》,來到極為陌生的國度馬來西亞,意外成為第一個拍馬來西亞電影的台灣導演。
十月初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之際,《夕霧花園》一舉獲得九項提名,從影片、技術部門、導演到演員皆獲得了入圍肯定,更被選為金馬影展的閉幕片,可以說是揭示了一次成功的跨國合作拍攝。
前三部長片作品自己也同時擔任編劇的林書宇,在甚麼情境下接了《夕霧花園》的導演工作?與不同國家的電影工作者合作與溝通又是甚麼情形?當兩岸合拍趨勢逐年式微,本片的拍攝成果是否可能成為未來台灣與其他國家跨國合製的參照?本期《放映周報》特別專訪到林書宇導演,談談他從接到合作邀約,到確定接拍,與各路人馬合作的心路歷程。
接拍契機:有難題要克服才叫人興奮
談及收到《夕霧花園》導演大任的邀約,自認予人「都在拍自己作品」印象的林書宇,起初也感到驚訝。面對一個不熟悉的文化背景與沒接觸過的製片團隊,在甚麼契機下決定接拍?林書宇話說從頭。
拍攝此片之前,除了有幾個馬來西亞的導演朋友,林書宇並未去過馬來西亞,對那裏的歷史更是一竅不通。當他讀了製片公司寄來的第二稿劇本,對其中偏向西方角度的觀點感到些許困惑,他主動找來原著小說(當初在台灣只找到中譯版),從中看見令自己「有感」的部分,他想:「這會是個滿有意思的案子」。
小說最吸引林書宇的是,年輕的雲林將憤怒慢慢化解、慢慢理解愛的歷程。「我在這個角色裡面看見了我喜歡的一種曲線」,林書宇解釋,那個成長的曲線與自己本身的經歷有關,也是他個人擅長處理的。這使他願意排除掉還不夠了解馬來西亞歷史的障礙,接下這份挑戰。
緊接著,林書宇開始與馬來西亞製片方通過視訊接觸。他笑稱:「說是先聊聊,但聊到一半的時候,我就感覺到這是一個面試!」交談的過程不只是對方對他的面試,林書宇認為自己同時也在這之中試探對方,了解彼此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在一來一回中慢慢定下後續合作的細節。
面對不熟悉的背景脈絡,林書宇不但沒有因而感到無法勝任,相反的,所有未知與新鮮的嘗試,有重新研究、探索的機會,都是促使他想要拍這部作品的原因。
林書宇舉例,當他拿到劇本時就知道這部片子必須要有一座日式花園,他進一步詢問:「馬來西亞有這樣的花園嗎?」、「我們有預算到日本拍攝嗎?」當答案都是沒有時,他心底想的不是太困難而打退堂鼓,而是因為有機會打造屬於電影的這一座花園而興奮不已。林書宇一邊說著,彷彿又回到那時想像自己要打造一座花園的興奮時刻。
從他人的劇本,到擁有個人特色的電影
林書宇過往的長片劇本多由自己主筆,而編劇已完成劇本才有導演加入的製作模式,在台灣較少。此次遇上未合作過的英國編劇,二人如何磨出最終拍攝版本?
林書宇分享,他與編劇、製片三方,經歷了兩次密集會議。第一次飛到馬來西亞,林書宇便和編劇以及Astro Shaw、HBO Asia的製片針對劇本調整展開一週的馬拉松會議,約莫半年後編劇交出了第三稿。當時人在外地工作的他,與編劇和製片相約在雙方最方便的香港,再進行了一次密集討論。後來的第四稿劇本便大致底定,會更動主要是顧及執行的可行性,或者演員加入讀本後的微調,若有修改,仍會先讓編劇知悉或與對方討論。
「在當導演或副導拍攝的經歷中,我慢慢的會知道甚麼東西我會有興趣,甚麼東西會讓我無聊的要命。」
從二稿到三稿做了甚麼調整?林書宇指出,主要是前述提及他自己從小說中看見較有感觸、合適影像化的部分。另一方面,要將400多頁的小說改編為120鐘的電影,必須很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比如小說中年輕與年長的雲林各占一半篇幅,但是當團隊有了共識,要將年輕雲林與園藝師中村有朋的感情線拉為電影主軸時,馬國的歷史自然成了壓抑的背景。從劇本的調整到最終的剪接,究竟要如何取捨也就更顯清楚。
我們也確實可以從林書宇提出的主軸,看見他個人的色彩。面對禁忌、越界的情感,因為愧疚或仇恨產生的罪惡感,最終該如何與背叛、傷痛或者仇恨共處又或放下?無論是從《九降風》談論青少年之間,到《百日告別》處理夫妻之間,這一次的《夕霧花園》可以說是提升到國族之間。林書宇一再讓他電影中的主角遊走或陷入在灰色地帶,並在一部部作品中,將人性不只有一個面向的情感越挖越深。這一方面潛藏著創作者不同生涯階段生命體悟的自我投射,一方面也成功的讓觀眾引起共感,從細膩的角色情感中捕獲自身的影子。
幕前幕後團隊,「八國聯軍」如何生成?
其實此片幕前幕後的團隊及卡司有超過三分之二還是來自馬來西亞,談到團隊組成,接任導演後是否有參與決策?林書宇也特別分享了從工作人員的挑選,就可以看出製作公司做事很有方法與條理。
林書宇依賴熟悉的夥伴,也樂意與新對象合作。接下導演一職後,他僅特別向製作公司要求帶兩位自己熟悉的台灣資深電影工作者,一位是美術蔡珮玲,一位是副導吳怡靜。他稱自己是個特別依賴美術呈現作品影像、色彩等基調的導演,跟美術蔡佩玲不僅是在工作上合作過的熟悉,早在國中就相識,「我相信她的美感跟美學,就交給她了!」
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則由馬來西亞的製作公司推薦,比如攝影,製作公司先推薦人選,讓林書宇看過他們的作品,再進一步再與攝影視訊對話,讓他在挑選合作對象時也有一定的決策權。
在演員的選擇方面,林書宇在出席釜山影展世界首映之時就曾分享,阿部寬一直是他很欣賞的演員,原本還擔心對方是否會因為要使用大量英文對白而卻步,沒想到製作團隊發出邀請後,阿部寬很快就願意接下挑戰。至於找來李心潔與張艾嘉分別飾演年輕與年長的雲林,林書宇笑稱,當時就盤算若敲定了李心潔,要說服張艾嘉接演,可能性會比較大吧!
「碰到好的演員很單純,就是讓他們去做!」
林書宇認為跟演員相處的方式就是信任他們,若演員已理解了角色跟劇本,自然就會給出對的東西。而二度與影后級演員合作,林書宇表示與李心潔的溝通大多都在開拍前,在聊劇本時慢慢溝通,抓到角色的定位。溝通的內容包含角色長的樣子,她會穿甚麼衣服?甚麼樣的妝髮?在開拍前期和演員做了充分的溝通之後,開拍後他不會放太多的預設立場,而是經由演員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盡情發揮。
除此之外,這次首度碰到資深英國演員,林書宇對他們的精準與專業由衷敬佩。比方以《妳是我今生的新娘》(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1994)一片為人熟識的蘇格蘭演員John Hannah,見到導演時首先問的是這個角色是很正統的英國人還是蘇格蘭人?確定是正統英國人時,攝影機一開機他可以馬上轉到精準口音,喊「卡」之後又回到自己原生的蘇格蘭腔。林書宇解釋道,後來他才知道英國演員受訓時就很清楚自己不能只演英國的戲,他們被訓練可以講八、九種英文口音,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基礎的事情。
「人第一,電影第二」的拍片態度
談及首次與馬來西亞製作公司一起工作的感觸,林書宇首先提醒我們Astro Shaw其實並非馬來西亞電影產業的常態。Astro Shaw專門接拍國外的案子,近年如Netflix影集《馬可波羅》(Marco Polo,2014)、電影《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2018)等,其拍片模式基本上按照外國的方式進行。
「感受上面最大的差別是我碰到的製片,他做事的方式是『人第一、電影第二』,一切先顧到工作人員、演員,再去想電影。」
林書宇在拍攝完此片後,深感國外磨出的一套系統確實有其道理。縱然馬來西亞並沒有確切的工會組織,但製作公司仍依循著工會對工作人員的保障行事,比如說一天工時不得超過12小時、一週要休息兩天。
「兩天放假盡量都要排在周末,原因是工作人員不放周末就沒機會和家人跟小孩相處了!」這樣的要求若是在台灣,可以想見安排電影拍攝大表的副導,早已露出一臉為難與無奈。但林書宇笑說,起初如此被要求他也很不習慣,被迫放的那兩天假,他更因心繫電影備感焦慮。可是慢慢的,他發現放假就是要讓自己放鬆,適度的休息對自己的精神與體力都更好。
「以前在台灣拍片時有個念頭,我不要拍超過50歲、想要退休。我覺得再這樣拍下去會死掉!」
這次的經歷,讓林書宇相信自己的導演壽命可以延長。比起過去在台灣殺青後,因體力密集消耗總需要一週多的時間徹底休息,拍完《夕霧花園》過了兩天,很快就有力氣回到工作崗位,與剪接展開後製工作。
林書宇認為這次在馬來西亞的工作狀況,好處在於「製片方跟工作人員是站在一起的」。在台灣,我們常在預算根本不足下,用各種理想抱負的說詞,說服工作人員燃燒熱情,但那不但不長久,也很容易導致導演跟工作人員形成對立。
林書宇感嘆,為何這幾年台灣的人才一直流失?他認為與我們不健康的拍攝環境有關。倘若有其他地方提供翻倍薪水,那麼年輕電影工作者向外流,自不令人意外。
「我當然希望台灣的拍片環境可以再健康一些,所謂的工業才能夠有一個持久性,要不然就是不斷的消耗而已。」林書宇也自省,這麼說確實有些不公平,他自己年輕時也曾認為能拍多久就拍多久。但藉此次拍片經驗,他仍期待能與其他的電影工作者溝通,經由經驗的分享將制度建立起來。
與時間壓力賽跑,煉成更精準的拍攝
而此次拍攝對林書宇來說,最大的挑戰也正是時間壓力,部分場景沒拍好就真的沒有了!
縱然在拍攝期受限時間壓力已做了不少取捨,《夕霧花園》的初剪完成時片長是2小時40分,還是有40分鐘要捨棄。這令林書宇回過頭思考:「我們能不能再精準一點?哪些東西只是拍給自己開心的,還是真的需要的?」過往在台灣能拍多少就拍多少的心態,是否在徒增團隊工作份量。
除了原本就很緊張的時間壓力,另一個最無法控制的便是天氣。《夕霧花園》全片倚靠大自然的外景多過內景許多,縱然馬來西亞的天氣四季如夏,但最難掌握的是當地的午後雷陣雨。林書宇形容,那種大雨不只是讓你被迫停拍,更可能是下完後整個場景就毀了。
所幸,此次劇組受到天氣的影響算是很少,林書宇說在這部份真的有「神明保佑」!比如片中日本集中營的戲場景蓋在森林中的溝裡,劇組只有五天就必須完成拍攝,若遇雨天恐會導致極大損失。直至拍攝前,還因為下雨延遲了美術場佈的進度,然而,「我們開始拍的連續那五天一滴雨都沒下,直到我們第五天收工的那個晚上就開始下雨」。
「大自然給你甚麼,我們用甚麼」
說起幸運的經歷,林書宇也談到片末張艾嘉拉開門、對著外頭一笑的那一顆鏡頭,「她一開,整個房間亮了起來。那是老天爺給的,不是我們刻意要的」。縱然看上去可能會被認為打光痕跡太顯著,且陽光灑進來的時間跟表演節奏配得太好,但林書宇認為這是老天爺送給他們的,讓他們捕捉到的,無論如何都要保留。
最後,林書宇說著這部片很大一部分都在大自然中拍攝,無論是建造花園、在森林裡造景,碰上雨天還是晴天,很多時候便是大自然給了甚麼,他們用甚麼。每次拍電影都是經驗累積的過程,拍《夕霧花園》讓他特別有貼近大地的感受,而這與往常不同。此次攝製過程一方面有龐大的時間壓力,一方面又能在拍攝期間好好放一兩天假,這個全新的工作模式與跨國製作體驗,也帶給他不少收穫,相信會為他接著將在北美拍攝的宋岳庭傳記電影,帶來一定助益。■
▍延伸閱讀
67期【放映頭條】
|
157期【放映頭條】
|
333期【放映頭條】
|
525期【放映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