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我,真心

專訪《我的少女時代》導演陳玉珊

520
2015-08-15

1990年代草蜢的經典歌曲〈失戀陣線聯盟〉開頭唱:「她總是只留下電話號碼,從不肯讓我送她回家。」現在的我們可能早就忘了那個沒有手機、沒有line、沒有臉書,只有靠打電話才能找到對方的年代吧!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給了觀眾沈浸青春夢想的兩小時,每一秒都能感受1990年代的美好,不僅讓五、六年級生,回憶起初戀那件從來都不小的事,也想起自己曾經那樣地青澀單純。在上課時偷摺星星、紙鶴給喜歡的人,一群人去圖書館唸書其實都在跟別校男生傳紙條,只是在速食店約會就能感到無比浪漫的天真,如此傻氣懵懂的青春歲月,為何讓人特別懷念?《我的少女時代》不僅要我們回頭看青春,那個曾經用全心全意去感受一件小事的年紀,同時告訴現在的孩子們:你們眼中的大人,也有過閃亮無敵的青春,還有不顧一切也要做自己的勇氣。

要娛樂,也要有厚度

陳玉珊的首部導演作品《我的少女時代》,不只說了個好看的愛情故事,也讓那些距離學生時代已經很遙遠的人,再次感受青春的勇敢單純。在2011年,陳玉珊就開始有了「復刻青春愛情」的構想,但當時因為自己跟編劇的一些狀況,並沒有立刻執行。後來,她覺得重複的工作狀態不能再滿足自己,想要尋找新的刺激,嘗試改變去做電視劇以外的事。她明確地表示,「我知道做電視劇賺錢,我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我想去嘗試不同的事。」

圖:導演陳玉珊。

於是前年,在上海拍戲那個很冷的冬天裡,她決定做出改變,著手完成《我的少女時代》的劇本。她描述最初的構想:「我其實在2011年就想講一個大眾共同經驗的愛情故事,大家不一定有失戀經驗,但一定有初戀經驗,不管是男女都能有共鳴,第一次碰觸愛情的狀態,跌跌撞撞的。」

關於懷舊青春愛情的想法,《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比自己早一步拍出來,不過陳玉珊認為《我的少女時代》的故事偏向自身作為女性的觀點,並且用詼諧敘述方式架構出女生初戀會碰到所有細節。況且經過四年,國片市場也有不同的變化,更多的經驗值可以參考,對於市場敏銳度極高的陳玉珊來說,反而更能更精準判斷,掌握大眾的喜好。提到拍這部電影的初衷,她說:「我想要做有能量、能帶給觀眾快樂的電影。對我來說,電影除了能提供生命經驗,更多的是娛樂。我們不能像好萊塢走感官刺激的娛樂,所以就從熟悉的故事來感動觀眾。」而更深層的思考是,有了娛樂的糖衣表面,先讓觀眾接受之後,才驚喜地發現內涵豐富的層次,藏有對生活深刻的觀察與體悟,值得慢慢品嚐。

從電視到電影的奇妙旅程

從1995年入行,擔任電視劇製作人、監製,同時也創作劇本,陳玉珊總能找到合乎大眾口味的題材,製作出口碑極佳的電視劇,包括《命中注定我愛你》、《敗犬女王》、《拜金女王》、《蘭陵王》等等,每一部都叫好叫座。陳玉珊認為,電視與電影共同的本質,在於說一個好故事。不過一開始她完全沒想過要當導演,只是因為找不到適合的人,監製葉如芬要她自己來導,跟侯孝賢叫吳念真自己拍《多桑》時說的話一樣:「自己的故事自己拍。」

但是在工作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專業與心態都需要調整。「我以前都罵人,現在是被批評的,其實是有點壓力。」陳玉珊笑著說。第一次拍電影,她也需要大家的意見,也很在意做出來會被說太像電視劇。陳玉珊說:「我抱著學習的心態,去認識一些不同的人,彼此學習碰撞。」她找來第五十屆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葉如芬,一開始爲了鼓勵她接受這項挑戰,給了她一個玫瑰色的夢幻世界,把拍電影說得很輕鬆。但後來發現,真實世界根本沒有那麼美好,從勘景開始,不但要在荒山野地日曬雨淋,還有更多為了創作要承擔的事。在學習的過程中,陳玉珊發現電影人對細節的重視,如此嚴肅的態度,讓她越來越謙卑。

製作人習慣解決問題,加上電視劇較長,要抓穩方向讓導演去執行自己的意思。但電影不同,導演的想法非常重要,也需要各種不同專業技術的人才來給予咨詢支援。「身為導演,要他們執行你的意志?還是貢獻他們的才能、豐富我的視野?我的傾向是後者」陳玉珊肯定地說。她會先讓對方讀劇本,聽取不同的意見,再去溝通自己的想法。在工作上,她不妥協,但期待驚喜,要能做到超乎她想像,加分成更好的狀態。比方說,電影音效大師杜篤之建議她去掉一些旁白,不要說得那麼清楚,讓觀眾自己去想像,電影需要留白,不說完反而能溝通更多訊息。雖然花了些時間去理解,但她最後認可,也發現不只留白,聲音與演員表現都是建構電影感的必要元素。

第一次拍電影,儘管吸收了許多專業人才的意見,但她還是有自己想走的方向、想講的鏡頭、堅持要呈現的戲劇性。陳玉珊認為,聽覺也是感受1990年代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即便是版權費極高的情況下,也堅持一定要用當年的經典流行歌曲,如〈忘情水〉、〈失戀陣線聯盟〉等等。同時她也體會到身為導演必須在做出決定後去面對、承擔,但不能因此限制了自己的創作,向現實妥協。她形容第一次拍電影的經驗「是一趟很奇妙的旅程」。

召喚1990年代青春魂

圖:《我的少女時代》劇照。

陳玉珊在本片中大膽啟用新人,看完這些年輕演員的表現,證明了她絕佳的選角眼光。《我的少女時代》的主要演員李玉璽、王大陸、宋芸樺,簡廷芮,不但完全融入角色,對於時代氛圍掌握得宜,也能在適當的時候做戲劇性的演出。陳玉珊表示,電影畢竟不像電視分鏡多,螢幕放大的程度需要演員表演到位,不能有一絲馬虎。因此,除了嚴謹細緻的前置作業,演員也要下足準備功夫。他們雖然都非常年輕,卻能以令人驚喜的演技,恰如其份地詮釋他們沒有經歷過的時代,這當然是背後扎實訓練的成果。

陳玉珊提到,她與表演指導許傑輝討論,必須讓演員對年代感這件事有所想法,因此訓練過程中,不但那個年代的食衣住行都要隨時考試,就連吃的零食都是王子麵、營養口糧、喜年來蔬菜餅乾,飲料則是包裝上有兩個人騎腳踏車的生活五百。

另外,不只是味覺,就連在觸覺上,導演也要求他們去感受教室裡窗戶木頭框的質感。由此看來,本片的道具是營造時代感非常重要的環節,雖然做道具的工作人員出生於1980後,但都非常敬業地找來以前的畢業紀念冊、小字卡,翻拍後按原尺寸還原,甚至在網路上向收藏家購買劉德華的護背照片、海報。這些細節的前置工作,為的就是要重現1990年代的集體經驗:去泡沫紅茶店玩牌,桌上一定有的投幣星座占卜圓球,還有西門町的冰宮、MTV的小房間、聯誼要抽鑰匙決定給誰載。男生就是要騎FZR、NSR 或是DT 還要中分頭才帥,飛行夾克跟兵籍牌項鍊也是必要裝備,連麥當勞的杯子當年的包裝設計都一眼就能把你帶回那個熟悉的年代。

在訓練過程中,導演要大家把智慧型手機收起來。對這群出生於1990後的演員來說,沒有手機的生活太不方便,但導演就是要他們感受「不方便」,並學習慢與等待。現在的即時通訊,可以迅速找到一個人的便利,卻失去了守在電話旁邊等待的浪漫。陳玉珊回憶起沒有手機的年代,要約一個人,只能打電話、寫信。從挑紙、聞筆跡的味道到寄出,然後傻等郵差到來,整個過程如儀式般地重要。

那時候的愛情很矇矓,什麼都要用心猜。Call 機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紙條又是誰來傳的?電視只有三台、外國影集一定要中文配音、髮禁還沒有解除的年代,任何一件生活中小事,都值得大作文章。因為那時候的生活單純,資訊與經驗都缺乏,但也因此對任何小事的感受特別強烈。反觀這個資訊發達的數位時代,陳玉珊覺得:「現在的世界好像變寬了,但屬於自己的卻變少了。」在資訊缺乏的年代,反而使我們更努力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等著每個月寄來的電影雜誌,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每一張劇照都反覆觀看,得到一張試映會的票就無比興奮。

這應該是現在可以隨手在網路上就能抓照片、影片的人難以體會的吧?因此,她也希望借由這部片,提醒現在呼吸著自由空氣的年輕人,在許多年前有一群人曾經那麼努力地追求自我,面對種種限制,也要拼命找到自由的出口。現在的少男少女們也許無法了解,一個男生走到女生班會造成多大的轟動,因為那時候連兩個人只是撐傘走在一起就可能被學校記過。陳玉珊認為,我們會對學生時代感受如此深刻,不全都是美好的青春記憶,部分是因為我們也曾經是受害者。這就是為何要一定要回到那個年代,來說這個故事的原因。

在限制裡找自由

圖:《我的少女時代》劇照。

雖然有評論將本片與帶起青春懷舊風潮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做比較,但該片並非校園青春片的典範。校園青春片類型的歷史可追溯到台灣的1980年代,又以開山始祖林清介導演的作品為主,如《一個問題學生》、《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等等,不僅架構出該類型片的必要元素,或隱含或直接地點出學校教育的僵化專制,也對後來的校園片影響甚巨,如《藍色大門》、《九降風》裡的游泳池場景,就是突破禁忌的空間。幾乎每部校園片都會有司令台訓話、朝會時當眾處罰壞學生的場面;以議題而論,從1987年的《白色酢漿草》裡探討的資質迷思,還有因為天生自然捲而被認為是燙頭髮違反校規的壞學生,到楊雅喆在《金馬10+10》聯合創作中的亮眼之作《唱歌男孩》,都是在批判好學生與壞學生的刻板印象。若把《我的少女時代》放在此脈絡,可以更清楚劇中四位主要角色設定的含義,表面上是校園片裡的典型人物,包括德智體群美兼優的歐陽非凡,討師長喜歡、功課好又漂亮的乖乖牌陶敏敏,也有平凡的林真心,和小流氓徐太宇。但隨著情節發展,觀眾對這些角色觀感逐漸改變,好與壞也開始不斷辯證(好學生也會犯錯),並進入故事的核心概念「擺脫他人的定義,勇敢表達自己。」對此,陳玉珊認為:「我們的教育讓我們很害怕跟大家不一樣。很多老師的偏見會扭曲我們自己的模樣。」

例如,片中的壞學生徐太宇考得好成績,卻被認為是作弊,這段情節來自導演的親身經歷。她回憶,當年的導師在書包裡搜到情書,就認定她在跟男生交往,是不好的學生。但為了要扭轉印象,所以努力唸書,考了全班最高分,老師還第一個發她的考卷(最高分的都最先發),讓全班為她拍手。接著,老師叫陳玉珊進到辦公室,說了她永遠忘不掉的一段話:「這次成績考得不錯,是怎麼作弊的?我要你站起來接受班上鼓掌,就是要看你臉上有沒有羞愧的表情。」經過多年,這段話重現在銀幕上,可見老師的話對學生的影響如此深遠。但這段痛苦的經歷並沒有擊倒她,跟劇裡的徐太宇不同,她拒絕為別人的期待而活:「我的人生如果按照老師貼的標籤走下去,我就永遠是個不努力的壞學生,但後來理解到,讀書是為了自己。」因為那次事件,也讓陳玉珊體悟到「人生有很多時候必須跟自己對話,特別是沒有人相信你的時候。」

「我的少女時代」結束,而「我」正要開始

《我的少女時代》觸動我們的年少情懷,喚起屬於過去的美好記憶。回顧青春,也許我們更能看清現在的自己。因為過去的挫敗,讓我們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但也因此失去了可以不顧一切的勇敢單純。陳玉珊清楚地知道:「我們以為我們愈戰愈勇,盔甲越來愈漂亮,但你為什麼需要盔甲?是因為你沒有勇氣。」

電影結束後,留在心裡更久的會是什麼?導演希望觀眾自己去發掘,但她也想問經歷兩小時青春熱血的觀眾們:「你是否找到了自己?」也許看完電影,你會想見見老同學,笑談青春往事;翻翻舊照片,看看自己青澀或是裝大人的樣子,還是偷窺一下臉書上已經有兩個小孩的初戀情人。這些從電影延續到真實生命裡,並與自己的內在對話,應該是陳玉珊的第一次導演經驗中最大的成就與滿足吧!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重回少女時代,不管是好的壞的記憶,留下來都是美好的,更提醒我們珍惜一起走過青春的人,還有,別忘了一直住在我們身體裡的真心。

圖:《我的少女時代》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