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大八:在電影這場夢境,看透現實的瘋狂
在日本,想要成為一個電影導演,不外乎以下三種方法:進入劇組從基層慢慢往上爬,獨立拍片參賽獲獎,或是先從事其他影像相關工作累積實力與人脈,再於成熟的時機華麗轉身。
吉田大八便是屬於後者。1963年出生的他,大學就讀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後加入電視廣告製作公司TYO,拍攝數百支廣告影片和音樂錄影帶之後,才在44歲的年紀推出第一部長片《窩囊廢們,讓我看看悲傷的愛吧》(腑抜けども、悲しみの愛を見せろ,2007)。雖然看似起步較晚,但初試啼聲就入選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接著拍攝的《結婚詐欺師》(クヒオ大佐,2009)、《野薔薇理髮院》(パーマネント野ばら,2010)也都各具搶眼風格,直到2012年的《聽說桐島退社了》(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終於讓他橫掃日本各大電影獎項,並拿下日本影藝學院最佳影片獎。此時,吉田大八即將屆滿50歲,而他的影壇之路才正要大鳴大放。
《聽說桐島退社了》描述校園中的風雲人物桐島,突然有一天無預警退出排球社,使得圍繞在他周邊的一切像骨牌一樣逐漸崩塌,宛如蝴蝶效應般掀起巨大的連鎖反應,就連與桐島距離最遠、最不相關的電影社也遭受池魚之殃。本片雖然改編自同名小說,但不同於原著中以人物分立章節,用各自角度看待同一事件的創作手法,吉田大八的電影版則試圖呈現在同一個時空裡,各個角色多線敘事之下交織出綿密複雜,卻又牽一髮動全身的網絡,賦予了這個故事影像上的新生命。
在前作獲得極高的評價之後,吉田大八於2014年推出電影《紙之月》,描述一位女性銀行行員因為不滿於平凡的生活,以及丈夫、上司和客戶不斷在無意間透露出的歧視女性言行,於是在邂逅一位稚氣可愛的男大生之後就如乾柴遇上烈火,奔向禁忌之戀的不歸路。為了和小男友一起享受浮華如夢的生活,她不惜盜用客戶交付的金錢,直到東窗事發的那一天。在這樣一個充滿警世意味的故事之中,吉田大八卻不去批判女主角,反而讓觀眾看盡日本社會對女性的惡意,希望從更深遠的層次上去理解犯罪的成因。《紙之月》在日本拿下29個電影獎項,票房更是前作《桐島》的四倍之多,在商業和藝術成就上都獲得了良好的成績。
吉田大八今年的最新電影《美麗之星》,則是改編自三島由紀夫唯一科幻小說的異色之作。原本平淡無奇,難以歸類在人生勝利組的主角大杉一家,某天起紛紛覺醒成了外星人。自稱來自火星的父親在報氣象時行跡古怪,大聲疾呼民眾關心氣候暖化問題;原本只是打工族,覺醒為水星人之後陰錯陽差加入議員助理團隊,打算大刀闊斧進行政治改革;而平常獨來獨往的妹妹則是在遇見神秘走唱歌手後發現自己其實來自金星,她不但自稱處女懷孕,更要用自己的美貌來匡正世風。據說吉田大八自從大學讀過原著之後就一直想把它拍成電影,經歷了30年的沈澱,總算成就這篇直指世間荒謬之處的超狂喜劇。
一路走來,吉田大八的電影雖然都是改編作品,但在他出色的影像詮釋之下,這些電影卻都在畫面上說出了另一個不同於原著的故事:看破現實與夢的幻滅。
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曾說:「夢是唯一的現實。」在廣大黑暗的影廳中,光在人們的眼前投射出並不存在於此處的影像,觀賞電影本身就像是在做一場夢。廣告更是如此,必須透過嫻熟的符號操作才能將夢想賣給觀眾,使他們做出購買商品等目標行動。擁有20年廣告拍攝經驗的吉田大八已經參透這種造夢的機制,理應十分懂得如何用影像挑起人們的慾望,然而他卻反其道而行,在電影中不斷激起觀眾的反感。透過精心設計的細節與符號指涉,他總能在一幕戲剛開始不久就立刻堆砌出一種厭惡的情緒,讓人們察覺現實的可怕與可憎之處。
例如《桐島》中,同學們人前人後雙面性格的虛偽;又如《紙之月》中,男性無意間流露出對女性的輕視與鄙夷,以及他們那種理所當然的狂妄;更是《美麗之星》中,在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剝削。然而,貫串吉田大八這三部電影的弦外之音,則都是現實的殘酷:《桐島》中弱者的自尊被強者毫不留情地踐踏,《紙之月》中一生勤奮努力卻在沒有利用價值後立刻被捨棄,以及《美麗之星》中力爭上游或直言進諫的小人物卻被更巨大的結構輾壓,那種你明明知道世界上一天到晚都在發生,卻完全無能為力的殘酷。
吉田大八電影中的角色有點像是薛西弗斯,明明已經看破現實的殘酷,知道會有怎樣的結果等在前方,卻仍推著那顆不可能抵達終點的石頭。然而,彷彿像是為他們的努力給予嘉獎一般,這三部電影裡都出現了一個魔幻時刻,簡直讓人以為夢想就要成真。
在《桐島》演到劇情高潮之處,當所有角色彷彿同時被捲入風暴中心,集結在屋頂無意間搗亂電影社的拍片計畫時,平常被排擠到不行的電影社決定硬起來強勢拍攝,竟然拍到了真正的活屍吃人畫面。《紙之月》女主角被逼到沒有退路之時,她決絕採取行動,震碎現實看似牢不可破的框架,在逆光中奔跑的她簡直像是在飛翔。《美麗之星》中父親、哥哥和妹妹遇見外星超自然現象的經驗,一瞬間使他們變得不再平凡,而是肩負解救地球這重大任務的外星使者。
然而,夢境究竟是否能成真,或只是一戳就破的美麗泡影,更加強化現實的殘酷無情,直把人逼向瘋狂?在缺乏資源的現實之中,《桐島》的電影社真的能拍出想像中那麼精美的畫面嗎?《紙之月》的女主角透過犯罪滿足了慾望,然而這樣真的能獲得自由嗎?《美麗之星》的大杉一家覺得自己終於成為了重要的人,然而他們會不會只是別人手中隨時可以犧牲的棋子?吉田大八在這三部電影中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有待觀眾朋友看完電影後自行思索辯證。
就電影的形式而言,拍攝廣告出身的導演,似乎都有喜歡風格化影像的傾象,《告白》與《渴望》的導演中島哲也如此,吉田大八也不例外。他在《桐島》中用多線敘事解析學校與同儕關係的虛妄,在《紙之月》中用慢動作凝視職場與愛情的蒼白,在《美麗之星》中用既視感(déjà vu)與快速蒙太奇創造一種既像是醒覺又像是被催眠的感受,讓形式更豐富了電影的意涵和詮釋空間。
或許是經歷電視廣告經常要搭配廣告歌曲的訓練,除了影像之外,吉田大八對於音樂的使用也頗有獨到之處。
《桐島》片中以管樂合奏練習搭配高潮的喪屍吃人場景,同時見證管樂社與電影社活動集大成,卻以成功的歡笑映照出未竟的空虛。片尾大膽啟用首次演唱電影主題歌的高橋優,為電影量身打造〈太陽會再昇起〉一曲,歌詞中唱道:「就算明天迷失了,夜晚也終將迎接黎明」,似乎是透過歌曲給予電影中缺乏的救贖。
《紙之月》片中多次迴盪著女主角小時候就讀天主教學校所唱的詩歌,以聖潔的歌聲對比女主角的犯罪行為,試圖撼動善/惡二元對立的價值觀。片尾曲則使用了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首張專輯中的歌曲〈蛇蠍美人〉(Femme Fatale),彰顯女主角罪惡卻充滿魅力的衝突性。
《美麗之星》劇中使用了為動畫大師今敏譜寫配樂的平澤進,其1989年第一張個人專輯中的歌曲〈金星〉,資深樂迷聽見劇中女主角說:「這首歌讓人有種懷念的感覺」時,想必會不禁莞爾一笑。這首歌的發表時間接近導演的大學時代,或許當年吉田大八在讀原著的時候,腦中就響起了這首歌曲吧?
《聽說桐島退社了》、《紙之月》、《美麗之星》,吉田大八在這三部形式各異,故事也大不相同的電影中,戳破了現實的虛偽並指出社會的殘酷。希望在未來可以看到他持續突破自我,追求極致,拍出更加震撼人心的作品。■
除《美麗之星》將在八月正式上映,高雄市電影館也將於八月推出「吉田大八小專題」,將放映《聽說桐島退社了》、《紙之月》等作品。相關放映訊息請見:https://ppt.cc/fhlP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