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普通教慾》:超限制級的「色情守門員」
冷酷、背德、匪夷所思,是獲得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並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希臘電影《非普通教慾》(Canine)給人的第一印象。
《非普通教慾》透過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大膽挑戰家庭在社會中扮演的崇高道德角色與地位。主角一家人與世隔絕,只有擔任工廠主管的父親(Christos Stergioglou 飾)開車上班與外界接觸。他和太太(Michele Valley 飾)住在郊區的別墅,育有一男兩女,為了保護他們純真的心靈不被外界汙染,夫妻兩人用他們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盡其所能地確保他們對這世界的認識只止於高聳圍牆之內的一切,因而,兄妹三人便在完全與世隔絕的環境之下成長,對家門外的世界一無所知。但是百密終究免不了一疏 ,父親為了讓成年的兒子發洩性慾,定期帶工廠女保全克莉絲汀回家讓兒子與她交媾,但她的存在卻在這個家引起軒然大波,使夫妻兩人的「育成計畫」差點功虧一簣。
導演尤格藍西默(Giorgos Lanthimos)過去豐富的劇場與實驗短片工作經驗使得他的《非普通教慾》帶有強烈的實驗劇場風格:侷限的場景;五個沒有名字的角色;弔詭荒謬的故事;加上三兄妹不符年齡的幼稚舉止,與呆板正經的對話方式,造成了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所謂的「疏離」(defamiliarization)效果。電影開場播放的生字錄音帶詭異的教學內容便迫使觀眾抽離劇情,以冷靜旁觀的態度來觀察這一家人的生活;而三兄妹雖然已成年,卻仍像小學生一般發明新遊戲來消磨時間,在院子裡玩耍、翻筋斗、搶玩具,舉手投足絲毫未脫稚氣,也讓觀眾難以讓同任何一個角色進而自我投射。導演在場面調度上更是盡可能的抽離情感,在屋內慘白的光線下,三兄妹像是生活在實驗室中的白老鼠;他們平日只穿著白汗衫和短褲,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制服,壓抑著每一個人的個性與情感;而哥哥(Hristos Passalis 飾)和女保全的交媾更是猶如例行活動,不知情為何物的他每一個步驟尤如按表操課,絲毫不帶任何情慾。透過這些不合常理的行為,導演凸顯了一個父權社會之下家庭和極權政體之間的相像之處與荒謬。
而就一個諷刺極權的故事而言,我們也可以將《非普通教慾》看作一部「敵托邦」(Dystopia)電影(註),而本片獨到之處,便在它不像同類作品將故事背景設在規模宏大的社會體制之下,編導本片的尤格藍西默反而利用社會群體之中最小單位──「家庭」來凸顯制度的荒謬:這家人的生活美好過了頭,好到令人不寒而慄。他們生活優渥,住在豪華的別墅中,有著大片鋪著翠綠草皮的庭園,與舒適寬闊的游泳池,但這個美麗的家園卻是建造在一片荒郊野外之中,被高聳的樹籬與圍牆環繞著。他們的生活看似美滿幸福,每天早上,全家人會齊聚門口送父親出門工作,晚上一家人則會盛裝打扮一起用餐。但是父母兩人就像是喬治歐威爾小說《1984》的老大哥政府,對兄妹三人進行嚴格的思想審查,他們灌輸他們錯誤的觀念,好讓他們害怕牆外的世界,也扭曲語詞的意義,好讓三兄妹接觸不到任何 「不妥」或「不潔」的知識(例如可能讓孩子想離家的「遠足」、「大海」、或是「殭屍」、「屄」等夫妻倆認為不雅的詞);連法蘭克辛納屈的經典老歌在父親的翻譯之下,都變成一首頌揚親情的「政宣歌曲」。而這家人雖然荒謬瘋狂,兄妹三人的無知和對父母的信任卻成為本片的黑色幽默;但當父親發現他帶回家的克莉絲汀玷汙了子女的思想,決定讓家人取代她來為兒子洩慾後,他們的無知與順從就變成本片對父權獨裁的家庭最尖銳嚴厲的控訴了。
而如同多數的敵托邦文學作品,自小與世隔絕的兄妹三人樂在這個完美世界中生活,全心投入,但故事最後總有人從這荒謬的體制中醒悟、反抗、脫逃。大妹在克莉絲汀無心插柳的影響下,接觸到了外界的訊息,起了離家的念頭,她的反抗呼應了原文片名「犬齒」的意義,是導演對於人性中追求身心自由的強大意志的讚揚,電影為她的逃脫設下開放性的結局,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但大妹的無知使她為自由付出無謂的代價,卻也教人不勝唏噓。
超限制級的《非普通教慾》隱晦弔詭的故事使它有很大的解釋空間。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則隱喻國家極權的寓言;但是,在這個政客、媒體越來越以腥羶色資訊吸引閱聽者目光的年代中,我們看到「Hinet 色情守門員」、兒童少年福利法、與國家通訊委員會則以幾近文字獄的方式為焦慮的保守人士過濾資訊,保護他們小孩的純真。《非普通教育》透過極端誇大的方式所呈現、諷刺的,或許就是全球社會中保守人士的對於眾聲喧嘩社會的普遍焦慮。■
註:敵托邦又稱「反烏托邦」(anti-utopia),是一種文學類型,通常用於諷刺極權政治歌頌理想社會的謊言,故事多半在開頭介紹給讀者一個看似完美的未來社會,但卻在情節發展之中慢慢揭開其中其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在此世界之中人人看似生活美滿充足,卻活在嚴密的監控之下,失去精神的自由。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84》、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1932)、加拿大女性主義作家瑪格烈特愛特伍德(Margret Atwood)1990 年曾被改編同名電影的小說《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1985)、與伊旺麥奎格主演的電影《絕地再生》(The Island, 2005)都是「敵托邦」類型的文學與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