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絕不是拍得精彩,卻唱得漂亮─《曾經,愛是唯一》

166
2008-07-17

「美麗失敗者」(Beautiful Loser)是搖滾歌手李歐那柯恩傳記的書名,實在令人心碎,常常莫名想起並在心裡默默唸著。失敗,彷彿是大多具有浪漫性格藝術家的姿態,無論愛情與作品、有沒有功成名就,這種失敗帶著幾分蒼涼因此更形傳奇,好讓我們記得與膜拜。



也許是宣傳包裝與海報的關係,先前一直以為《Once》是另一部浪漫的《愛在黎明破曉時》,英俊不羈的男主角隨青春漂亮的女主角在巴黎中途下車,一路上交談著機智的文思哲語、配上城市風光與動聽音樂等等,召喚著文藝青年男女對異地邂逅的想像。這種音樂愛情電影不可能不好看,也幾乎不可能拍壞,又聽說這部片製作成本超低卻在奧斯卡奪得原創音樂大獎;它的音樂無疑是成功的,但故事內容的事實感與粗糙的攝製手法卻處處刻意裸露失敗的氣味。例如男女主角第一次共進午餐,鏡頭在街道對面隔著玻璃在兩人之間晃來晃去,心裡想的其實不是「這是導演刻意使用的具有意義的形式」,而是「根本是偷拍的吧!而且連腳架和推軌都沒有!」還有幾個鏡頭看得到一群工作人員的影子、或是突然跳接,但鏡位根本沒變,當下令人懷疑:不會是膠卷不夠吧?



這種粗糙的風格形式一方面是預算極低而不得不的結果,另一方面又和故事的內容極為呼應。女主角(Marketa Irglova飾)雖然美麗動人、才華洋溢,但她的鋼琴技巧是幼時來自父親的耳濡目染、還必須趁鋼琴店午休時進去練習,根本不是什麼文藝千金小姐憂鬱的襯托;此外,當男主角(Glen Hansard)跟著她回到家,才發現她結過婚有一個小孩,而且背負著全家生計、受過情傷正等待老公回頭。這完全超出他的預期,也超出觀眾的預期,它跳脫了那種中產階級對異地和音樂的浪漫想像。全片中最匠心獨具的反高潮:男主角最後在錄製音樂結束後,激動地要女主角跟他一起到倫敦勇闖天涯合作樂團,氣氛一度是朝向光明理想的,但女主角潑了冷水:算了吧!我還有小孩要顧媽媽要養。他們寫了動聽但實際不堪的歌,偽裝成愛情故事,甚至比《愛在黎明破曉時》那種完全的美麗多了一層詩意。



音樂在這部電影裡不僅是旅行者的點綴或浪蕩子的傳奇成就,更多地表現了現實生活中的粗礫質感,如同第一個鏡頭男主角站在街上賣唱、刷著破爛不斷掉落木屑的吉他,每一首歌都有一個特定的情境,電影讓我們看見歌曲如何在具體的情緒下被創作出來、在拮据必須付出代價的實體空間中演奏,和現實緊緊結合,還帶著失敗:愛情的失敗、生活的磨難、懷才不遇,得討價還價才能進錄音室。



失敗不是壞事,許多搖滾歌手的猝死造成傳奇,越失敗越蒼涼美麗。在這部電影裡,不夠漂亮的畫面形式與不夠浪漫的故事內容,刻意地彰顯這種失敗的姿態,來反抗被主流價值規訓的音樂愛情故事,並且使得一首首旋律突出、編曲漂亮的歌唱更為純化美麗。



女主角最後聰明地選擇了不發生關係、不開啟牽絆,而《Once》的片名則強調了不屬於永恆的片刻,他和她之間的愛情默然迎向現實的浪濤,只把美麗的那一面留給歌曲與回憶。他們不佔用傳奇、而且沒有名字,片尾字幕稱他們為guy和girl,一個大城市裡有無數像他們這樣的人,被記得的不是個人的成功,微小的努力與身影在人群中不斷被影子覆蓋終至消失無形,成為一種印象式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