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字典裡,只有權謀算計:《選戰風雲》

370
2015-03-04

繼2005年描述麥卡錫主義的《晚安,祝你好運》後,《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是喬治克隆尼第二部自編、自導、自演的美國政治片。本片改編自百老匯舞台劇《法拉格特北站》(Farragut North),其編劇Beau Willimon將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的過程寫成劇本。不過,當克隆尼改寫成電影劇本時,他堅持將原劇名稱改成The Ides of March,其原意為古羅馬的三月十五日,也是凱薩大帝在西元前44年遇刺身亡的日期。本片運用一代梟雄不顧先知預先告誡而殞落的這天,暗喻由Ryan Gosling所飾演的年輕政治顧問史蒂芬,先後歷經旁人的提點與陷害,突然自生涯高峰摔下的過程。



史蒂芬年僅三十出頭,與前輩保羅一同在民主黨總統參選人麥克莫里斯的陣營裡擔任重要幕僚,有計劃地利用媒體曝光與擬好的說詞,希望能一舉讓莫里斯贏得黨內初選,繼而打敗共和黨,取得美國總統大位。



儘管史蒂芬年紀尚輕,選戰經驗卻頗為豐富,他對政治充滿熱情,肯定麥克莫里斯的理想與抱負,認為麥克是能將美國「導回正途」、邁向美好未來的不二人選。史蒂芬的這番抱負在某次與時報記者艾妲會面時遭到調侃,她看著史蒂芬篤信不移的態度,笑稱史蒂芬被灌了迷湯:“You really have drunk the Kool-Aid.”。這句話中的 “Kool-Aid”在美國是種知名水果口味的飲料,但本句諺語並不如字面上看起來這般無傷大雅。



“Drinking Kool-Aid”的真正含意來自於近代一場悲慘的屠殺事件──瓊斯鎮集體自殺。自1974年起,牧師吉姆瓊斯(Jim Johns)開始在加州某處建造名為「人民聖殿(Peoples Temple)」的農村式人民公社,聚集不少信眾,一同在公社中自耕自食。然而,許多關於瓊斯的醜聞逐漸爆發傳播,於1978年,他便以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理由,要求/強迫九百多不分老少的村民服毒自殺,震驚世界。當時,村民服用的毒藥,正是被調配在某種果汁類飲料中。雖該飲料品牌非Kool-Aid,但此後人們將“Drinking Kool-Aid”來形容某些人對某種信念的強大執著,就像是被灌迷湯般,堅定不移,是句充滿負面意義的諺語。



即使被記者艾妲調侃,史蒂芬對候選人麥克莫里斯的欣賞絲毫未減,認為只有麥克莫里斯當選才能將理想實踐,而這理想與自身政治利益(到白宮上班),一點都掛不上鉤。不過,艾妲仍然再三告誡,政客(politician)就是政客,他們為了討好選民,在人前都一副好人樣,但遲早,面具總有被揭開的一天,傷了史蒂芬一片赤誠的心。



不只愛妲試圖告誡史蒂芬不該如此高抬理想,來自黨內敵軍陣營的主要幕僚湯姆達菲,為將能幹的史蒂芬網羅麾下,也向史蒂芬分析理想與現實的差異。湯姆達菲認為選戰本來就無關民主過程(democratic process),而是很現實的──誰到白宮上班,誰便掌握權力。在他眼中,民主黨之所以頻頻輸給共和黨,是因為黨內過於自詡清高,當敵黨出垃圾步、打烏賊戰等奧步(play dirty)時,民主黨仍不願跳下汙水,與以大象為代表動物的共和黨和一同攪和(they wouldn't get down in the mud with the fucking elephants)。



就像凱薩大帝一樣,史蒂芬無視旁人的告誡,堅持一貫的理想,終於在湯姆達菲的設計、與保羅和麥克莫里斯為自保的算計下,步入陷阱,最終走向毀滅。一夕之間,由不可一世的主要幕僚,成為連敵軍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失業勞工。



不過,劇本若以史蒂芬的失敗作終,就太小看政治的陰暗面。史蒂芬從這次血淋淋的教訓,終於學會在政治圈打混最終之道,認清人總是自私,政治充滿權謀算計。而能在政治圈裡冒出頭的明星政治家,各個都深諳箇中爾虞我詐,並像艾妲說的,一切的抱負與和善都只是表面,最終目的,仍是為權為利。



史蒂芬終究還是找到自保之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雖然他不像凱薩從此殞落,反倒東山再起,但過去他所抱持的那份熱情與理想,在被算計的此刻,已消失殆盡。在史蒂芬生命中的三月十五日(Ides of March),他埋葬了政治理想,同時,更深沉、更精於算計的新史蒂芬也從此刻誕生。




劇照引用自【開眼電影網】: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ien5112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