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手機錄像漫遊者——記「VIDEO ON THE PHONE」展覽

630
2018-09-13

過去以通話、簡訊為主要功能的手機,近十年來因為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可以說是徹底顛覆我們對於行動載具使用的習慣,尤其是視覺活動上,幾吋間的屏幕已經成為現代人在觀賞不論是新聞、網紅影片、電視節目甚至是劇情電影最主要的播放器材,甚至是過去只應用在電玩、門檻較高的VR(虛擬實境)也因為有了智慧手機的影像乘載,加上Google Cardboard簡易頭戴式裝置的開發,兩相結合下使得VR的沈浸式影像能廣為普及,如今年台北電影節規劃的VR單元,除了有付費的高規格敘事VR選片外,在靜態展區也提供簡易頭戴式裝置與連結線上短片的QR code供大眾免費體驗。

一台智慧型手機、簡易頭戴式裝置與QR code的影像連結就能簡單地觀看從平面屏幕切換至擬真的三維世界,製作門檻的降低使得現在越來越多影像工作者願意投入VR創作。這兩年在國內外的影展或是美術館展覽都能看見VR作品的展映,能發現電影與當代藝術領域都在對這個技術/媒材進行接收,VR影像能同時容納電影劇情片的敘事,也能有錄像藝術的片斷、非敘事的影像純粹性與電玩的互動動態感,動態影像的多種特點同時匯流在VR這個媒介上。

無標題

無標題

近期在奇岩與唭哩岸區域間的兩個藝文機構:鳳甲美術館與空場藝術聚落聯合策劃的「VIDEO ON THE PHONE」一展,就可以看見臺灣當代錄像藝術家對於VR影像的創作實踐。長期關注錄像藝術的鳳甲美術館,在今年十月底將舉行第六屆的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此次「VIDEO ON THE PHONE」作為前導展,規模更是一個小型的VR影像雙年展,共有二十多件以上作品、十七位藝術家參展,不僅展出場地橫跨兩個館舍,也涵蓋了奇岩與唭哩岸間的戶外場地,包含令人意想不到的回收場、廟宇、河堤等,也將雙年展中將作品編號的方式提供地圖,讓觀眾按圖索驥找尋、觀賞,然而這次展覽觀眾要找的不是實體作品,而是一個個標了號碼的QR code。

因此「遊戲」成了這次展覽很重要的觀賞元素,整個觀展過程像是在南北頭進行一場大地遊戲,從在戶外找尋標示、掃QR code,連結影像後再戴上頭套裝置,觀影情境從公共空間的真實界跳到全然私密的沉浸式影像空間中,這個在公與私界線間的轉換,最能體現在蘇匯宇《羞恥の男性》這個作品上,這部窺探A片成癮男性迷離世界的錄像,過去展覽以一個觀者下半身暴露、上半身被包覆的觀賞盒裝置呈現,這次以VR影像搭配Google Cardboard頭套給予觀者更加沈浸的觀影環境,並將此作品擺放在鳳甲美術館的櫃檯工作人員前,私密的觀看行為被公共化,觀看與被看的關係在不同角色間來回轉換,這個裝置也讓人聯想到近年來色情工業也將AV呈現在VR裝置中,挑戰情慾感官的真實度。

無標題

展場的每件作品都與週邊環境有所對話,當視野在沈浸影像空間中跳脫出來後,意外發現策展團隊的巧思與精密設計,當中呈現出藝術場館對於地方感的熟悉以及細膩觀察,因此當在空場露台看完蔡宗勳的《預售屋》後,拆下VR頭套,可以望見類似於影片中的公寓大廈,充滿著海市蜃樓的既視感;又或是每次從捷運站走到鳳甲美術館路途中所經過的軟糖工廠,迎面撲來的是甜膩的果香熱氣,在這裡則搭配陳敬元的《物理實驗》系列,掛上VR頭套,在色彩鮮麗夢幻的布景下,藝術家以吹風機吹拂畫面中的軟雕塑,使其彎曲融化,視覺、觸覺與嗅覺巧妙融為一體,是一個特殊的場域限定展呈搭配。

除了觀影行為與空間互文的遊戲外,也能發現此次選件的部份錄像作品都帶有電玩遊戲的影像形式,以第一人稱視角、採取不復返的前行運動設定,這是許多VR作品敘事的作法,例如黃心健與Laurie Anderson合作的《沙中房間》,讓觀者宛如身歷現場,以此次展覽陳萬仁的《去你的未來》為例,當中就是擬仿CS槍戰遊戲為背景,讓觀者體驗無法預測的恐懼感與總是徒勞的守備攻擊。

另一個面向就是選件作品時間平均都在五分鐘左右,這樣的選擇不僅是肉眼對於VR觀看負荷程度的緩解,也是對於當下耐性漸少、分心漸大的觀眾而言最合適的錄像觀影時間,許多過去在傳統白盒子以二維展映的錄像作品,因應這次特殊展呈也都做特殊的VR化,這個影像格式轉化也是值得留意,甚至可以拆下Google Cardboard單獨觀看手機上的影像,呈現另一種觀看作品的方式。

除了展覽現場的VR影像作品外,當中還有以臉書粉絲頁的直播平台作為藝術家作品展演的舞台,如塗鴉藝術家Candy Bird結合cosplay、偶發藝術與新媒體的概念,再現他塗鴉創作的即興過程,而這個作品結束在手機關機的那一剎那,也停在展覽終點的鳳甲美術館。

鳳甲美術館的窗邊玻璃出現一個映照外面風景的智慧手機錄影功能的取景框,這其實是藝術家謝佑承的觀念裝置《Monitor:Recording》,不禁提醒我們手機除了播放影像功能外,現在也是攝錄影像最主要與直接的工具,在今天人人都是導演、演員的年代中,影像藝術家們持續在對這個媒介提出思考與批判,當下也因為VR技術的普及使人類活在一個最接近屏幕的年代,幾乎是掉入框景裡頭,眼睛與身體與影像擬真的世界融為一體,但偶爾,還是關掉手機,看看真實的世界。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