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深層恐懼、釋放禁錮靈魂——「二〇一六世界公視大展精選影展」
國際公共電視組織 (INternational PUblic Television)每年皆會舉辦「世界公視大展」(Best of INPUT),放映各國年度佳片。而各國的會員也可挑選若干影片在國內播映,讓國內專業人士與民眾瞭解國際電視節目製作的最新趨勢。
做為INPUT的會員,台灣公視從2004年首度在台北舉辦「Best of INPUT」精選放映活動,一路走來已有10多年歷史。放映規模也從最初的小型放映,擴大到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巡迴放映。其中,「Best of INPUT」已經四度在高雄舉辦,使這項有意義的活動逐漸在南部紮根,在東台灣的花蓮,也獲得當地民眾熱烈回響,這樣的巡迴放映,也落實了公視區域平衡與資源共享的公共精神。
「Best of INPUT」是個具有高度社會關懷、議題取向的影展,最大的特色即反映社會與國際脈動,透過精選作品,同步關注國際公視圈關注的焦點。影展選映的作品多數為紀錄片作品,透過影像鏡頭,直指核心問題,觸發思辯與反省。
2016策展主題:「擁抱恐懼」(Embracing Fear)
今年,「世界公視大展精選」(Best of INPUT),從國際公共電視組織自各國公視作品選映的80部影像作品中,再精挑9部,類型包含了劇情片、紀錄片到動畫短片。儘管各片屬性相異、題材繽紛,但「恐懼」卻是貫串所有片單的關鍵字。
是的,我們懼怕恐懼,但我們似乎又需要恐懼。戰勝恐懼將會激發出希望的能量。
從恐同到恐怖攻擊
2016走到月曆的倒數兩頁,回頭一看,恐懼仍充斥在每一節時間刻度上。今年6月,美國奧蘭多同志夜店,遭到槍手以自動步槍大規模掃射,49人死亡,50多人重傷,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槍擊事件,不寒而慄的恐懼蔓延開來。除了槍手染上伊斯蘭國色彩而令人驚恐外,恐同(homophobia),也是籠罩在這起悲劇之上的巨大烏雲。
美國最高法院才剛於去年做出歷史性判決,同性婚姻合法撥雲見日。但分歧的社會結構、鄉村都會的巨大價值落差、宗教信仰的雲泥之別,都讓LGBT族群眼前尚非一片坦途。對照本屆台灣金鐘獎得主一番「同性戀造成人類滅絕」的發言,都顯示無論東西方社會中,仍存在對同性愛情與多元成家的恐懼感,同志們仍得使出洪荒之力,爭取自身幸福…
大西洋另一端的歐亞大陸,恐懼的襲擊同樣具體,且排山倒海。全球恐怖攻擊方興未艾,極端的瘋狂,持續將人類推進生存恐懼的深淵。ISIS誓言打倒異族、讓異教之地血流成河。伊拉克、敘利亞的大半土地成了伊斯蘭國禁臠。中東難民在恐懼中逃離家園,一路向北。但心目中的夢土歐洲,卻也在槍林彈雨的恐怖威脅中,慢慢築起恐懼之牆,盼用選票將難民隔絕於外。英國於是甩頭猛然脫歐,德國鐵娘子梅克爾開始因難民問題品嚐苦澀的選舉結果,極右派在法國、比利時等地開始孕育茁壯。這一切的根源,出自於恐懼。
販賣恐懼的政客
此外,在一陣席捲全球的驚呼聲中,川普當選第45屆美國總統。競選期間,他出言不遜、砲火四射,污衊穆斯林、恐嚇拉丁移民、嘲弄女性族群,歧視性、辱罵式的言論掃遍各方,族繁不及備載。但,仇恨言論,證明是有感染力的。
這類言論,簡言之,就是販賣恐懼。仇外(xenophobia)、恐同(homophobia),反移民、反自由貿易、反同性婚姻,恐懼感十足,從英國脫歐、美選結果等結果論,都顯示出恐懼的潛力市場。
無論如何,恐懼通常源自於陌生、未知,原有價值被「顛覆」,可能使既得利益者產生被迫走出舒適圈的驚恐。這種驚恐讓許多人裹足不前,期望保守現狀。但,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恐懼需要被重視,才有可能被解決。大至社會,小至個人,唯有正視恐懼面貌,理解根源,才能瓦解陌生感、進而將徬徨的「未知」翻轉成篤定的「未來」。恐懼之後,希望重生。
因此,2016年世界公視大展精選,要帶領觀眾一起凝視當代社會中,恐懼的多元樣貌:
開幕單元「資訊攻防戰」,要讓你立刻感受網路及手機對你我生活帶來的第一道切身恐懼。
「地球人,跟隱私與信任告別吧。我們都回不去了」
沒有人會否認,數位時代強勢登場的那股非凡氣勢,確實共振了我們的生活。
這個看不見卻也離不開的網路國度,用透明無色無味卻勢不可擋的力量,重新塑造世界的模樣。它帶來無數的可能性與便利感,扭轉了一切實體世界的物理法則,時間、空間都再也不是問題。
然後,在數位時代下的人類,我們都成了「大數據」的一粒微小分子。但雲端究竟誰在監控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尤其如果雲端裡看不見的手,非商業巨擘即國家政府。
這樣的光景,你/妳恐懼嗎?我們渴望政府公開透明,但我們會希望普通小老百姓也相應讓自己在手握權柄者的面前成為「透明人」嗎?
你在明,別人在暗,常常令人不安。被看不見的人窺看,被手機軟體背叛,被網路訊息唬弄,被衛星定位金鐘罩頂。你,自在嗎?你,心驚嗎?但更進一步追問:我們,戒得掉嗎?我們,逃得走嗎?我們,回得去嗎?
《手機不設防》、《謊言拍立得》、《恐怖份子在我家》,都要帶你逼視數位時代,那個龐大到難以看清的某種資訊有機體,我們一起端詳它可能的模樣,以及如何可以抵擋這股可能被吞噬的力量,戰勝恐懼,就從擁抱恐懼開始。
學著擁抱恐懼的,也包括美國紀錄片《摯愛男行》裡的主角之一Tony。他與同性伴侶勇敢的在那個遠比當前還要禁忌許多的年代擁抱彼此,也註冊結婚。從此,他們無懼地走在荊棘的愛情道路上。片中他自陳:雖然害怕,但我拒絕活在恐懼裡。改變,就是在這個電光火石間出現。再一次,我們看到恐懼之後,希望重生。
無常比明天先到的巨變一瞬間
明天過後,會是什麼樣子?未知令人恐懼,但也可能充滿希望。有句話說:「無常比明天先到」。哪天如果不小心踩上生死瞬間的那顆地雷,究竟要怎麼面對明天?或者是否還有明天?
「巨變一瞬間」要帶你感受的,就是這種無力的恐懼,也是最本質的生死哲學。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因兩顆被投擲在廣島與長崎的原子彈,畫下句點。蕈狀雲產生的輻射波,卻也瞬間讓許多生命畫下句點。逃過生死劫的人,要如何解讀瞬間的灰飛煙滅?要怎麼理解下一秒人事已非、景物也非的道理?要怎麼在餘悸中度過明天之後的明天?恐懼陰影,《原爆過後》,才要上場。洪荒創痛,令人不忍正視。但是,忍痛擁抱,才能釋放禁錮靈魂。柳暗花明,希望重生。
「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有關如何面對恐懼的名言,最振聾發聵的例子,當屬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在第一任總統就職演說中的金句:「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the only thing we need to fear is fear itself )--儘管他並非經典名句的原創者。但,這一句話,在當時那個經濟大蕭條過後、世局紛亂、戰爭蠢動的年代,令人為之振奮,激發希望士氣。「恐懼」,無疑,依舊擔綱起這個句子的重要戲份,既充當主詞,也踩上受詞(不是受害者)的位置。僅僅幾個字,催生出負負得正的強大力量。
2016年尾,一起正面對決恐懼,戰勝負能量。
影展資訊
二〇一六世界公視大展精選影展
高雄場:11/25-27 高雄市立圖書總館
台北場:12/16-18 中油大樓國光會議廳 ---------- 影展官網:http://2016bestinput.pts.org.tw/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estinput/ 現場索票,免費入場,開放網路預約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