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這片花園澆灌更多養分 王小棣「植劇場」打造質感類型電視劇

566
2016-07-25

2013年,王小棣曾說:「這個國家爛到我想要參選總統!」

那幾年,都市更新反迫遷運動、工人臥軌、廢核運動接二連三,烽火連天,王小棣與導演柯一正、作家小野聯名發起「不要核四五六運動」,馬拉松式地每週在自由廣場前進行了一年多。王小棣以導演、文化人的身分參與社會。

而回到他的專業,即表演、編劇、導演,在台灣積弱不振的影視產業環境中,如何深植一個意念?這回,他製作「植劇場」,期許厚土深耕,給予編劇、演員、導演一個得到滋養與發揮的空間。他這麼形容自己的使命:「其實非常簡單,人生中有一些很美麗的力量、天分、特色,沒有機會發揮出來實在太可惜了。」

王小棣,1953年生於台北,父親是前陸軍上將王昇,年輕時曾留學美國主修劇場及電影,解嚴前的1979年,他回台灣開始編導工作,一路在產業中嘗試推進,拍過古裝電影《飛天》、動畫電影《魔法阿嬤》,也拍過連續劇和偶像劇,比如《波麗士大人》、《大醫院小醫師》、《赴宴》,關注社會現實的同時亦嘗新不遺餘力。他說自己小時候,家裡不太管教他,每天淨在外頭貪玩,在家庭到學校的生活縫隙中,「打籃球可以從早上打到天黑,都不回家吃飯。」對於自稱「神經比較粗」、中性打扮的王小棣來說,是在發現自己真的熱愛戲劇後,人生才變得簡單而自由,「我覺得我生來就是要做這個的,我是這個花園中的一份子。」

「植劇場」計畫以八部迷你劇集,於電視台連續播放一整年(一部約六、七集),類型相當多元,包含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植劇場」同時強調編劇、演員、導演,形成缺一不可的鐵三角結構,導演陣容包括陳玉勳、北村豐晴、柯貞年、王明台、徐輔軍、侯季然、廖士涵、黃天仁等導演,編劇有徐譽庭、溫郁芳、陳世杰等金鐘獎編劇得主的才華相挺,演員則由「Q Place好演員班」中經歷訓練、脫穎而出的新演員,與楊丞琳、吳慷仁等實力明星攜手搭檔演出,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王小棣談到「植劇場」作品的流通模式:先在台視週五晚間首播,隔日八大電視台週六二播,後續公共電視台進行重播,另外也有愛奇藝網路獨家播映,希望能靠著口碑傳遞,以一整年的時間為度,讓大家看見台灣電視劇的努力。此外,植劇場也開發原創漫畫來帶動相關創作。

八月中旬率先上場的《戀愛沙塵暴》由擅長幽默溫暖風格的日籍導演北村豐晴執導、《含苞欲墜的每一天》編劇溫郁芳主筆,再度展現家庭婚姻中的女性深沈況味與成長改變的細膩圖景。

如何與三家電視台合作突圍?近年商業電視台廣告收益不如以往,管理者寧願買更便宜的他國節目播放版權,不願投入自製節目,造成市場更小、收入更少,形成惡性循環。過去十多年以來,有線電視台製作的台灣本土連續劇已高齡族群為主要收視人口,動輒百集以上的長篇劇情難以吸引目標觀眾以外的觀影人口,邊播放邊拍攝的「打帶跑」式編劇又時時有爛尾的風險;《流星花園》及2000年之後以年輕觀眾為主的愛情偶像劇雖多有成功行銷海外、帶出偶像新星的例子,卻也在近年韓劇、大陸劇、日劇強勢搶攻下,難以持續原本的優勢與模式。而這兩年幾部具有質感的類型劇《麻醉風暴》、《一把青》、《出境事務所》除了以醫療、歷史、職人類型開發來穩住腳步,更意外(也可說不意外地)觸碰到存在已久的一群潛在觀眾,水到渠成,口碑與收視雙贏。王小棣談到,與電視台簽一年的合約相當不容易,如果收視率不好該怎麼辦?在急需投資創新內容、整合網路行銷資源的轉向關鍵下,電視台也大膽選擇支持優秀的內容。「我覺得該去做,也為對方各個層面考慮。當你想做一件事,周圍的人多少都會跟你有類似的想法,往好的方向努力,意願還是在的,只是埋在那裡。」

這樣的優秀電視作品,只能是單一特例而無法持續嗎?「植劇場」獲得高畫質旗艦型連續劇製作補助5500萬,也獲得電視台與募資的支持,投資在新一代的年輕人身上,「我平常最氣的就是人家常說台灣編劇要加油,但我常覺得不甘心,我看到的就是一批批年輕人很辛苦地工作,尤其是幕後工作者。」王小棣說。

從他自己的經驗來說,他也充滿不甘心,一席話讓人幾乎掉下眼淚:「上一代經歷戰亂,顛沛流離,他們辛苦多年,有的在體制內改革,有的在體制外衝撞,留給我們的就是自由,包括創作的自由,結果我們有錢了一下子,馬上變得灰頭土臉,現在連這點自由也不值錢了。我們是有責任的,不能讓他們的辛苦白費了。很多投資者問,可不可以去中國大陸?但長輩留下的就是他們的經歷與故事、他們的智慧和力量,我們應該回過頭,創造自己說故事的空間,才會是一個好的循環。難道你願意美麗的花園變得一片灰色嗎?如果你是花園裡的一份子,聞過花的香味,知道草生長的力量,就應該給這片土壤更多營養。」

為了灌注養分,從演員訓練、製作、拍攝,一路提心吊膽,王小棣形容,那是拼盡全力,才走了一小步。Q Place學員經過徵選,訓練包括京劇的紮實身體訓練,試圖走出一條結合傳統,又不同於當下的訓練方法。王小棣說:「你會看到演員努力探索自己的身體。演員非常需要自律,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飲食、進入角色的準備功課,做一個好演員就是一種修行,每個人都在鍛鍊自己。最令我振奮的就是業餘班,有很多護士、貨車司機、學生在工作學習之餘來上表演課。我們希望可以提供完整課程,讓他們長期在職進修。」從演員出發,與導演共同承接起劇本,而劇本則密集籌備了一年之久,「由我和徐譽庭、溫郁芳、陳世杰分做四組帶年輕的編劇,討論的時候互相批評質疑,都會讓我有開心的感覺。」

在台灣內憂外患環視,產業各方面積弱不振下,王小棣還是找到繼續前進、直起脊樑的勇氣:「就是不服氣吧!對於我們活得這麼萎縮不服氣,我們可以窮,但還是可以把我們的房子打掃得乾淨舒服;我們可以小,但還是可以美麗,怎麼會連尋找美麗的本領都沒有了?」

這一口氣,既是基於對台灣影視產業環境的嘆息,亦是將多年經驗整合傳承給年輕一代的打氣。王小棣與「植劇場」這回以類型為手段,希望為台灣市場撐開一個空間,他擔任編導、目前正在進行的《夢裡的一千道牆》是一部恐怖鬼片,編劇、導演都在觸碰不同的挑戰,包括特效。王小棣笑說,這次找了台南著名景點「藍晒圖」的建築師劉國滄,他用鐵絲綑綁老舊家具後,再用火燒燬,留下鐵絲的形狀與殘餘木頭,「我看了很興奮,問他,可不可以放在我鬼片裡面?」

每天在壓力底下,推動著與不同的人合作,摸索實際的做法。不必華麗大勢,若是小小細節創意讓人感動啟發,便已經是成功。「類型並非一蹴可幾,我自己蠻緊張,我們不一定做得很好,但不嘗試是不行的。」已經年過花甲,經歷過時代跌宕、危機起伏而顯得有點消瘦的王小棣,說這句話時,中氣仍十足。

 

導演王小棣常期培育新人,這次與合作夥伴共同培育24位新人,將投入《植劇場》演出(植劇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