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長江圖》入圍柏林競賽 觀摩單元新增三台灣作品
二月11日登場的柏林影展持續公布各單元的片單,目前競賽單元、電影大觀、導演論壇、導演論壇延伸等單元都已經完成選片。兩岸三地的華語作品在各單元中皆有作品入選,其中也包括了趙德胤紀錄片《翡翠之城》等三部來自台灣的作品,加上之前公布入選「柏林經典」單元的《尼羅河女兒》,以及入圍「短片競賽」的《禁止下錨》,今年總共能在柏林影展看到五部來自台灣的作品。
中國導演楊超的新作《長江圖》(Chang Jiang Tu / Crosscurrent)入圍了柏林影展的競賽單元,是本屆競賽單元中唯一一部入圍的華語電影。《長江圖》是楊超的第四部長片作品,本片拍攝企劃也曾在2011年入選「金馬創投會議」,本片由秦昊、辛芷蕾主演,並由李屏賓擔任攝影指導,講述發生在長江邊的一場千古絕戀,《長江圖》於2005年籌備、2011年開拍,並於2012年完成後製,本片於長江沿岸地區取景,從上海沿江而上,一路途經四川,上溯長江源頭,《新浪娛樂》讚本片「穿越無數煙波浩渺和巴山夜雨,在美麗絶倫的三峽風景中,滲透着一股關於時間流逝的巨大感傷,形成獨特的藝術意藴。」
《長江圖》將會和丹麥導演湯瑪斯文德伯格(Thomas Vinterberg,《傷心潛水艇》、《謊言的烙印》)新片《The Commune》,菲律賓導演勒夫迪亞(Lav Diaz)新片《A Lullaby to the Sorrowful Mystery》,以及加拿大導演德尼科特(Denis Cote,《凝視動物的100種方法》)新片《Boris without Béatrice》,等16部劇情長片以及2部紀錄片一同角逐金熊獎。而獎落誰家將由梅莉史翠普率領的評審團在二月20號揭曉競賽結果。
《長江圖》劇照。(圖片提供:2016柏林影展)
|
三部台灣作品探索影像美學新境界
除了先前入圍柏林影展短片競賽的《禁止下錨》(曾威量執導)之外,在陸續公布的片單中,還有三部台灣作品入選柏林影展的其他單元。趙德胤繼《挖玉石的人》去年入選荷蘭鹿特丹影展,今年以紀錄片《翡翠之城》入選柏林影展關注前衛電影創作的「青年導演論壇」(Forum)單元。《翡翠之城》前進緬甸北部戰事頻仍的克欽邦一帶,在玉礦場中拍攝趙德胤多年未見的大哥在礦場的生活,以及他對家人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本片和《挖玉石的人》同時進行,但是敘事方式完全不同,有別於冷靜躲在攝影機後拍攝的《挖》片,趙德胤在《翡翠之城》中有大量的旁白,描述回憶中的家族故事。除此之外,趙德胤的18分鐘實驗短片《我那些翡翠城的親友們》也將重返今年的鹿特丹影展。
還有兩部台灣作品被選入比導演論壇更進一步探索影像美學與跨界視覺藝術創作的「青年導演論壇延伸」(Forum Expended,又譯「延展論壇」)單元裡:錄像藝術創作者陳瀅如的新作《超距作用》(Acition at a Distance),旅美導演洪子建的紀錄片《無主之地:一部台灣電影》(Terra Nullius or: How to Be a Nationalist)。陳瀅如和洪子建是夫妻也是創作伙伴,兩人共同創作的實驗短片《End Trasmission》曾在2011年獲得鹿特丹金虎獎最佳短片提名,兩人也曾在2011年於柏林發表「陳瀅如與洪子健作品選集」專題影展,兩人過往作品也個別參與過多個歐美與國內重要美展。《超距作用》是陳瀅如探討個人、科技、與體制暴力之間關係的系列作品終章,將身體手術與國家暴力並置,延伸出人類與宇宙法則之間的微妙關係與作用,透過三銀幕影像裝置呈現。洪子建的《無主之地》則是一部探討釣魚台議題的紀錄片,兩部作品都被選進今年以「穿越幻景」(Traversing the Phantasm)為主題的導演論壇延伸單元,主辦單位表示今年選映的影片將從集體幻想、國族政治現實、以及其他各種不同面向來呈現當代幻景。兩部入選的台灣作品將在柏林市中心的藝術學院(Akademie der Künste)中展出。
《翡翠之城》劇照。© Seashore Image Productions
|
中港、海外華人作品散見各影展單元
在華語電影方面,除了入圍競賽單元的《長江圖》之外,彭浩翔監製、美籍導演Jordan Schiele於上海拍攝的首部劇情長片《三伏天》(Dog Days)入選了「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同樣入選電影大觀的還有以《喜福會》聞名國際的華裔導演王穎(Wayne Wang),電影大觀選映了他和日本合作的新片《女人沈睡時》(While the Woman Are Sleeping),本片也邀請北野武參與演出,是其暌違12年演出非自己執導的電影。電影大觀的紀錄片單元中則有中國導演范儉的《吾土》,本片拍攝北京市郊一戶農民面對都市更新與開發時,所採取的抗爭行動。荷蘭紀錄片《Inside the Chinese Closet》則探討中國社會裡的婚姻仲介現象。
「青年導演論壇」裡除了趙德胤的《翡翠之城》之外,今年該單元以「經歷觸手可及」(Making Experience Tangible)為核心概念,也選映了中國獨立導演王兵的新作《德昂》(Ta’ang),本片記錄緬甸北方少數民族德昂族爭取獨立的經歷,以及族人前往中國逃難之路上的日常生活。杜琪峰監製,香港鮮浪潮導演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聯手執導的警匪電影《樹大招風》(Triviṣa)也入圍了本單元,本片敘述香港回歸前三位大盜聯手企劃驚天大案的經過,林家棟、陳小春及任賢齊三大卡司聯合主演。中國新銳導演張撼依的首部劇情長片《枝繁葉茂》(Life After Life)也入選本單元,本片由賈樟柯擔任監製,是賈樟柯發起的「添翼計畫」推出的第七部青年導演作品。除此之外,本單元之中華語電影還包括了加拿大華裔導演Johnny Ma拍攝的電影《老石》(Old Stone)。而在「青年導演論壇延伸」單元裡,中國藝術家劉窗的錄像作品《BBR 1 – No. 1 of Blossom Bud Restrainer》也獲選參展。
而在柏林影展專為青少年與兒童策劃的「世代單元」(Generation)之中,則有中國導演王一淳的懸疑推理電影《黑處有什麼》(What's in the Darkness)獲得選映,本片敘述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位中學生解開兇殺命案迷團的過程。新加坡導演邱金海2015年發表的電視電影《雲吞麵》(Wantan Mee)則入選「美食電影」單元(Culinary Cinema)。
《枝繁葉茂》劇照。(圖片提供:2016柏林影展)
|
包含3部入選的台灣作品,以及「柏林經典」單元的《尼羅河女兒》、「短片競賽」的《禁止下錨》,還有邱金海導演的作品在內,今年柏林影展各單元中將可見到15部華語影像作品,而在競賽單元中,這也是繼去年只有《一部之遙》一片入圍之後,今年柏林競賽單元再度只有一部華語電影入圍,中國熱是否從歐陸影展圈退燒,還有待觀察,但從本屆柏林影展的其他觀摩單元入圍作品之中卻似乎可以看到,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新創作能量似乎正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