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風暴》讓演員大展潛力:專訪主角黃健瑋、許瑋甯
公共電視於4月2日與入口網站雅虎電視館合作,在線上搶先首播了新影集《麻醉風暴》首集,並在HD頻道搶先上映完整影集,不但讓觀眾認識了麻醉科醫護人員在醫療體系中不顯演卻格外關鍵的角色,更讓大家認識這些醫護人員面臨的嚴苛勞動環境。透過網路與HD頻道的搶先播放後,影集也將在4月25日於公視主頻道正式首播。
電視影集的動態並非我們以往關注的方向,但在《麻醉風暴》卡司陣容中,我們看到精彩也令人驚喜的卡司。實力派演員黃健瑋飾演麻醉科醫師,與吳慷仁飾演的保險業務員在劇中聯手揭發白色巨塔的黑幕,去年入圍金馬最佳新演員的許瑋甯在影集中更有突破以往形象的演出。這般選角組合,無非也是放手讓演員展現更多可能性——實力派演員擔任主角大展身手,而以往被外型侷限的演員也有機會嘗試突破形象的角色。這次《放映週報》為各位讀者訪問了《麻醉風暴》的男女主角黃健瑋、許瑋甯,請他們從演員的角度談談這次的拍攝經驗。
黃健瑋飾演麻醉醫師 從內到外經細琢角色細節
黃健瑋飾演麻醉科醫師蕭政勳,在人力吃緊的醫學中心任職,常要一人扛起整間大醫院的麻醉工作,他永遠處於疲憊、忙碌的狀態下,但對於每個行動的決定卻又果決明快,毫不含糊,對於拯救生命的先後緩急更有一視同仁不可動搖的公正標準。白袍底下的他,則是個不善於表達自我的壓抑男子。黃健瑋認為能參與這個影集,為觀眾揭露醫療最前線的工作狀態,是別具意義的工作。透過前期的角色研究,他得知台灣麻醉醫護人員的醫病比高達1比40,000,對照國外麻醉科醫病比約為1比8,000,我們的麻醉醫護人員的勞動條件非常嚴苛,一人面對如此多的病患,「累到只能用本能幫病人麻醉。」黃健瑋如此形容這些勞累的醫護人員。他又以天下雜誌在最近曾刊出一篇〈麻醉醫生的告白〉為例,文中受訪醫師指出的問題,也很貼近他在醫院中的觀察,這次劇組邀請新北市三重板橋聯合醫院的麻醉科主任黃英哲和護理師擔任技術顧問,為演員上課以及在現場提供技術指導,雖然這些醫護人員能抽空為演員上課的時間,一定不是在他們最忙的時候,但從這些醫護人員間的互動觀察,黃健瑋還是可以隱約感受到那篇報導中所描述的狀況,「他們身上似乎有一種隨時要奔跑的感覺,講話很快,但也一直保持專注、細膩和利索」他回憶道。
圖:《麻醉風暴》的表演涉及大量醫療行為,因而邀請新北市三重板橋聯合醫院的麻醉科主任黃英哲(中立者)擔任技術顧問,黃健瑋也從黃主任和醫護人員的互動中得到許多收穫。
|
許瑋甯飾演心理醫生 從角色身上學會面對脆弱
女主角許瑋甯肯定公視提供空間給這樣的題材,透過將重要的社會議題搬上螢幕,喚起觀眾的關注。其實她私底下也非常關注社會議題,更想飾演這些在尋常生活中出現的小人物,透過戲劇為他們發聲。只是,她認為演員的形象定位很難由自己主控,他們一向都是被選擇的對象,只能看對方如何想像你的定位,決定把你放在某個角色。因此,當她在《麻醉風暴》中飾演性叛逆率性的心理醫師楊惟瑜,以穿皮夾克騎重型機車的形象登場,打破她以往的形象,她認為這要感謝製作人曾瀚賢和導演蕭力修對她的新信任,能夠得到這樣的全然信任,對演員而言是件極為幸運的事。
回到角色身上,許瑋甯所飾演的心理醫生不但顛覆她的螢幕形象,也試圖扭轉觀眾對於心理醫生的刻板印象。她說導演當初希望以《龍紋身的女孩》主角做為參考,因此有了如此帥氣的外型。但這角色最讓她喜歡的地方,是她用外表的強悍掩飾內心脆弱、害怕與創傷的那一面。在準備她口中「心理有問題的心理醫生」時,蕭力修導演要許瑋甯參考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所寫的專書《脆弱的力量》。蕭力修希望她知道楊醫師心中有著很多脆弱,她在黃健瑋飾演的蕭醫師身上看到很多共通點,因而她希望幫助這位病患,也藉此治療自己的創傷。這次飾演楊醫師除了吸收許多醫學知識之外,許瑋甯也從這個角色身上也學會面對自己的脆弱與負面感受。「以前總想抵抗自己的脆弱一面,不承認自己是空虛或受到傷害的,不想讓這些負片情緒影響自己,但抵抗的時候這些東西又會更進去自己的心裡。」但從這個角色身上,她瞭解「接受這些現狀,反而能夠重新開始,不是說會馬上變好,但當你承認現狀,反而能好好思考下一步怎麼走。」
兩人細修對手戲 收工後仍繼續討論對白
這次許瑋甯和黃健瑋有許多對手戲,兩個人對於表演的自我要求都非常高。許瑋甯不論接演電影或是電視劇,她都會做足功課,盡力填滿每一個角色。黃健瑋也不諱言他對細節非常吹毛求疵,例如這次拍戲除了前期上課之外,在片場遇到有醫療行為的場景,如果沒有顧問在旁,他絕不貿然拍攝。兩人在劇中認識多年,為了呈現他們的關係及後來的感情發展,黃健瑋與許瑋甯也一起精修劇本對白,透過討論找到最適合他們角色的表達方式。為了讓角色互動的動機更充分,他們也一起設計了蕭醫師與楊醫師過去的相處過程。這麼多的工作要處理,但開拍前僅有兩週的時間供演員讀本與討論,因而對白的修整工作也一直延續到拍攝過程之中。許瑋甯回憶,當時她和黃健瑋、導演蕭力修三個人為了討論劇本與表演方式,一起開了一個群組,每天收工回到家後,三個人便馬上開始討論今天的拍攝狀況,以及明天拍攝場次的功課,並將修整結果提供給劇組,再依劇組回饋的意見繼續調整。透過這樣的討論,他們設法讓兩個角色間的情感、互動加入更合理的動機,甚至也為此設計了許多編劇沒有寫到的劇情。對許瑋甯而言,這樣的密集討論,以及從角色詮釋與動機的角度修改劇本的工作方式,是她拍戲的全新經驗,讓她感到演員在這部戲中更深入參與了故事與創作。而透過和黃健瑋密集的討論,也讓她在演出時更能貼近對手演員,就像劇中的楊醫師那樣,好像真的已經認識蕭醫師很久了。
而黃健瑋除了許瑋甯的對手戲之外,還需要和其他的對手演員進行同樣的討論,例如他和吳慷仁在劇中因為一場醫療糾紛,而開始追查麻醉藥物「單挫林(dantrolene)」的來源,為此他們兩人也仔細研究關於單挫林的相關知識。除此之外,他和吳慷仁也常嘗試在劇本中加入一些細節,讓角色的行為動機更有血肉。例如黃健瑋害吳慷仁在某一場戲將又透露關鍵訊息,劇本上僅寫著場景發生在天台,但沒有交代演員為何跑到天台,在天台上除了交談也沒有發生其他的事情,兩人討論時便臨機一動,設計吳慷仁扮演的業務員邀黃健瑋上頂樓吃泡麵,一個小小的動作,讓兩個角色的動機更為完整,也讓故事在呈現實有更多趣味。這樣緊鑼密鼓的討論與修改,讓修改劇本成為黃健瑋這次拍攝最大的挑戰,但也透過頻繁的交換意見,黃健瑋、蕭力修與編劇黃建銘三個人不但成為好友,他們也在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溝通方式,因而,平常就持續寫作的黃健瑋,也和開始編導兩人一起發展下一個劇本。
圖:吳慷仁(左)和黃健瑋在戲中一起追查問題藥品的來源,兩人也為角色間的互動討論出許多細節,讓他們的行為動機更完整。
|
迷你影集漸受歐美電台重視 台灣商業台投入難
這種近年在HBO或BBC上常見的迷你影集,是介於電影與連續劇之間的一種形式,它讓製作單位有機會將製作電影的細膩態度帶進影集的製作過程,演員也可以和編劇導演之間有更多的溝通與創意火花,讓作品的各環節在最後有更精緻的呈現,也讓更多導演與演員有機會展現實力與嘗試新的突破,近來在歐美世界越發受到產業重視。而公視的《我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含苞欲墜的每一天》這些量小質精的作品不但獲得觀眾好評,也都在金鐘獎上獲得不錯的成績。
可惜的是,在台灣這種小規模製作,目前似乎仍僅能在公共電視這樣的平台獲得較多機會。對於需要營利的商業電視台,精緻化代表著投入成本提高,而集數過少意味著行銷操作不易,與能夠帶來的收入有限,大大降低了商業台的製作意願。雖然我們已經看到商業電視台開始願意嘗試如《徵婚啟事》這樣更精緻的製作,也嘗試已透過影音串流服務尋找更多的可能,但是製作集數仍然需要拉長。但相較於迷你影集在國外逐漸受到的關注,如果要獲得更多國內電視台的重視,還是要靠觀眾的收視支持,未來我們便有機會在更多地方看到這樣精緻的電視影集,而各領域的創作者也有更多的機會嘗試新的創意,對於台灣電影或許能夠持續注入更多創作能量。
劇照提供:公共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