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新銳在奈及利亞──《高比猢猻樹》導演傑瑞米‧泰契爾專訪

430
2013-10-22

近年國內獨立電影市場愈發活絡,同時,寬頻數位電視也出現專映獨立製片的數位頻道,例如由日舞影展衍伸而來,承襲其推廣獨立電影精神的「日舞頻道 Sundance Channel」便在國內代理商引進下,於2010年開始在台灣多個數位電視平台上播出。而且和以往訂閱第四台不同的地方是,消費者可以選擇獨立訂閱自選頻道,或是訂購數位電視商設計的套餐,讓身為消費者的我們,現在終於可以擺脫以往第四台各式擾人節目的轟炸,同時擁有更多的優質視聽選擇。

11 月 1 日晚上 10 點,該頻道將上映的獨立劇情長片《高比猢猻樹》(Tall as the Baobab Tree)是部敘事簡樸、帶著異國獨特生活節奏的清新佳作。本片所敘述的,是一個發生西非小國塞內加爾偏僻傳統村落中的故事。特別的是,塞內加爾雖然確實有自己的電影創作者,但編導本片的導演並非賽內加爾影人,而是一位來自美國,現年僅24歲的年輕白人新銳,傑瑞米‧泰契爾(Jeremy Teicher)。更特別的是,《高》片的演員全部都是當地村民,本片也是賽國影史上首部以部族方言拍攝而成的劇情片。

年輕導演熱血結下不解緣

這一切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為何一位美國人想要千里迢迢跑到西非小國的偏鄉,用當地人和他們的語言,來拍一部關於他們的故事?泰契爾導演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他首次造訪這個村莊時,是2008年。當時還在就學的他和一個非政府教育組織合作,一同進行一個為期兩周的影片拍攝計畫。他當時遇到了一群來自新修巴旦村(Sinthiou Mbadane)的學生,這些人與導演的年齡相仿,卻是該村首批能夠上學的學生。導演和他們結識且成為朋友,並以他們為拍攝對象,完成了紀錄短片《This is Us》,返美之後,該部紀錄片入圍了2011年「學生奧斯卡獎」(Student Academy Award),影片的入圍對泰契爾是個肯定,而他在高興之餘內心也知道,有一天,他要回到塞內加爾,繼續幫助他們分享他們的故事。

學子真實文化衝突催生長片

泰契爾在2010年完成大學學業後,先在紐約市擔任電影製片,但在回到美國之後,他仍和新修巴旦村的學生們持續聯絡。從他們口中,泰契爾感覺到,這個傳統小村正因為教育的來臨,正經歷一場強大的文化劇變,而他認識的這些學生們,因為是首批接受到教育和西方思想的村民,他們就像是處在文化衝突的最前線的人們。而村中一位上學的少女Dior Kâ,則和導演分享村內女孩們的故事,他告訴泰契爾,村裡女孩的命運分成兩種,一種人能夠上學,另一群女孩則在父親的安排下早早被迫接受婚約,而無法受教育。而Dior的好友命運各不同,所以她常被夾在兩種生活、兩種人生觀之間。而泰契爾對於青少年與成長的題材特別感興趣,這群人的故事提供了他一種獨特的角度,於是,他便從這些學生的故事中,以虛實參半的方式發展出了他的劇情長片處女作。

敘事片有效捕捉衝突下的個人情感

但若要讓全世界看到這個塞內加爾村莊的文化劇變,以及學童受教育的情形,本片導演泰契爾為何不選擇紀錄真實的紀錄片,而選擇了虛構劇情的敘事片呢?他對記者解釋,他認為虛構故事能最有效的夠捕捉到新舊世界衝突中的情感,而《高比猢猻樹》講的就是被現代與傳統社會兩者拉鋸的個人生命。而且他也認為,敘事片的創作方式,讓創作者在營造角色和觀眾在個人的、情感上的認同,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正是本片的目標,所以他選擇以劇情片作為創作媒介。

當地村民素人演出,沒電沒水超克難

主演本片的兩位主角姊妹翁昆芭和黛博,在現實生活中也是親姊妹,也是首批能夠上學的村民,他們和大多數於本片演出的演員一樣,都是導演在拍攝紀錄片時就認識的學生,所以在開始拍攝《高》片的時候,彼此都已經十分熟悉,而當地演員在拍攝時常有即興演出,而導演每天也會根據演員的表演內容修改隔天的情節大綱。而進行影片拍攝的村莊完全沒有電力與自來水,更是考驗劇組作業能力。

儘管當地沒有供電,但導演還是在影片完成後,在這個村子舉行了全球首映。他認為那場首映會最讓他感動的,是村內老一輩的人對於這部片的反應。「對村民而言,這部電影就像是他們文化的時空膠囊…凍結了傳統和現代社會掙扎尋找平衡點的那個時刻。」泰契爾在最後感性的告訴記者。

 

《高比猢猻樹》於11/1週五晚上十點首播,可於MOD CH.70、DishHD CH.330、VeeTV CH.501、中嘉CNS CH. 323等頻道收看,詳細播映時刻表請詳見頻道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