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綸鎂期待超現實即興表演風格

101
2013-07-05

從台片發春到針對全國中學生的國片影像扎根計畫啟動,新聞局的電影政策動作頻頻,似乎向觀眾宣告著台灣電影的復興運動已暖身完成,準備開始大步邁進。

此次的計畫啟動記者會邀請影壇備受注目的新生代演員齊力推廣國片,希望能夠透過他們年輕的活力帶動莘莘學子觀賞國片,包括人氣女星桂綸鎂、以《六號出口》首次躍上大螢幕的偶像男星阮經天、由資深攝影師轉換跑道的導演陳懷恩、以及國片市場少見的科幻片《穿牆人》導演鴻鴻、男女主角張永政與李佳穎等,最後,由師大附中美術班學生對這群台灣新生代影人的踴躍發問為高潮,預示了本次活動對青少年的高度魅力。

從桂綸鎂被現場學生輪番發問的盛況來看,她無疑是國內目前最耀眼的電影明星,也深受各方期待能夠成為台灣下一個國際巨星。當被問及為何要拍電影時,她回答:「太喜歡做這件事情了,能夠拍電影是最幸福的事」記者特別在會後跟她做了短暫的專訪,以進一步了解桂綸鎂的電影啟蒙經驗以及最新事業動向。

桂綸鎂談到從小爺爺就常會帶她和哥哥去看電影,不清場的戲院讓她能連看好幾部電影。學生時代因為演出舞台劇,漸漸培養看電影的固定習慣,不論什麼類型的電影她都看,從好萊塢商業片到獨立影片,最喜歡的還是得傷腦筋思考、帶來觀念衝擊的嚴肅影片。在法國交換學生期間,隨處可見的小電影院她都會走進去看,她說,法國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電影院裡都是銀髮族,很少年輕人,因為法國民眾從小就開始培養觀影習慣,即使到老依然會進戲院看電影。從觀眾到電影從業人員的轉折始於《藍色大門》的演出,她開始學會如何看電影中的燈光、運鏡等技巧,雖然失去單純欣賞故事的樂趣,不過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螢幕形象一向清新甜美的她對於演出角色的接受度出乎意料地大膽,驚悚片、科幻片、甚至需要吊鋼絲的動作片,她都十分願意嘗試,眼睛透出期待的光芒。

拍過電影也拍過電視劇,曾經拍過獨立樂團1976專輯封面的她會不會想要出唱片呢?桂綸鎂笑著說她其實已經出過兩張唱片了呢!她擔任封面人物的〈Late Summer of 1976〉以及《經過》電影原聲帶常被戲稱為她的個人專輯。她認為當她的表演工作達到最完美的狀態時,說不定她會想出一張為自己而唱的專輯。在林靖傑導演的《最遙遠的距離》之後,接下來桂綸鎂手上有三部即將進行拍攝的電影,一部將與德國女導演Monika Treut合作,另外兩部則是帶有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台灣電影,片中會有即興演出,希望能帶給觀眾視覺上的刺激,打破台灣觀眾對國片的刻板印象。她深信藝術的功能之一在於提醒世人要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而這種表演模式她一直以來都非常想嘗試。

訪談當中,我們看到一個七年級女生對電影的執著,桂綸鎂熱愛她的表演工作,也希望她拍的每一部電影都能帶給觀眾美好的回憶,透過電影,觀眾能夠感受世界上的每件事情,而不是過目即忘。對她個人來說,電影與人的關係緊密,能夠在電影中體驗別人的生活,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所得到的衝擊,是非常震撼的,就像在探險一樣。而走出戲院後又回到了現實,這種衝擊的過程是別的娛樂所無法取代的。

圖片說明:依序為《藍色大門》劇照(取自影片官網);《經過》海報(中映電影公司提供);《最遙遠的距離》劇照(取自「因為有您,國片起飛」部落格);「國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記者會」照片(中映電影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