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大師開講 鼓吹台藝大學生:拍板橋20年!

291
2013-07-05

侯孝賢導演本週二(1/4)親赴台藝大電影系,進行大師講座──「與學生作品對談」。一改前兩場從創作理念出發,侯導直接針對學生作品,悉心提點年輕後輩如何增進電影「技藝」的經驗談。



技藝,是講究技巧的身手,熟稔形式的藝術。「雖然最好的創作還是從內心出發,」侯導提醒,可是若尚未著迷任何想拍的人事物前,那麼請先訓練技術,因為「沒有技術,就是不行!」侯導斬釘截鐵地說。



這也是為什麼,前兩場講座侯孝賢先談自身《紅氣球》、《咖啡時光》創作理念,第二場解析費里尼、小津安二郎、柯恩兄弟等經典名作後,第三場壓軸他會親自觀賞《一天》、《低氣壓》、《不還》、《阿鳳》、《房間裡的戰爭》等五部風格迥異的學生作品,逐一提示──舉凡某場可精簡對話,去除字幕干擾,衣飾改變對照時間推移,刪去無謂場景……等非常「細節」的技術性建議。



侯孝賢直指:「最過癮的其實是細節」,因此他鼓勵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修剪,嚴格掌握細節,才能讓作品擁有與眾不同的「穿透力」,脫穎而出。



當然,大師談來輕如鴻毛,但此境界年輕創作者似乎多少感覺難以企及。


現實是所有能量來源



幸而,侯導自非省油的燈。近年他長期深耕電影教育,從光點師徒學苑、金馬電影學院、再到台藝大,侯孝賢顯然對年輕創作者的通病與質疑瞭若指掌,因此大師沒有賣弄詰屈聱牙的難懂學問,反真誠直率說:「我感覺,你們多拍片吧?」



「你們在台藝大,對板橋熟嗎?」簡單問題一出,大夥卻相識而笑。



侯導說,如果拍20年板橋會怎麼樣?因為常常觀察,才會愈有意思。尤其,現實就在眼前,「你們只看電影,只看網路,卻看不到眼前,」侯導語重心長表示,「其實,現實是所有能量來源。」



他說,有一位偵探小說家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住紐約,也專門寫紐約,寫了30多年!筆下最著名的角色是馬修.史卡德(Matthew Scudder),一位既酗酒、又頻頻戒酒;離婚、又再婚;年齡更從中年一路邁入老年的私家偵探,他的虛擬人生正與1970-1990年代的紐約城市一同脈動。



侯導更以自己為例。一個從小在城隍廟附近混,成天打架、看布袋戲、皮影戲、也看電影、看武俠小說的孩子,怎麼也沒想到長大會拍電影。但「這些影響了我,才有了能量」,有一天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擁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好好處理人的關係。這些現實的,生活的,街頭、廟宇、露天電影……都是我們最珍貴的文化,所有技藝創作的底蘊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