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平行戀人》獨特的影像語言與《等待判決的日子》兩三事

515
2015-07-12

今年台北電影節選映了兩部不容忽視的新導演長片首作,一部是查譚雅‧塔姆哈尼(Chaitanya Tamhane)在2014年威尼斯影展奪得「最佳新導演」與「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的《等待判決的日子》(Court),另一部則是阿迪亞維克蘭‧山古塔(Adityavikram Sengupta)在同年的威尼斯影展獲得威尼斯日最佳新導演的《平行戀人》(Labour of Love)。兩部作品都出自於印度新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同樣是對焦在當代印度社會問題的探索上(前者關注種族問題所衍生司法對基本人權踐踏的根源探索,後者探討的則是失業問題導致勞工為求生存所產生的變異生活),兩片雖是採取迥異的敘事策略與影像美學表達,結果卻是各自精采!

《等待》一片以激進民謠歌手被構陷教唆工人自殺的審判開始,敘事卻轉向被告律師、檢方律師與法官三人身分背景的鋪陳,帶出印度被英國殖民時期與獨立後在司法上新舊思維的落差,與典型方言家庭(傳統)和中產英語家庭(現代)之間複雜糾結的種族議題。印度境內種族眾多,相對上在宗教信仰與語言的使用上亦是繁雜,對異己的排他性,便成為族群之間紛爭的來源。片中被告律師曾在演講中提及幾個遭受異己人士隨意羅織罪名而反覆遭受審判的個案,長期受審所帶來的精神折磨,便是對基本人權的侵犯。這除了是言論與出版自由尚未受到憲法有效保障之外,更是源自於對不同種族與宗教信仰的異己排他性。片末收尾一鏡,法官獨自坐在遊樂園外的椅子上沉沉睡去的那一幕,更是對當今印度司法制度對基本人權尚未真正落實醒覺的最大諷刺。

相較於《等待》一片透過多線敘事的寫實基調來呈現共同核心問題根源的敘事策略,《平行戀人》更進一步省略對白而專注在影像美學的經營與開拓。在影片開場,導演便有意以女子穿梭窄仄巷弄的背影鏡頭(略去人物的表情情緒)來單純呈現人物日常生活的動作行為。隨後也以俯角鏡頭(同樣略去人物的表情)來呈現女子搭公車上班的日常行為。在這一系列的開場鏡頭中,導演已為全片影像語言定調,試圖略去人物表情上的情緒,而專注在人物行為本身的捕捉。

本片劇情十分簡單,在失業問題嚴重的西孟加拉邦,一對年輕戀人同居一室,女子白天上班,男子入夜後才上班,兩人各自分擔家庭雜務,唯有透過彼此留下的生活痕跡,才能感受到對方溫柔的存在。一天之中,只有在男子下班後而女子準備上班前的短暫重疊時光裡,兩人才能見上一面。影片前半段以男子的日常生活行為(同樣避除人物情緒)為敘事重心,透過大量的「特寫鏡頭」呈現男子晾曬的「衣物被巾」,與採買魚貨交易的「手」與「魚」。這樣的特寫鏡頭在影片前半段成為了避除情感成分的生活狀態呈現,一如對比接入女子工作時哪一箱箱等待被運送的貨物一般,生活僅是為了存在而存在。男子返家後吃飯、睡覺,而後有人打電話叫他起床。他洗臉完步出浴室,地上印漬水痕的「足跡」正慢慢蒸發消散。出門前,男子收拾晾乾的衣物被單,僅留一條「披巾」掛在晾衣繩上,將「鑰匙」藏在門窗縫隙間,便騎著單車出門上班。

影片居中段落,日夜交替之際,正是男女兩人生活交替重疊的片刻。此時導演運用抒情氛圍極為濃厚的配樂接連影片前後段落,橫移鏡頭呈現窗門上反覆掠過的光斑,強化了這層抒情氛圍的渲染。影片後半段女子返家後的大量「特寫鏡頭」呈現,至此,開始轉向成為了以物喻情的象徵,而非前半部所代表的單純生活狀態呈現,影像詩意的傾向,至此而生。

當影片後半段接續呈現相應前半段的「特寫鏡頭」時,影片前半段的特寫鏡頭開始滲透出一股相應的情感溫度,而這正是男女兩人用以維繫情感的生活痕跡,一如片中所呈現夜空中的一輪明月,明與暗的彼此覆蓋,正是彼此相生的一體兩面。影片後半段,女子拿取男子所放的「鑰匙」返家進門,收拾男子掛在屋內的長褲,補充生活所需的「糧食」,洗澡,睡覺。她從浴室踏出時,地板印漬水痕的「足跡」,相應了男子相同的生活狀態。早晨一通起床來電,洩漏了彼此依存習慣(原來男子睡覺時,是女子打電話來叫他起床的)。女子晨起做飯,「熱鍋上水氣逐一蒸散,金黃透亮油液入鍋,然後是魚」,並將做好的膳食裝入「便當」,供男子上班時攜帶。隨後洗衣掃地,收拾晾衣繩上男子為她晾乾的「披巾」,準備迎接上班前與男子短暫的相處時光。兩人相見場景儘管如夢似幻,卻仍是以分離為終結,其間過程,兩人繾綣情深的畫面,是全片唯一一次以人物表情來傳達感情的影像形式。

影片至此,所有的大量特寫鏡頭都得到以物傳情的相應回應,並從第一層避除人物表情情緒的影像建構,過渡至第二層以物喻情的詩意象徵。很難得的是,以首部長片而言,阿迪亞維克蘭十分清楚自己所欲拓展的電影語言為何(儘管近似於布列松以精簡的局部特寫鏡頭傳達人物內在情緒的影像形式),並且以此影像形式堅持至全片的最後一刻,著實令人敬佩!今年有幸看到兩部印度新導演的作品,各自在內容深度與影像形式的開拓上,展現出不凡的格局與對藝術的堅持,不禁汗顏台灣近年來新導演普遍積弱匱乏的影像開創力與文化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