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女招張.十足經典

專訪2013女性影展總監羅珮嘉

425
2013-09-16

女性影展二十年了!一九九三年,導演黃玉珊策劃了第一屆女性影展,成為亞洲第一個女性影展。放映場地從早期在藝文中心播放 VHS 錄影帶,並歷經幾家藝術電影院,直到今日已成長為一個在影城播放為期10天檔期的規模,同時在全台巡迴,讓臺灣各地觀眾欣賞女性電影的中型影展。
女性影展的主題隨著台灣性別議題的脈動,也在幾乎以「男大師」為主流的台灣電影圈,引介一些大家較不熟悉的重要女導演,例如芭芭拉漢默(Barbara Hammer)、莫妮卡楚特(Monika Treut)、崔西莫法(Tracey Moffatt)、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安妮華達(Agnes Varda)等。同時,女性影展也持續鼓勵年輕創作者,每年在徵件作品中皆可看到多元的類型,橫跨劇情片、紀錄片、實驗短片、動畫片、歌舞片等,更可見到國內大學生或研究生精彩的畢業作品。
二十年了,女性影展幾乎每年都在自問:影展的意義是什麼?女性影展如何定位?現在,以「女性」為名的電影是什麼意思?歷屆策展人帶著這些意識,各自帶出了紛陳的女影面貌。
今年,女性影展的主軸是「貳女招張.十足經典」,擴大單元的豐富性,量身打造「在邊緣漫舞」、「家的變奏曲」、「當代女性新思潮」、「酷兒浮世繪」、「她們的故事:傳奇女人」、「跨越20.經典獻映」、「影像之眼.台灣之窗」等七個單元。《放映週報》特別專訪了總監羅珮嘉,請她為讀者簡單的整理了女性影展二十年小史,也介紹了今年的影展特色與精彩影片。

 

今年是女性影展二十週年,為何選擇用經典片來慶祝這個時刻?

羅珮嘉(以下簡稱羅):前幾屆的理事長和策展人都希望利用二十週年的機會,讓大家重新看見二十年來女性影展做了什麼。女性影展也反映了台灣的整個女性成長史,從此來看,二十年可以看出很大的變化,我們也希望重新檢視女性影展的定位,在這個承先啟後的時間點,我們要創新,但也要不忘初衷。

女性影展的籌備過程一直很艱難,如果說二十週年有什麼不能錯過的,是希望年輕人也來看到過去未能參與的歷史,我們邀請觀眾來一起回顧女影的歷史,一起決定女影未來的定位。

請就主題、編制、規模,和我們聊一聊這二十年來女性影展的變化?

羅:女性影展在草創時期其實目的很純粹,創會理事長黃玉珊導演希望給女性藝術家們一個創作平台。初始的女影以議題為主,表演為輔,最早的走向就是提倡兩性平權──一九九三年,台灣發生鄧如雯殺夫案,由於鄧如雯長期承受丈夫的暴力虐待,求助無門,以致犯下此案。事件過後,引發社會討論,婦運團體亦開始催生家暴法的訂立。對應這個社會氣氛,女性影展也關注家暴議題,從女性自身安全保護開始,而後是女性的工作權,簡而言之,女性影展一開始都在爭取權利。

中期,整個影展走向開始從兩性平權轉變到性別認同,多元族群權益的意識也開始萌芽,情欲的流動,身體的展現,意識上從保護女性的身體到如何展現女性的身體,探問女性能否裸露?能否用身體呈現美?這時也漸漸增加了男性策展人與顧問。我們討論的是女性的自主權,power 開始出來了,而不只是被動地希望被保護。二000年,葉永誌的事件發生後,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非主流的性別氣質。有趣的是,這時期有許多探討台灣傳統習俗與性別的關係的電影,特別是女性受到不公平對待的部分。影展在映演規模上也有了轉變,早期在比較陽春、小小的藝文中心放映,如皇冠藝文中心、帝門文教基金會、誠品敦南店等等,中期開始有策展人前瞻性地決定女影應走向專業的影像規格,從早期還是放 VHS 的時代,到中期 DVD 的出現,慢慢往膠捲、數位等放映規格邁進。放映地點也轉向總統戲院、真善美、絕色影城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反映女性影像學會畢竟是學術單位,有其一定程度的論述必要,所以影片放映之餘還是要維持映後座談,映前講座等特色。

二000 年中期之後其實是個轉折,當時的策展人認為推廣女性影展必須重視宣傳,吸引觀眾,觀眾來了,大家也才會知道女性影展是什麼,所以開始有了比較大型的記者會和系統性的人事規模,為接下來的影展制度建立了滿好的基礎,之後的影展都有比較多活動和廠商贊助。近年,戲院穩定了,議題也越來越寬廣,外籍配偶在台灣的處境也在此時開始出現,我認為這一塊已經快成為女影很重要的主流議題,這兩年也逐漸有外籍女導演自己拍自己的故事,這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反倒是兩性平權的題材變少了,台灣女導演的創作風格越來越多元,早期幾乎只談女性或母性,現在則什麼都談。

我們現在的定位是,女影是大型影展,核心主軸在於長遠的影響力,影展十天就結束了,但怎麼去發揮影片的影響力?今年的「經典獻映」單元中的電影有很多至今仍會被談論傳誦,其他影展也許也可以討論二十年前的經典與大師,但我們可以在女性影展裡跟著台灣女性的歷史一起走。我很希望今年如果擴大舉辦,明年就可以做小一點,二十週年也是重新思考的時刻,回歸本質,我們有沒有做小或再精緻的可能。

這幾年其他大型影展都有規劃性別單元,也都相當受歡迎,妳們如何區別自己的特色與定位?

羅:我們在選片時就會碰到這個問題!其實每個大型影展都會規劃性別專題,而且票房都不錯,我們幾乎都在跟每個影展搶片子!目前對我而言沒有標準答案,其實我自己很想做純粹以同志為主的影展。就我的觀察是,其他大型影展的性別片以男同志題材居多,強調情欲流動。但我們的主軸還是在女導演,女同志或跨性別居多。類型上也一定為紀錄片和短片釋出保留名額。我們希望可以找到更深更難的片子,有知識性的傳達,涵蓋線上學術論述所關注的主題,也結合校園內的座談,不能只看電影,這樣才有意義。但我的確會擔心搶不到好的性別大片,像今年的「酷兒浮世繪」,其中的《女孩轉個彎》(Kiss Me (With Every Heartbeat) )就是部很好看的拉子商業大片,我花了很多力氣說服對方,也花了不少版權費。討論女職籃球員的《我的籃球夢》(No Look Pass)也因為版權費的問題今年才談成。

這兩年出現了「家」的單元,是順應近年關於反迫遷,同志爭取婚姻權的潮流?

羅:今年,理事長本來要談家國女人,也是朝這個大方向去徵件,後來在選片看片的過程中,發現這個題目太大了,哪一個女人的故事和家、國無關?今年關於「家」的電影很多,所以我們將之集合才提出這個單元。我們定名為「家的變奏曲」,是希望大家看到家的議題正在變動中。例如《拭去眼淚》(The Woman Who Brushed Off Her Tears)是關於戀母情結的電影,劇情有點複雜,不好好拍很容易變「風水世家」。但導演處理得很好,整個節奏詩意而唯美,我在裡頭看到原來家的樣貌、家中的情欲可以如此複雜。《柬埔寨好好拆》(Even A Bird Needs A Nest)則非常適合經過大埔案後現在的台灣人看!而在原本的家國女人主題中,因為「家」被拆成另一個單元,我們就再闢了「傳奇女人」的單元,片單也都非常精彩。其中最強的片子應該就是《漢娜鄂蘭:真理無懼》(Hannah Arendt,瑪格麗特馮卓塔導演),重量級導演拍攝重量級知識份子。


《柬埔寨好好拆》海報。

 《拭去眼淚》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今年沒有焦點影人單元?

羅:去年的茱莉‧蝶兒太強了,今年總不能找個比她弱的。我們本來也想找大導演,後來又覺得二十週年好像不太適合做焦點影人,此時應該是眾星雲集的回歸時刻,所以我們讓很多焦點影人回來。在今年的片單裡,光「跨越20.經典獻映」單元就有好幾位大導演,例如安妮‧華達、薇拉‧齊蒂洛瓦、莒哈絲、瑪格麗特‧馮卓塔,我們認為這樣規劃比單做一個焦點影人來得有意義,這些經典電影都是不會被時代淘汰的作品。我也私心推薦觀眾可以先從今年的經典單元開始看。我們請每屆策展人挑選當屆對他們而言最難忘的三部片子,然後再從三部中挑,再找國外影人的聯繫方式,最後再依拷貝的狀況,版權的費用而定。

今年非歐美籍的電影比例很高,甚至可以看到立陶宛或喬治亞共和國等較少見的電影,是刻意挑選的嗎?

羅:其實這兩年的影展的確出現越來越多非歐美國家的片,但今年我更看到了以前不曾看過的國家的電影,而且非常迷人!例如立陶宛的那部紀錄片《小大人聊正事》(Conversations On Serious Topics)便非常好看,這是一部沒有外景、道具、風景、特效,卻極富戲劇張力的作品。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角,拍攝他們對人類、孤獨、愛、上帝等議題的看法,十分突出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個性。以及來自喬治亞共和國的開幕片《攝影中,請微笑》(Keep Smiling),也許在我們的印象中,喬治亞可能是貧窮邊緣的小國家,而台灣其實也是小國家,一直希望能走向國際,我們應該可以和這些所謂的小國做一些有趣的交流。前幾屆的開幕片都是大國的片子,我們每年交流來交流去不是韓國就是日本,因此我希望找這些國家的影人來交流,嘗試一部反其道而行的開幕片,《攝影中,請微笑》描述十位已為人母的女人的選美比賽,十分有趣,拍得非常好,也代表喬治亞角逐奧斯卡外語片。

今年台灣徵件的影片主題大概是什麼走向?

羅:今年的台灣片有兩種,一是徵件單元,影人投件,我們甄選,最後選出十七部電影。另外有四部放在非角逐單元,是我們根據議題去邀請而來的,包括《卵實力》、《幸福快遞》、《候鳥來的季節》(2012)、《原來你還在》(2013)。這次的台片單元我們定名為「影像之眼.台灣之窗」,今年的片幾乎都在處理大環境的現象,像《失婚記》就是新移民導演阮金紅拍自己離婚後的生活,自己詮釋異國婚姻。這些電影藉由影像讓我們看到台灣人現下的生活,我認為影展的國片單元不該是競賽片收攏在一起而已,更希望可以帶著一些視角去關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學生作品變豐富了,都拍得還不錯。年輕女導演越來越不悲情,也不會只關注女性處境。

 


《卵實力》劇照。

張本渝記錄自己進行「冷凍卵子」過程的《卵實力》應該會引起不少討論?

羅:《卵實力》引起我不少思考,也許是因為年紀的關係,我看完電影後開始想,也許不靠婚姻,不靠男性,我都可以自己來,如果現在不想生,也可以冷凍卵子未來再說。我覺得這是很值得討論的,科技和生育的關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議題非常重要,僅管有爭議,但可以在影展現場討論 。

 

「貳女招張.十足經典」策展人私房推薦片單:

「酷兒浮世繪」:這個單元的每一部片都推薦!

 

 

「在邊緣漫舞」:《90分鐘》(90 Minutes

伊娃.索爾豪格 Eva SORHAUG
2012
|挪威Norway|劇情片FictionColorDCP90 min 

這部片的影像陳述非常直接。挪威女導演伊娃.索爾豪格(Eva Sorhaug)以男性角度去拍男人實施性別暴力前在想什麼,甚至過程中在想什麼。這個劇本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導演認為挪威給人的印象是擁有高度文明、數一數二的福利國家,然而,在美好的表面下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現象,尤其是家暴的問題。經過訪問調查,導演將主題聚焦在暴力事件發生前的九十分鐘,這些男性到底在想什麼?

 

「在邊緣漫舞」:《尋找依蓮娜》(Elena

佩特拉.寇斯塔 Petra COSTA
2012
|巴西Brazil|紀錄片DocumentaryColor, B&WBD80 min

這是一部有趣的紀錄片。年輕巴西女孩依蓮娜抱著夢想前往紐約,希望成為電影演員。她拋下軍事獨裁期間躲躲藏藏的童年陰影,離開了家鄉和當時 7 歲大的妹妹佩特拉。二十年後,佩特拉也成為演員,追尋姊姊來到紐約。憑著僅有的家庭錄像、剪報、日記和些許信件為線索建立姊姊的形象,然而當佩特拉終於在一個意料之外的地方找到依蓮娜時,才發現了真相……

 

「她們的故事:傳奇女人」:《消失的巨星:索雅德霍斯妮》(The Three Disappearances of Soad Hosni

拉妮亞.史坦芬 Rania STEPHAN
2012|黎巴嫩Lebanon|紀錄片DocumentaryColorDig­
iBeta70 min

這部片很難,但也非常有趣。索雅德霍斯妮是埃及影史上最受推崇的女明星,美豔又具神祕感,導演拉妮亞.史坦芬(Rania Stephan)利用她從 60 年代至 90 年代曾經演出的八十幾部電影作品,以蒙太奇手法剪接串聯為一部劇情片,用她的電影敘述她的故事,從成長背景,當明星的過程,到成名,至最後晚景淒涼。從頭到尾沒有新拍攝的影像,導演認為用處理影像的形式創作,是因為觀看也許可以讓索雅德重生。這部片的剪輯功力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