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獨立片商總體回顧之一

──專訪CatchPlay發行企劃艾爾

192
2009-01-16

190期的【放映頭條】專題「2008低票房高口碑獨立影片一覽」,為讀者精選推介了十多部由台灣獨立片商引進的「藝術電影」。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在台北市上映期間,都慘遭票房低於30萬 (觀影人數少於1300人) 的命運;不過,幾百部電影當中,也有許多成功的例子,例如CatchPlay所發行的《搖滾啟示錄》。這些作為中介的發行片商,必須從各國、各國際影展中蒐羅出好電影,再與八大片商卡位爭取檔期、或進入專門經營藝術電影的戲院 (如真善美戲院、長春戲院、光點電影院)。在宣傳經費不多、人手不足的情況下 (再加上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胼手胝足的各家獨立片商如何經營品牌、操作發行、尋找觀眾呢?2008年國片正夯,對於台灣電影現象的討論從學者論壇、網路BBS站、到電影愛好者抽菸閒聊的場合都不絕於耳;因此,【放映週報】也將製作一系列專題,趁機將獨立發行電影也一併帶入視野,近期將深入採訪國內各大引進藝術片的獨立片商,為您做完整的回顧與檢討。

對處於電影產業鏈結最下游的觀眾而言,觀賞電影從來都不是一件能夠自由選擇、掌握的事情。自從90年代取消拷貝進口限制、大舉開放好萊塢影業進入以來,90年代末到2000年,台灣的藝術電影市場大約只有春暉電影公司獨佔一方 (可回想令一代電影青年們念念不忘的「絕色影展」和「春暉電影台」),以及學者電影公司;在那 (春暉倒閉) 之後,現今市場上為觀眾所熟悉的發行公司,如「海鵬影業」才紛紛冒出。正是因為擁有如此多元、各式各樣的發行公司,台灣的觀眾才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然而,如果在一片不景氣中台灣藝術電影的市場漸漸萎縮而導致獨立片商生存不易,那麼,我們勢必面臨另一種電影寒冬。

本期【放映頭條】單元,首先為您專訪CatchPlay (威望國際) 的發行企劃艾爾,暢談去年高潮迭起的發行經驗、對台灣電影市場的觀察、及未來規劃。CatchPlay這間專營線上娛樂平台的公司,是威盛集團的關係企業,近年推出的線上租片服務引起了一陣不小的影視出租業革命,也顛覆了台灣對於著作權法的認知。2008年初,CatchPlay更奮力挺進電影發行市場,引進了不少又新奇又好看的電影。擔任發行企劃的艾爾奉獻電影產業已十餘年,除了現任發行企劃之外,他寫過書 (時報出版的《驚悚100》)、當過記者兼影評人、也跟拍電影。以下帶您深入了解。

請先談談「威望國際」(CatchPlay) 去年開始決定做電影發行的策略性轉折。

艾爾:「威望」一開始的設定是一個線上租片的平台,或是對於一個接觸過這個品牌的人來說對它的印象都是線上租片的平台。我前年 (2007年) 十月進來之後,因為我本身電影發行背景的關係,對公司提出一些想法,我們覺得可以往電影事業與發行這方面試試看。我們第一部發行的片子《末日危城》(In the Name of the King: A Dungeon Siege Tale) 本身雖然拍得不是很好,它是一部暢銷電玩改編的電影,但是有著史詩的格局,演員是最近頗受年輕人歡迎的動作明星傑森史塔森 (Jason Statham) 主演,因此意外地衝出很好的票房。這件事情多少讓我們的總經理、公司同仁們看到一些新的契機。其實,線上租片漸漸會碰到一個瓶頸,就是它的時機還沒到像美國「Netflix」那樣蓬勃。大家雖然已經習慣線上租片的通路,但是以台灣的網路跟實體情況,不要說像美國的Netflix跟百視達各分一半租片市場佔有率,要到達三分之一市佔率也都還有一點努力空間。因此,我們反而發現院線的獲利可以是更快的。我們總經理張心望先生認為,線上租片是一個要長期經營的事業,因為有一天它一定會發展起來,也是一個絕對划算、絕對有道理生存的行業。線上租片有一點像基金投資,每個月獲利雖然比較少,但說不定有一天等潮流一到它就爆紅起來;電影發行比較像股票,如果一部片起來就是漲停板,相對地風險也很高,可能下一部片就完全垮掉。對我們這樣一個企圖掌握內容產業的電影公司來說,兩者都需要兼顧,因為經營下游的租片其實比較吃力,畢竟片子版權握在人家手上,買片的過程中就會被別人撥一層皮;當我們有自己的電影時,自己發行、在線上出租自己的片子,就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當我們做到像《世紀交鋒》(Righteous Kill) 這樣的熱門電影時,出租率就會大大提升,因為只有我們這邊可以租得到。我們的特色之一是:我們的新片在亞藝、百視達保證租不到,看起來是一個市場區隔,但其實我們會進到其他的連鎖店和中南部的小店,這部份反而比亞藝、百視達回收更高,我們在這一塊的營運相當不錯。至於你提到有關線上租片合法性的疑問,因為我們和得利之間的權利官司還在審理中,我們不便多談細節,但我可以確定只要不牽涉盜版,我們經營的線上租片通路絕對是合法的,這點我們絕對站得住腳。


威望在2008年總共發行了幾部電影?

艾爾:院線部分應該是12部!平均幾個禮拜到一個月就會有一部。以去年的電影發行經驗來說,有一點像是坐雲霄飛車。2008年我們是初踏入這塊市場的新鮮人,雖然我從事電影行業也有十幾年的經驗,可是真正去操作一部商業大片的發行卻是第一次。我過去的經驗是以國片或藝術片為主;商業大片的操作跟藝術片是完全不同的。如何把一部電影最通俗、最商業的賣點抓出來,然後強打、強力行銷,讓所有人都知道,目標是所有的觀眾,這就是商業電影行銷的訣竅;可是藝術片不需要這樣,它的對象是小眾,因此只要瞄準你的目標觀眾。不過,商業電影還是會有區分,比如《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 的觀眾以女性居多,但也不能只靠女性,而是要把女性的男朋友們也拉進來。



要如何抓到電影最通俗的賣點,是我在這邊學到的技巧,當然現在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可以談幾部去年電影發行比較成功的經驗。威望去年也發行了不少藝術片,就可以比較自由地揮灑,比如說《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或是《黑書》(Black Book),我可以比較深入談電影本身;對於商業片的例子,觀眾要的其實不一定是一部好片,他甚至已經知道了它是一部無腦娛樂片也覺得「why not?我就是要看這樣的電影。」但是,還是需要一些包裝來呈現電影的質感,讓人進戲院時不會感到丟臉,像在看色情片那樣。因此,在包裝商業電影的時候,我們都不會強調影評,這跟藝術片的行銷很不一樣,藝術片一定是聚焦影評、參展記錄、名人背書之類的,商業片不會採取這樣的作法,因為這些東西對商業片的觀眾來講沒有太大的意義。



去年發行的第一部片《末日危城》,它是一部奇幻片,吸引了非常多青年觀眾,但是網路上一片撻伐之聲,讓我們覺得很無奈,因為當時手上握有的片就是這一部。第二部片是《第一滴血4》(John Rambo),這部片被一些人評為無腦大片,可是我覺得它是一部除了娛樂效果外、質感也很好的電影,可以說是今年最棒的動作片之一。可是,發行過程中碰上一些版權問題的官司糾紛,最後終於可以上映時,宣傳期卻只有七天,不過還是衝到一千萬票房的成績。除了影片本身幫了很多力量,我們上映前一週全力衝刺的行銷也有一點幫助,《第一滴血4》算是威望去年發行成績最好、目前為止票房成績最高的片子。還有,艾爾帕西諾 (Al Pacino) 的《死亡倒數88分鐘》(88 Minutes),類型是驚悚片,雖然有艾爾帕西諾很不錯的演技,但劇情張力不夠,不能算是一部頂級的商業片;可是它的票房還是很不錯,在暑假檔期把握了基本觀眾群。暑假檔期的另一部是《玩命追緝》(The Bank Job),這部電影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雖然它也由傑森史塔森主演,可是它非常精彩好看、很有質感,故事由真實故事改編,敘述一件搶案,可是它並不誇張,內容牽涉到政府的黑幕、大陰謀,讓人覺得震驚、嚴肅,卻又不失娛樂效果。不過,《玩命追緝》在暑假推出並不討好,可能因為碰上《赤壁》(那一週的票房幾乎都在《赤壁》上),不過它最後的成績還是不差,我想原因可能是明星加上它的片型,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然而,《玩命追緝》已經算是這幾部之中票房比較差的片子了,我們慢慢嗅到:在商業片的邏輯中,口碑的影響力其實不大。



在台灣的商業電影市場裡,口碑再好的電影要在第一週票房平平之後反轉局勢的例子實在太少了。最近,第二週反過來比第一週好的電影,像是《P.S我愛你》、《暮光之城》(Twilight),都是女性觀眾發威,青少女觀眾知道之後全部湧來看。這兩部片都是國內一家資深片商「龍祥」發的。很多電影靠著觀眾的口碑延燒,但我發現去年唯一靠口碑大幅度回升的電影就是這兩部,而且非常明顯地都是以年輕女性為對象。可能的關鍵原因在於:動作片的口碑再好,作為主要觀眾的男生族群可能並不是那麼相信口碑,口碑對陽剛的男性觀眾而言可能並不是一個賣點;以女性觀眾為主傳出去的口碑,可能一個女生跟她的朋友說:「這部電影超感人的!」第二天她們就一起去看了,或許這的確跟性別特質有關。因此,我們也在思考未來進一些可以讓女性口碑發酵的電影,因為2008年無論是《慾望城市》、或是梅格萊恩演的《女人至上》(The Women) 票房都很好,加上它們號召的對象是熟女觀眾 (《P.S我愛你》、《暮光之城》的女性觀眾比較年輕),熟女、上班族女性觀眾的感染力很強,口碑是一波帶著一波的,所以票房幾乎都沒有下降。


但是,這樣的片型也有失敗的例子,比如說徐克的《女人不壞》在台灣的票房很差。

艾爾:對,《女人不壞》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是:女孩子喜歡看的電影多少還是要保持時尚的感覺,而國片、港片對於都會女性來講距離比較遠,她們會覺得洋片比較「hip」、比較前衛,或是有她們熟悉的明星。對熟女觀眾而言,梅格萊恩跟莎拉潔西卡派克是同齡的人,可是桂綸鎂、周迅,她們覺得那是小朋友的偶像。雖然《女人不壞》的題材看起來吸引的是同一批熟女,可是因為國別、明星的差別,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電影反應很兩極:好的話票房可以衝到三四百萬、甚至是一千萬;壞的話三十萬以下,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一旦它不是可以在市場上成功的那個類型,它可能會掉到谷底,意即已經沒有中間票房的分佈區了。以前景氣比較好的時候,位於中間的票房大概一兩百萬左右,可以卡中間位置的電影還蠻多的。這樣的兩極反應,就電影內容本身的好壞強度其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去年我們學到一個教訓:我們預計的幾部中規模發行的電影,最後票房卻是小規模。比如說,《愛情智囊團》(Smart People),它的卡司不錯、廣告不算特少,甚至是在耶誕節這個很理想的檔期,又是那個檔期裡唯一比較能吸引女性觀眾的電影,裡面的主角是一個很自負的大學教授,他們全家都是高智商的天才,可是他們對於生活、愛情卻是毫無訣竅,甚至是弄得一團糟。它是一部很有啟發性的輕鬆喜劇,可是在耶誕檔期卻被完全被大片的聲勢衝散掉了,它的總票房比只排了一個廳的《黑書》都不如。另一部走溫馨愛情路線的《老爸行不行》(Dan in Real Life) 也非常好看,主角是茱麗葉畢諾許和史帝夫卡爾,是一部在娛樂性之餘也頗有內涵的電影,可是票房也是不行。我發現:在這一連串檔期裡,如果是中規模發行、沒辦法有大規模的宣傳,加上片型跟其他電影無法區隔開來,就會很難行銷或引起注意,票房一下就落到底層。這幾部是下半年在院線票房上比較失敗的例子。其中,還包括《黑幕謎情》(Eastern Promises),雖然這部片子已經是這幾部之中票房最好的了,可是無論以驚悚片類型、導演、卡司的號召力來說,我原本都覺得應該可以更好。我發現:大導演對現在的觀眾而言其實沒有太大的號召力,只能轉而走影癡路線。除此之外,《黑幕謎情》也是一部很難定位的電影,稱它為驚悚片不夠貼切,說是黑幫片的話就更非主流了……。這部片據說曾有其他片商有意引進,但始終只聞樓梯響,經過一段時間,我們覺得此等好片不容被忽視於是引進,但反應卻沒有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雖然它的口碑真的很好。


經過了一年的發行經驗,您對於台灣市場有觀察到什麼特殊現象嗎?

艾爾:經過這一年跌跌撞撞的訓練,有非常成功的例子,也有很不可思議的失敗例子。成功的例如《世紀交鋒》,在《海角七號》票房大紅的那段期間,幾乎所有的洋片都掛掉了,而它是最賣座的西片,甚至贏過八大片商的電影,像是《巴比倫密碼》(Babylon A.D.)、《無聲火》(Bangkok Dangerous),並且衝到了一千萬的票房,兩個老影帝 (勞勃狄尼洛、艾爾帕西諾) 有這樣的成績算是不錯了。所以,慢慢地摸索出一個公式:某些中規模的電影是沒辦法操作的,因為觀眾已經沒有額外的閒錢去看第二喜歡的電影,只能選擇最想看的電影,之後就算意猶未盡也不會再看第二部,因為沒錢了。只要沒有辦法到達那個等級的電影票房都會很慘,落差非常大,這個現象是以前沒有的。



去年很大的意外的收穫是:雖然我們操作成功的電影比較偏向陽剛,但藝術片的票房成績也滿好的,幾乎都是當週的冠軍。比如《搖滾啟示錄》票房已經破百萬了,在藝術片的年度排行檔上至少也有前五名;《黑書》雖然在信義威秀上映一週就不得不下片,但是票房不錯,而在長春戲院也以單廳之姿擊敗了其他藝術片的票房,並蟬聯了整個十二月的藝術片票房冠軍。因此,藝術片反而會是一個我們未來並行的主力,像《黑幕謎情》這樣的電影就以藝術院線的方式來操作會更保險,一方面投入成本比較少,另一方面可以讓所有想看這部片的觀眾還是看得到。至於商業片則以大片的方式,採取娛樂走向,這可能是我們未來會區隔出的方式。



因為我們的社會趨向M型,我們之後就還是會兩個方向並行。愛看好片的人還是存在,我們不能因為幾部好片的失敗就放棄,而是操作方式上會更保守一點,讓票房集中在某一兩家戲院,真的想看這部電影的觀眾一定還是會去看。商業大片的部分我們也一直在調整,希望能引進更多娛樂效果強、質感又很好的電影。


除了您提到的比較M型化的社會趨勢之外,對台灣整體的電影現象有沒有什麼觀察或心得?

艾爾:我覺得2008年是充滿票房特例的一年。無論是《海角七號》、或是幾部國片突然竄起來等個案,都難以用一個現象來概括。以國片這件事情來說,我看到的成功例子是某種族群力量的操作成功,而不是整個國片的興起,雖然看起來國片的產量變多、戲院的期待度變高,可是真正票房上成功的只有《海角七號》、《囧男孩》、和《一八九五》;其他的票房依然慘掛,程度跟以前一樣慘,像是《停車》、《渺渺》、或《愛的發聲練習》。我並沒有看到國片要起來,雖然大家都在講,因為,假如國片真的要起來,不會像現在這樣。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某種對特定族群的有效操作,可是這種效果並不是去年才發生的,之前的《無米樂》也是用同樣的方式來操作,證明了這種方式是有效的。《無米樂》比較吃虧的地方在於它是紀錄片形式,可是它帶動了本土族群的認同,同樣的方式若用在商業片上當然會乘以好幾倍的效果。《海角七號》就是同等道理帶起來的;《囧男孩》可能是唯一被《海角七號》氣勢庇蔭到的國片,因為在那樣的氛圍下,突然間大家覺得國片很好看,所以很多人去看《囧男孩》。事實上《囧男孩》真的很好看,所以成就了兩部非常好看的國片,可是,我覺得這兩部都是特例,如果《囧男孩》不是這個時間上映,而是另外一個時間,它可能又是一部被淹沒的國片。



我認為並沒有所謂真正有效的方式,即用類型來推斷一部電影賣不賣座的關鍵;怎麼去操作電影的賣點還是成功的關鍵。現在推行電影的守則是:你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標觀眾是誰,無論是藝術片或商業片,無論任何行銷宣傳手法,都要朝他們的喜好去做。《海角七號》就是做到了這一點,從這一點出發後,它可以產生很大的擴散效應。在今年的市場中,如果你只是一部很普通的商業電影就會很慘,因為沒有辦法像過去那樣保有一定的基本盤票房。今年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基本盤消失了,「一部好萊塢電影推出來一定可以賣到一百萬以上」那種定律消失了。就算是八大發行的好萊塢電影,還是有可能在一百萬以下,像《羅丹薩的夜晚》(Nights in Rodanthe) 就很慘,雖然在美國的票房很好。去年比較成功的例子,扣除那些鐵定會賣的,像是《神鬼傳奇3》(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 和《媽媽咪呀》(Mamma Mia!) 就是那些靠著女性觀眾口碑扶搖直上的電影,我發現女性觀眾,尤其是成熟的女性觀眾,在票房的行動力上比男性強,因為異軍突起的電影主要觀眾都是女性。也許因為經濟不景氣的關係,男性反而把荷包看緊、在消費上比較保守,造成一些動作片都垮了。整體來說,要非常清楚自己的觀眾是誰才是致勝的法則,因為現在的電影已經沒有基本盤了。


選片的方式上,您怎麼判斷一部片的市場潛力?剛才提到的兩個操作方向,在這樣的綱領之下怎麼區分或選擇?

艾爾:這個比較是經驗談,需要長期觀察市場,分析受歡迎的、成功的例子、或是異軍突起的例子,再歸結出可能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每一部電影的成功我們都要拿來研究一下,所以,當我對老闆提出買某部片子的建議時,我都會引用很多例子;可是,電影票房的成功或失敗很難有定論,一直有很多例外。但基本上,只要掌握了這個東西,加上對市場夠了解,在選片上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失誤。畢竟,一部電影的票房成功並不是這麼單純的東西,裡面包含太多元素,以及操作行銷的方式,這些都會歸納在我們的判斷之中。


2008年發行的電影中,有沒有一個比較系統性的趨向或類型?

艾爾:2008年是探索的一年吧!片型可以說包羅萬象,雖然目前看到的大部分是動作片,但也有一些非主流的電影或愛情片。接下來,會有一些瞄準奧斯卡獎項的電影,我們已經買進了《力挽狂瀾》(The Wrestler),是今年威尼斯金獅獎得主。這部片子其實很難操作,可是我從開拍的時候就非常注意這部片子,因為導演是阿羅諾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的關係,他拍的《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 我很喜歡,所以我很注意這位導演的新片,這部電影可以算是他重攀高峰的作品。《力挽狂瀾》的男主角演得非常好,而且劇情不是單純敘述摔角的暴力美學,而是關於一個曾經風光的摔角手經歷人生低潮的經過,他曾經墮落、火爆,等到他的親人和愛人都離開他之後,他重新振作、重新跟女兒建立親情,想要重新站到舞台上證明他還是一個男人。勵志、愛情、加上親情,感人程度的爆發力相當驚人,它絕對是一部非常有撼動性的電影,我很看好它的口碑,但是票房還是有挑戰性。另外一部《浮華一世情》(The Duchess) 是我們去年就已經押寶的電影,雖然今年奧斯卡會不會得很多獎還是未知,它還是一部很有質感的電影。它是一部十九世紀講貴族夫人故事的宮廷古裝電影,主角是綺拉奈特莉,這部電影引起廣泛討論,因為主角的命運有點像是黛安娜王妃的翻版,無論是婚姻上、受民眾歡迎的程度、還是她對時尚的品味等等,彷彿一個古代版黛安娜王妃的故事。未來會有非常多不同類型的電影,藝術片的部份也會更廣,我們買進了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新片,卡司請來了小田切讓,講一個夢中夢的故事。


目前威望曾經發行過亞洲片嗎?

艾爾:2008年的確沒有,都以外語片為主。可能是因為我們必須跟著美國的映期;2009年我們有了比較多餘的力氣,也讓戲院相信我們有能力去推行各種類型的電影,所以我們去年秋天參加釜山影展之後,也引進了一些亞洲電影,因此2009年上半年就有不少亞洲電影。包括一部金城武和松隆子主演的電影,它是奇幻的題材,金城武演的角色有點像是蒙面俠蘇洛,特效和劇情都相當驚人,是近期我看過最精彩的日本電影。還有一部在東京影展上被觀眾票選為最佳影片的電影,由妻夫木聰主演的,故事是真實事件改編,講一個小學老師帶一隻豬到班上跟同學一起上課,最後非常感人,也和生命教育有關。


威望作為一個品牌,和台灣其他的獨立發行片商有沒有什麼不同?

艾爾:跟其他獨立片商比的話,我們算是比較敢買成本高的商業片的。因為台灣獨立片商中真正會買大片的人不多,因為台灣獨立片商比較容易生存的還是發行藝術片,因為成本小、容易回收。大片買片的成本砸下去,也要有相等的行銷預算,所以,沒有一定財力的話很難做。也有一些發行商會投資大片,例如龍祥、學者、甲上、山水等等,也是屬於會發行商業片的獨立片商,偶爾會有一些搶片子的問題,但我覺得我們的品味比較獨特一點,可能他們覺得絕對會賣的電影,正好都不是我們特別感興趣的電影。



這可能是判斷市場的方式不同。對於比較資深的片商來說,他們不一定非常了解這個市場,所以他們買片的方式是:我要最大的片子。對我們來說,最大的片子並不一定是票房保證,而是有獨特賣點的片子會更有機會,所以標準、品味並不一樣。比如說,藍波《第一滴血4》對資深片商而言可能是一個過氣的東西;比如說,去年在坎城我們買了《真愛抉擇》( Two Lovers),瓦昆菲尼克斯跟葛妮絲派特洛合演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我覺得拍得很動人,很少看到這麼細膩動人的愛情故事。我們在第一時間就把它買下來了,也沒有考慮很多,我們拿片是很快的一件事情:兩個人討論、OK成交,而不用召開大型會議討論表決什麼的。



電影這個東西很主觀,喜好也很難反應市場,可是我們主要的目標就是市場,意即計算一部片可以達到多少票房、要用多少價錢去標。若被哄抬到超過某個價錢,我們就不會去硬標,即使非常看好某一部電影。例如《玩命快遞3》就是一個例子:當然我們對那部電影很有興趣,因為一直都在推行傑森史塔森的電影,可是這部片的價錢實在超乎台灣市場可以承受的程度,所以我們就放棄了。我不知道這樣的決定到底對或錯,但至少保住成本,後來發行這部片的「山水」實際上是賺錢或虧錢我也不太知道。不過,以那樣的買價來說,加上最高規格的宣傳、廣告,雖然票房不錯,要賺錢其實並不容易。



總之,我們不標那種價錢不合理的電影,只要在合理價錢內、有賣點和潛力的電影我們就會去拿,也不會特別限定是商業娛樂或是藝術電影。


您本身寫過關於恐怖片的書籍,您覺得您對Cult片、B級片、或是恐怖片的喜愛,有影響到現在選片的品味嗎?

艾爾:我必須說,進來威望之後,因為扛起的是整個公司的成敗,當票房不好的時候壓力真的很大,所以可能沒有辦法再以個人的喜好來選片。現在選擇的片子百分之八十都不是我最喜愛的片型,因為我知道自己喜歡的那種電影可能不是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電影。但是假如有重疊的話,我絕對會極力爭取,大部份的時候我是以市場、大眾的喜好為主,而不是自己的喜好。



不過,像B級片或恐怖片,可能慢慢地也會變成主流。它在台灣是有市場的,只是操作上要有一點技巧,我們其實規劃了一些恐怖片在未來的片單裡,可是是比較小型的投資,先把成本控制住,再用噱頭去號召觀眾。這種電影的觀眾群有潛在的力量,不一定會大成功,但有可能會竄起,所以這些片子我們沒有放過,未來還是會看到很怪、很B級的電影。對了,我們買了一部山姆瑞米 (Sam Raimi) 的電影,最近他回去拍鬼片了,今年暑假會推出,值得期待!


除了院線上映之外,威望也有做DVD的發行,是否也談談DVD的發行,例如在包裝上或選片上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地方嗎?

艾爾:在DVD發行的部份,除了院線片下片之後走入DVD市場之外,另外我們也會引進非常多在台灣市場上屬於非主流的電影,但是是很好的電影,在DVD市場上去補強這部份。例如我們去年發了一部凱文科斯納演的新片,非常希區考克風格,片名叫《雙面人魔》(Mr. Brooks),(DVD的翻譯一定都是最商業的譯名、比較有賣座痕跡可循的,沒辦法像院線片這麼有原創性) 可是那部片真的是一部好片,關於人格分裂的恐懼,在美國的票房和口碑都非常好,但我們選擇只發DVD。因為行銷成本差了很多倍,也不能保證凱文科斯納還有多少的票房吸引力,所以最後讓它進入DVD市場照顧廣大影迷。還有一部茱莉安摩爾主演的《分手快樂》(Marie & Bruce),它是一個舞台劇改編的劇本,有點像《同床異夢》,講的是一對夫妻決定要分手的那一天發生的事情,裡面有一些超現實的幻想情節,也有很寫實的夫妻爭吵的畫面,在台灣很少人知道,但是它很特別、非常值得一看。


DVD除了出租版外,市面上買得到零售版嗎?

艾爾:一定租得到,如果要購買的話,除了零售通路多半找得到外,之後我們官網也有可能再推出二手片的服務,讓人在網路上用便宜的價格買到二手片。其實,現在DVD零售版市場超級差,包括八大,很多DVD代理商都棄守了,所以很多片子都沒有通到零售市場。威望的片子目前交給一家零售代理商處理,它們會挑比較具商業性的片子做零售版的發行,銷路一直不錯。



包裝或內容收錄上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艾爾:我們一開始用了比較厚實的包裝,走平價路線,可是精緻度其實不差。我們比較重視DVD內容收入,愛蒐集電影的人絕對希望多看到一些幕後花絮、刪減片段、或是特殊講評訪問,這部份我們提供非常多。包裝上請專人設計、也更改過幾次,之前試過做成厚實盒裝式的包裝,雖然看起來比較精緻,但體積太大了收藏不方便、卡不進架子裡。最後還是妥協做成一般正式的DVD盒大小,包裝上或許沒有特別新穎之處,可是內容超值,而且價錢上絕對合理,美術設計的質感也頗佳。



另外,我們是第一個發行台灣自製藍光碟的片商。《第一滴血4》的藍光碟就是台灣自製的第一支藍光碟,藍光的效果真是超級棒的 (可以用藍光player、PS3、或SONY的筆記型電腦來播放),我覺得這是一個未來的趨勢,藍光碟會逐漸成為主流,所以這樣的發展是值得的,有了這樣的技術之後,威望未來要走向這樣的潮流就只是跨一小步而已。未來我們會多元化發展,在各方面我們都希望做一些突破,算是一個很敢嘗試的公司吧!



文中海報依序為:《末日危城》、《第一滴血4》、《黑書》、《黑幕謎情》、《力挽狂瀾》、《雙面人魔》。皆為CatchPlay於2008年發行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