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劃影「視」界限:金馬影展

影展部總監陳俊蓉專訪

134
2007-11-22

「台北金馬影展」將於十一月二十三日盛大開幕。一如往常,○七年影展網羅各大國際影展熱門作品,亦引介影壇新勢力。

參展的百餘部影片,類分為「影迷嘉年華」、「影壇新映象」、「次文化派對」等共十個單元。其中,「影壇新映象」聚焦近年於國際影壇漸受矚目的東南亞影像作品與羅馬尼亞新浪潮,前者囊括泰國、印尼、印度、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新銳導演的創作,尤以類型影片為主要擇選目標,精巧揭露鄰近亞洲國家的影像創作風景;後者蒐羅近年橫掃坎城影展的羅馬尼亞製作,包括年中方獲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肯定的作品。馬來西亞女導演雅斯敏.阿莫(Yasmin Ahmad )與羅馬尼亞影人路西安.品特萊(Lucian Pintilie)的創作,則另以「焦點導演」單元完整推介。

○六年首度推出便廣獲迴響的「音樂無界限」單元 ,今年呈現冰島樂團Sigur Ros與經典龐克樂隊The Clash的紀實影像,同樣備受樂迷討論。「只要我長大」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春印記,其中包括去年焦點導演山下敦弘與美國導演葛斯.范桑的最新作品。「光影人生與傳奇」捕捉知名影人或藝術家的生命片段,文.溫德斯、安迪.沃荷、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與時尚大師卡爾.拉格斐都將現身大銀幕。「向大師致敬」專題選映李翰祥、胡金銓、楊德昌三位華語影像巨擘的重要作品;台灣新生代導演作品則以「台灣影壇新世代」等單元精選呈現,國際影像大師如蘇古諾夫、夏布洛、岩井俊二的新作也將在影迷的期盼中登場。

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台北金馬影展影展部總監陳俊蓉小姐,談影展節目規劃、佈局,並推薦其心中的上選影片。

是否請您先從策展人角度,簡單提一下今年影展節目的設計,與往年相較,有哪些特殊的發展或企圖?

陳俊蓉:金馬是個複合式影展,在節目規劃上,很多時候必須滿足觀眾的期待,比方「大師饗宴」單元每年必不能少,因為觀眾對某些影像工作者已經發展出深厚的情感,我們必須讓大家看見諸位大師的近況。然而很明顯的,影像大師越來越少了,我們於是得同步介紹一些新導演,看看經歷影壇考驗之後,哪些導演會留在觀眾心中,這其實是很有趣的觀察。



今年策劃的目標,是在節目裡投入一些新東西引燃觀眾的興趣,其中最大的嘗試就是對東南亞電影的引介,目前票房的反應還無法精確估計,基本上並不差,因為我們針對映演場地做了一些調整與規劃,將大的映演廳拿來放映超級熱門影片,小的映演廳則播放很有特色但屬性小眾的電影,東南亞影片就被安排在較小的場地放映。希望最先看見東南亞電影的一小群人能把好的口碑傳出去,那麼這個單元就算成功了。


不僅相關的影片、影人於在地觀眾來說還很陌生,東南亞電影涉及的文化、歷史背景對多數觀眾更可能造成觀影的挑戰。請您深入聊聊籌劃東南亞影像專題背後的思考,為什麼特別選擇開發、引介此地區的影片?

陳俊蓉:東南亞電影專題我從去年開始籌劃、思考,一直覺得,因為年輕創作者崛起,亞洲地區發展出新鮮的拍片方式、電影語言,而地理位置相近的國家,電影語言也在同一個基礎點上開發,相互比較會蠻有意思的。



過去金馬影展也曾在某些特定單元置入零星的東南亞影片,因為沒有被特意組織、介紹,票房表現都不甚理想, 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台灣觀眾對東南亞國家持有的偏見;因為不夠了解,我們印象中的東南亞總是落後、不有趣。我曾和一位在台灣定居的外國記者談天,聊到台灣觀眾對日本或法國電影史發展可能暸若指掌,創作者對日本電影的認同與投射也很深。舉個例子來說,近年很多國產影片的結尾都以海邊為場景,而遇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到海邊去,正是日本與法國電影經常使用的手法;岩井俊二《青春電幻物語》中,將兀自沈醉年少輕狂的主人翁鑲嵌於大片綠油油的田野背景,以表現恣意青春的影像風格,眼尖的觀眾也不難在今年完成的多部台灣電影裡發現。這一類影像上的線索非常有趣:為什麼對日本與法國的影像文化我們能夠如此地潛移默化,對於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卻絲毫不了解呢?與朋友的一席話啟動了我的興趣,進而發現我們一直以為很落後的東南亞國家,其電影產業的完整性甚至可能比台灣更齊備,可以拍出高規格與高質感的類型電影;對電影產業很重要的明星系統,在東南亞也有高度的發展,在不同的國度裡,各有相當齊全的娛樂事業。



更有趣的是,近年在這些地區冒出頭的很多是新導演,情況跟台灣的發展很類似。這些竄起的東南亞新秀,在拍過一、兩部片之後,製作層級會突然上跳很多,開始拍起規模很大的片子,這是台灣創作者應該注意的發展方向。若要製作的規模由《十七歲的天空》升級到《如果,愛》,影像創意的成熟度、駕馭龐大製作體系、預算費用及人事組織的能力,都會是台灣創作者要面對的課題。



以當前的發展來看,泰國的影像技術成熟,印度的工業體系完整,馬來西亞跟新加坡的製片環境則跟台灣比較接近,都處在近似「手工業」的模式。比較有趣的是越南,平常我們很難想像越南的影片是什麼樣子,但其實他們已經有能力拍出相當高規格的動作片,像本屆影展將放映的《拳.戒》,就是技術人員與明星從好萊塢回流,在越南當地拍攝的作品。

既是新開發的影像場域,選片時候是否需要考慮配合多數觀眾觀影習慣的問題?

陳俊蓉:我還是希望選片反映出東南亞電影發展的趨勢,其次則引介比較容易為觀眾接受的類型電影,一方面有效吸引觀眾,另方面也透過類型片誘引觀眾對東南亞影業的好奇心,去觀照其類型片創作的的成熟度。


近期在東南亞嶄露頭角的年輕導演很多,各自呈現多元的影像、敘事風格,為什麼特別選中雅斯敏.阿莫作為本屆影展的焦點導演?

陳俊蓉:雅絲敏是馬來西亞女導演,她的電影充滿華人文化,以及異文化交流引發的衝擊。她的成名作《我愛單眼皮》曾在馬來西亞造成很重要的文化現象,因為它是第一部能把馬來西亞人與華人同時安置在一個戲院裡的電影,這類能夠打破隔閡、完成交流的影片,讓我覺得很有力量。



雅絲敏是女孩,作品《我愛單眼皮》、《花開總有時》、《木星的初戀》 分別講述女孩歐琪在不同生命階段的體驗,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她自己的經驗投射。在這三部影片裡,你可以看到一個嬌小但是強悍的女孩,在年幼、戀愛與成人階段,怎麼顯出強韌的生命力來,這部分我覺得非常精采。



另外我也很欣賞她選擇不斷用輕巧的方式去挑戰馬來西亞的文化禁忌。因為文化隔閡,有時在我們眼裡很普通的通俗劇情節,在馬來西亞卻可能引起軒然大波。比方,《花開總有時》裡,誦經人對路邊的野狗說話,在馬來西亞便可能招批評為不敬,遑論誦經人出於善意教導隔鄰的娼妓學習可蘭經,將引起多少爭議。另外,雅絲敏和她片中的女主角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教我激賞。



有些觀眾看完「歐琪三部曲」之後,已經開始玩起找尋影片內容小關聯的遊戲,那其實也是創作者在劇本佈局上的巧思,給觀眾自行串連影片內容的樂趣。希望觀眾一旦開始對這類電影細節感興趣,也許也會進一步對東南亞文化產生興趣。


「羅馬尼亞新浪潮」單元於台灣觀眾應該也很新鮮,此專題的籌劃跟羅馬尼亞影片《4月3週又2天》今年在坎城影展獲頒金棕櫚大獎有關係嗎?

陳俊蓉:《4月3週又2天》以黑馬姿態奪得金棕櫚獎,真的是一樁破天荒的影壇大事。過往坎城影展相當注重導演的名氣,因為坎城本身是個有名的影展,它自己是個名牌、獲獎的導演也都是名牌,很難想像它會把大獎頒給獲獎當時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一個在二○○○年電影產量掛零的國家,短短幾年內影業發展出現如此戲劇性的突破,自然成為今年影壇教人不注意也難的重要潮流。



近兩、三年,羅馬尼亞新導演頻頻在坎城影展奪得大獎。○五年金馬影展選映的《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曾打先鋒拿下「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去年,《1208全民開講》獲頒金攝影機獎,《愛在世界崩毀時》獲得「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女主角獎;今年,《加州夢,未完成》再度拿下「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獎,《4月3週又2天》更奪下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看完這些影片之後,最深刻的印象約莫「政治無所不在」,可是這政治又不是很生硬的議題探討,而是融在羅馬尼亞人的生活裡,像吃食、喝水、空氣一般地存在。比方《愛在世界崩毀時》裡的小朋友會在上課時候朗誦向元首致敬的詩,也會玩刺殺元首的遊戲;《1208全民開講》裡的談話節目邀請所謂「目擊證人」 來回顧某個鎮上發生的革命事件,卻有人call-in進來反駁證人說,「那天你明明在某處喝得爛醉如泥!」政治真的變成每一個人的事。



籌劃「羅馬尼亞新浪潮」專題,主要希望在地觀眾注意國際影壇的新趨勢。不論大家對羅馬尼亞的想像是什麼,我鼓勵大家純粹把羅馬尼亞電影當成沒有看過的電影去看,可能得到意外的驚喜。我第一次看《加州夢,未完成》的時候非常疲憊,以為自己一定會打瞌睡,沒想到竟越看越有興致;它真的是一部情節通俗、手法有趣、節奏緊湊的影片,片子裡每個人物都充滿生命力。


「音樂無界限」專題在去年的影展獲得很好的迴響,專題本身於擴展影展觀眾群、與台灣正蓬勃發展的音樂次文化互動等面向都有意義,不過,以「音樂」或「聲音」為主題的影展近年在台灣也有不同的單位嘗試去做,「音樂無界限」如何打造專屬金馬的品牌、品味或方向?

陳俊蓉:光點台北規劃的「聲音影展」當然是非常棒的概念影展,他們強調聲音跟影像的關係,試圖從聲音的角度去看電影;但金馬影展的「音樂無界限」單元比較強調電影的內容或被攝的主題,也帶有很強的cult film意味。



去年「音樂無界限」單元獲得不錯的迴響,主要因為個別的樂迷是孤單的,一旦可以和大群陌生人共同分享音樂相關電影,便能凝聚出集體的感動。即使是形式簡單的演唱會紀實,一個人在家裡觀看DVD,和在戲院裡透過大銀幕體驗眾人情緒,感覺就是完全不同。



今年的「音樂無界限」收攏在「次文化」的標題底下,雖然我對在地次文化的發展沒有特別觀察,但我相信影展與次文化關係很密切,這關係不一定反映在票房上,卻是影展之能存在的部分原因。其實在台灣看藝術電影的機會不少,但看影展的氣氛不同,小族群的凝聚力可以為一場放映帶來特殊的感覺與效果,製造出不同的觀影經驗,這是觀影行動最大的魔力所在,而且只會在影展裡頭發生。



2005年《B級電影史》導演來台灣參與映後座談,雖然影片放映到凌晨兩點多才結束,該場次兩、三百位觀眾還是留下來聽他講了一個小時的課,幾乎到達瘋狂的程度。其後導演和我聊到,這種特殊觀影經驗的魅力,是影展可以持續運轉、無法被取代的原因。就策展工作來說,我自己最有興致引介的電影,多少帶有這樣會讓人興奮到發狂的特質。

近年台灣各類影展都將「青春電影」列為熱門主題,今年的金馬影展也規劃了「只要我長大」單元,您怎麼設想這個專題?

陳俊蓉: 作為影片主題,「成長」很有魅力,既殘酷又可愛,既熱血又同時帶殺氣,充滿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敢。匯集成長電影的「只要我長大」單元,是我個人最鍾愛的單元。雖然這些電影多以青少年為主角,我相信「成長」是跨年齡的,與成長相關的問題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可能重新遭遇、造成不同的感受。匯集於這個單元的影片不見有意講述大道理,卻總能一再喚醒未經世故前的生命感受。


去年在「台灣製造」單元,許多台灣影片做了首映,其後並陸續正式發行上映,以去年的經驗來說,金馬影展對台灣影片造成了哪些效益?今年規劃「台灣影壇新世代」單元,又有哪些不同的企圖?

陳俊蓉:參展的成效最後並不見得都能反映在正式上映後的票房收入上,但影展作為影片流通的平台,對國產影片最大的幫助是有機會被來台觀展的國際影人看見,導演也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觀眾初步接觸。在地的年輕導演對金馬影展都有很深的情感,他們幾乎都看金馬影展長大,自己的作品能受邀參展,自然具有相當的激勵效果,金馬影展也很樂意扮演牽繫創作者與觀眾的橋樑。



今年的金馬競賽擴大關注華語電影,不僅含括兩岸三地最新的影片,也有超越此地域限制,來自其他地區的電影。就節目規劃來說,或有期許觀眾欣賞國際電影之餘,回盼自己原生地的企圖,「向大師致敬」單元則強調經典華語片的脈絡傳承。



國產影片節目在這樣的脈絡下倉促規劃,我對今年的片單雖不特別感到自豪,對在地創作卻仍懷有很深的情感,既便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非常成熟,只要帶有一些不一樣企圖或潛力,我都會覺得有趣。因為一直在找台灣電影的可能性,我很希望營造「台灣影壇新世代」成為百花齊放的單元,今年選映的長片與短片就具有多重的樣貌,有很詩意的作品、類漫畫風格的作品,也有紀錄片或延續台灣新電影風格的作品。可惜的是,因為時間點的限制,今年邀得的國片較少,《九降風》、《冏男孩》、《渺渺》等幾部很令人期待的影片,都來不及在影展前完成,也許得等到明年的台北電影節才有機會看到。


目前觀眾購票、劃位的情況是否約略暗示影展消費市場的有趣變化或趨勢? 哪些影片特別賣座?哪些影片受觀眾青睞的程度特別超出您們的預期?

陳俊蓉:每年當然都有出乎意料的發展,這也是策展工作有趣的部份。



《巴布狄倫的七段航程》、《黯陰羊》等影片,一開始我們就知道會成為大熱門,從票券開賣前的影迷討論與個人部落格的反應也可以看出來。基本上,有明星、名導演加持,有國際影展鍍金,或是議題特別有趣的作品,都會先受到影迷的注意。意外出現的黑馬如今年的《冰島犯罪現場》和去年的《超完美地獄》,其瘋狂賣座的原因,我們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說觀眾真的很難以預測。

去年您接受《放映週報》專訪,曾提到戲院與售票系統的穩定是影展執行面的重大難題,過去這一年,類似的問題是否多少獲得處理或改善?

陳俊蓉:老實說,兩大問題都沒有具體的解決或改變。一個龐大的影展可能遭遇的狀況太多,無論戲院或售票服務都需要有經驗的工作夥伴持續經營,但因為工作本身吃力不討好,吃過苦頭的夥伴,得到教訓後隔年可能就不願再一起努力,這是最大的難題。

從影迷的角度看,售票制度的變革說不定是今年影展相較往年最大的變化。您是否願意聊聊變革背後的想法、設計與目標?

陳俊蓉:我們與年代售票網合作多年,在血淚中習得許多教訓。年代售票網已竭盡所能提高服務品質,但他們的服務有其限制,各個售票端點的服務狀態無法確切監控,結果是每年都不免接到來自消費端的抱怨聲音。我能夠諒解年代售票網的難處,也覺得既有的售票服務若已走進瓶頸,堅持用同樣的方式來服務觀眾是不負責任的,所以才有了今年的改變。



過去很多觀眾反應說,為了買齊影展票券他們必須出門很多次:第一次買套票、第二次劃位,然後為了神祕加演場可能得再出門一次,而且每次出門都要排隊,這確實是蠻不文明的安排。為了把不方便性降到最低,才發展出上網劃位的想法。我們信任博客來網路書店貼心的購物流程和7-11的雄厚資源, 但這次合作對所有人來說都是血淋淋的震撼教育,這個經驗對投入巨大資金與人力成本的博客來來說,也是一次重大的信心折損。目前我們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影展業務,還沒有時間針對新的售票服務做細緻檢討,只能先在既有的流程裡盡力設法維護觀眾的權益,但是影展結束之後,我們勢必會做一次徹底檢討,提供給來年的策展人或其他影展參考。

除了影展節目本身,今年影展期間,您們還規劃了「廣場生活派對」、「金馬影音地圖」等周邊活動,請簡單聊聊規劃背後的想法?

影展活動統籌彭雁筠:近年發展漸趨成熟的創意市集吸引很多人參與,組織市集很有經驗的CAMPO也有興趣做一個跟影像有關的市集,提供大家交換二手DVD或電影海報等影像相關收藏品的平台,我們覺得在影展裡加入這樣的活動也蠻有趣,一方面可以串連不同領域的影展觀眾、進一步吸引年輕族群,另方面則增加熱鬧的氣氛。活動最早的構想是「影像跳蚤市場」,後來逐步擴張,加入了現場音樂表演,也跟影像放映結合。「影音地圖」活動已經在台北西區開跑了,我們在西門町與美觀園、老天祿一類老字號店面合作,在店裡放進電視,反覆播放與影展相關的有趣影像,讓各式各樣進老店購物的顧客都有機會看見。另外,往年國際影人來訪,最多能在影片放映結束後,與觀眾進行簡短的問答討論,今年我們特別規劃「導演講堂」,給創作者較長時間跟觀眾互動、介紹自己的影片,應該可以促成有趣的交流。



台北金馬影展影展部總監推薦片單


大師饗宴.《啊,人生》

導演:羅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


國別:瑞典∕法∕德∕挪威∕丹麥


年份:2007



羅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是風格非常奇特的導演,在這部影片裡,他拍攝的是夢,或說人生如夢的感覺,帶有哲學的意涵。影片內容由一段段夢境接續起來,充滿了驚喜;比方,一個兩人對話的場景,戶外的景色卻不斷在改變,原來兩人位在火車上,隨後又有許多人一湧而上來打招呼......導演的概念非常瘋狂。


年度熱門電影.《花漾足球少女》

導演: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


國別:伊朗


年份:2006



這是一部非常容易看而且輕鬆有趣的電影。導演用開朗可愛的方式講述伊朗男女生之間的角力:不甘寂寞的女孩扮男裝去看足球賽,男孩只有曖昧地扮起「保護者」角色。片中一個橋段,男生迫不得已帶女孩在球場內上廁所,他堅持遮蓋住女生的臉,因不願她看見廁所牆面塗寫的東西…… 導演呈現性別差異的角度相當人性化,巧妙消弭了兩性間劍拔弩張的對立情況。


焦點導演.雅絲敏.阿莫.《木星的初戀》

導演:雅絲敏.阿莫(Yasmin Ahmad)


國別:馬來西亞


年份:2006



《木星的初戀》是雅絲敏最新的作品,它從小孩的觀點出發,描述成人世界的複雜變化。影片對家庭的呈現很特別,有個段落講述老師來到家裡罵小孩,小孩的媽媽於是演一場戲假裝在打她,其實只是在跟她聊天,而且做戲給老師看……另外,雅絲敏還由兒童的角度觀察承諾與戀愛的短暫性,非常有趣。


羅馬尼亞新浪潮.《加州夢,未完成》

導演:克利斯汀.南梅斯古(Cristian Nemescu)


國別:羅馬尼亞


年份:2007



因為一輛火車被滯留在小鎮上,鎮裡每個人物於是都由自己的角度出發,企圖在事件中為自己爭取到什麼…… 本片故事延伸自一個很小的事件,最後卻能把小鎮上的每一個人物串連起來。儘管片裡的人物都有其典型,但又並不扁平。導演透過一個小事件,把羅馬尼亞的生活境況描繪出來,成為今年度最教我驚喜的作品。


一鳴驚人.《非一般兒童電影》、《非一般父母習題》

導演:拉格納.布萊格森(Ragnar Bragason)


國別:冰島


年份:2006



導演來自冰島,是很新、很具爆發力的新銳。他在一年中拍攝兩部影片,同樣處理家庭課題。導演擅長的敘事模式,是同時呈現多組人的不同故事線,但讓他們遭遇相近的問題,以呈現出不同的觀看角度,其中有父母的角度,也有為人子女的角度,手法相當生猛有力。建議觀眾兩部影片一起欣賞。


只要我長大.《XXY》

導演:露西亞.普容(Lucia Puenzo)


國別:阿根廷∕法∕西


年份:2007



這部電影很特別,除了涉及成長的主題,還包括性別上的摸索。影片主題很敏感,談雙性兒童的性別認同議題,但導演不強調主角的性器官或他如何與人發生關係,反而著墨性別認同的高度複雜性,以及其對當事者和父母造成的衝擊,手法非常細膩。


藝術家二三事.《與安迪沃荷同行》

導演:愛絲特.羅賓森(Esther B. Robinson)


國別:美


年份:2007



雖將敘事主軸置於Andy Warhol與其戀人的關係,於我,這部影片的魅力卻在片中出現的Warhol及其友人。為完成作品,導演重新找回某些牽涉其中的人物進行訪談、敘述當年的種種;儘管已經年老,這些人物卻似絲毫未變,仍然保有flower child的風騷感覺,時時注意著自己是否迷人,相當有趣。


音樂無界限.《 阿爾卑斯山谷迴音 》

導演:史提芬.施威特(Stefan Schwietert)


國別:瑞士∕德


年份:2007



初看這部電影我感覺很震撼。影片描述三個樂手將瑞士民謠特有的泛音唱腔融入前衛或實驗音樂,其中,一位歌者曾經歷語言障礙,無法透過語言和外界溝通,他能使用的工具唯有聲音,透過沒有歌詞的演唱來表達情感或是內心的渴望。親見這位歌者的表演,能使人感動落淚。


麻辣午夜場.《驚異狂想短篇輯》

導演:路易斯.奈特∕艾杜拉多.查佩羅—傑克森∕大衛.艾爾卡德∕露易斯.福來伯格(Luis Nieto / Eduardo Chapero-Jackson / David Alcalde / Louise N.D. Friedberg)


國別:法∕西∕丹麥


年份:2006~2007



集錦裡有幾部我很喜歡的短片。比方《瘋狂博士生物課》,講一位博士不斷試驗將各類物品從空中落下的結果,充滿法式無厘頭笑料;《我要我們在一起》則講述兩個好朋友中的一個變得和其他人更要好時候,另一個人會做出怎樣教人無法想樣的事情去報復或吸引好友的注意,呈現出兒童殘酷的一面。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官方網站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