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多元社會的觀察者:《維納斯》

編劇哈尼夫‧庫雷西專訪

103
2007-04-19

《新娘百分百》導演羅傑‧米歇爾(Roger Michell),巴基斯坦、英國混血小說家哈尼夫‧庫雷西(Hanif Kureishi),以及多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超資深演員彼得‧奧圖(Peter O’toole),這三位多元又看似衝突的組合造就了《維納斯》的絕妙風采。羅傑‧米歇爾處理浪漫愛情喜劇的嫻熟功力有目共睹,彼得‧奧圖的精湛演技更是無庸置疑,但《維納斯》並非一般的浪漫愛情故事。

由彼得‧奧圖飾演的劇場演員莫瑞斯,過去小有名氣如今年事已高只能靠著演出電視劇中病床上的垂死老人角色賺外快,為治療攝護腺腫大的手術不僅奪走他最後的男性雄風也讓他更加虛弱;但好友的姪孫女潔西的到來,讓他重燃對青春、美麗、以及生命的熱烈渴望。影片的節奏以及氛圍在莫瑞斯內心的激動以及潔西外放的狂躁間不斷遊走,搭配以英國當紅流行偶像歌手肯妮貝兒輕柔但不失個性的動聽歌曲,刻畫出兩位在年齡、階級、文化素養上都極端相異的個體,如何完成對自身以及彼此的認識之旅。

如何讓年齡懸殊又階級關係不平等的這段“戀情”讓觀眾感動忘我,剝除種種外在條件的蒙蔽而品嚐兩人互動的其中細緻情感,除了彼得‧奧圖的完美演出外,本片編劇哈尼夫‧庫雷西功不可沒。庫雷西在英國早已是聲譽卓著的劇作家及小說家,做為巴基斯坦與英國混血的後裔,早期作品大多以英巴混血青年在英國的生存處境及其次文化為主要關注對象。庫雷西驚人的才能在於能將身集多重弱勢身份的青年處境以一種深沈、苦楚但又幽默的筆觸傳達出來。

1985年,他的首部電影劇本《年少輕狂》(或譯《豪華洗衣店》My Beautiful Laundrette)上映後,廣受評論界與觀眾的好評。影片描述一位巴基斯坦裔的青年與他的白人男友如何在家族勢力以及種族歧視下打拼奮鬥,將一家破爛洗衣店改裝為最受歡迎的豪華洗衣店;社會主義者文學家父親希望他上大學,但現實環境中他只想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成功,白人男友不僅堆面對“叛徒”的指責,還得阻止兩個族群間的冤冤相報。片中對於兩位男主角的多重矛盾處境都有寫實而立體的呈現,但又不減年輕人的衝勁與熱情。

1991年,庫雷西首部自編自導的電影《London Kills Me》,深入倫敦街頭的毒品與幫派世界。然而多才多藝的他,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將寫作焦點漸漸轉移到個人情感以及婚姻、家庭等“中年”議題,由法國導演Patrice Chereau執導的《親密關係》(Intimacy)探討了現代社會中獨身男女的情感需求與婚姻困境;而他跟羅傑‧米歇爾合作的上一部影片《The Mother》更是繼續探求老年人的情慾與感情需求。從庫雷西一連串跨越多重領域以及議題的創作年史來看,不變的是他對“個體”的關懷以及人類情感的持續探求,那是不論種族、性向、年齡都無法將之束縛的共通人性。

本期《放映週報》透過大來影業公司的協助,與庫雷西先生透過越洋電話,針對他首度在台正式上映的影片《維納斯》進行訪問,庫雷西對本片的熱情透過話筒穿越遙遠的距離表露無遺,而他對寫作數十年來不減的熱衷以及勇於接受挑戰的積極心態,更讓我們期待能在台灣看到更多他的小說以及電影作品。

在你早先的作品中,你多半處理的是和倫敦的青少年次文化、種族議題有關的題材,後來也寫過關於中年關係的故事。但這次《維納斯》談的是老年人的慾望和失落,怎麼會有這樣的主題轉變呢?

當我年輕時,我對一些青少年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有新穎的材料會進入我的劇本中,比如婚姻、性…等部分;所以我會習慣性地把一些與這些相似的元素寫入劇情之中。



當你在處理這個題材時,你覺得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寫作總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要為劇情鋪路,或者要為角色塑造性格。不管是短篇或是長篇小說,所耗費的精力是相同的,對我來說是一項挑戰,這也就是有趣的地方。



你說你這部劇本受到了谷崎潤一郎《瘋癲老人的日記》的啟發;請問這本小說如何影響了你呢?



我在兩三年前讀了這本小說,而這本書震撼了我:書中的主角愛上了自己的兒媳婦。這本書涉及了性、孤寂、死亡等主題;其中重要的一章是在講述性的部分,而另一節則在描述主角的孤單,而我完全被這兩個元素的緊密糾結所震攝。



你覺得英國和日本的文化傳統中,對於性和年老,有什麼不同的態度嗎?



我沒有考慮到日本文化與英國文化的這部分,我著眼和感興趣的是故事本身,以及這位老人心理的狀態和反應,而這就是我挑了這個故事的原因。

當你在寫作劇本時,就已經有想過讓彼得奧圖來飾演主角莫里斯嗎?

這個部分是導演所負責的,但我們一起討論了許多種可能性,而他也有非常多優秀的主角人選,最後彼得奧圖成了他心目中最佳的詮釋人選,而這時我也已經完成了劇本。彼得奧圖與劇中的莫里斯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他們同為演員、年紀相仿,這點剛好也是我想要借重的方式。不論是演員的專業度、生活態度,彼得奧圖都發揮得很好,導演也希望能夠藉著他的能力和專業來表現出真實的一面。雖然劇中的莫里斯已經垂垂老矣,卻仍非常感性、風趣地表現出自己對於年輕的渴求。彼得奧圖在接到劇本後,便非常快速的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去詮釋這個角色,而他也表現得令人印象深刻。

這部片中,你似乎有意去溝通年輕以及年老這兩個世代之間的鴻溝,這是你或倫敦目前所關注的社會議題嗎?

其實我想探討的是「人」的部分:這一對角色,他們之間的互動讓彼此更有「活著」的感覺。而主題並沒有放在批判年輕族群或者探討社會議題這部分之上。他們藉著相處,改變了對於彼此的想法,嵌入彼此的生活,這是我所感興趣的一點。



片中有些地方似乎也反映了現在的倫敦社會,比如潔茜失業、找不到工作……



關於潔茜,她屬於工人階級,她也反映了現在倫敦青年的狀態:她可能沒有特別專長,雖然想要走出自己的路,但或許她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美麗。



你在片中引用了委拉斯奎茲(Velazquez)的同名畫作《維納斯》;結尾時潔茜和畫中的角色重合了。這包含了什麼看與被看的權力關係嗎?或者這屬於潔茜的成長故事?



是的,因為潔茜在與莫里斯相處過後,她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的優點是可以被看到的、進而也了解到人們透過她所看到的,不僅止於「裸體」這件事,而是何謂「美麗」。而且這部片牽涉到文化、語言、性別差異……所以她的轉變其實是很多方面的



英國的女性觀眾怎麼看待潔茜這個角色呢?



英國女性認知到,潔茜這個角色是很多英國人生活中常見的一部分,教育程度不高、沒有正當工作、喜歡玩樂,她的角色基本上很鮮明地表現出英式的現代生活。



她們會覺得潔茜在片中被放在一個比較次要的位置嗎?



女性觀眾們並不會覺得這個角色是較次要的;但如果說是跟莫里斯相比的話,確實,不論是在力量、給予、付出上,她是屬較為次要的角色。

莫里斯對於潔茜的情感,結合了「慾望」和「審美」;你覺得他們二者的情感還包括了什麼性質呢?

除了情慾及唯美之外,還有「參與」。兩個人的關係發展,是靠著很多元素支撐起來的;融合了這些重要因素之後,才讓這段關係實現了。



假如莫里斯的職業不是一個演員,接下去的故事會有什麼不同嗎?



我並不認為假使莫里斯在劇中不是個演員,就會改變他對潔茜的影響。他也可以是個醫生,這並不會是個問題。

除了電影劇本之外,你也寫小說和舞台劇本。當你在創作時,你怎麼決定哪些故事可以改編成電影劇本呢?

其實這要看我當下是處於哪個階段。我完成小說之後才會去進行劇本,很少會二者同時間進行。坦白說這三樣我都非常喜歡,因為他們都十分具有挑戰性;而我喜歡能帶給我挑戰刺激的東西。


你有看過哪部台灣電影或是台灣的劇場表演嗎?

很抱歉,我對台灣的導演或戲劇目前還沒有什麼概念……不過我會盡快去找一部來瞧瞧的。

你最後可以推薦一下《維納斯》非看不可的理由嗎?

嗯,這部電影在幽默之餘更能讓人體會到動人的情緒,所以我想台灣的觀眾一定會非常喜歡它的,希望大家都能進電影院欣賞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