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會說話

2006年獨立製片台灣市場賣座總體檢

95
2007-02-08

2006年對台灣獨立製片發行圈來說可謂風波不小,總統戲院的關閉,真善美戲院、絕色影城的經營危機一度使得片商更加擔憂對映演空間已十分有限的獨立製片上映來說是雪上加霜;然而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的票房屢創新高似乎又顯示台灣藝術片觀眾群的確有慢慢累積與增長。但綜觀2006年度獨立製片賣座排行,上映廳數在五廳以下的獨立影片,最好的票房成績也無法突破兩百萬元,可見影展聚集的影迷觀眾與到一般戲院消費的觀眾之間仍有族群與數量的落差。時序邁入2007年,不少媒體與團體紛紛貼出「十大電影」的榜單,邀請影評人與電影人選出心目中最佳的影片與導演、演員等。放映週報雖不能免俗也搭上這一波的回顧列車,但是卻想換個角度看電影,於是特別製作本期「2006年獨立製片台灣市場賣座總體檢」專輯(含國片發行),讓讀者瞧瞧去年台灣市場全年上映的獨立製片與國片的票房排行榜。

所謂數字會說話,這些票房數字除了代表了片商賴以生存的資金,更血淋淋地指出台灣獨立製片市場的觀眾喜好。然而除了影片本身的素質,在一個商品化的時代,發行商的行銷操作手法更扮演了票房成敗的關鍵角色。本期週報頭條專輯第一部份首先將2006年發行的獨立影片按照上映廳數之多寡作為映演規模分成三級,再依台北市累積票房分別列出前七至十名作為賣座排行榜提供讀者參考(低於五廳的小規模映演影片僅選七名,因多數票房皆少於一百萬元,較不具市場觀察指標意義)。由於其他縣市的確實票房記錄取得困難,加上絕大多數的獨立影片很少能夠走出台北市,因此本期專輯的票房記錄僅能依據台北市戲院公會公告的數據為準。

專輯第二部份則是本報總編輯林文淇教授、中映電影公司陳德齡執行長以及與知名影評人艾爾三人分別就2006年台灣所發行的獨立影片提出觀察。艾爾從前十大賣座影片歸納出:「攻佔美商領土,爆血噴淚最奏效」的結論,陳德齡執行長則觀察去年小規模上映的成功的影片,指出「跨界資源整合」是弱勢的獨立製片小兵立大功的終南捷徑。林文淇教授從《盛夏光年》以及《奇蹟的夏天》二部中規模上映國片的票房表現中再次確認「感動人的故事」與「精準的行銷」是國片期望谷底翻身不可或缺的要素。三位針對大規模與中規模映演賣座排行榜的影片行銷觀察討論,則是在專輯第三部份整理成為簡要短評的形式刊出,方便讀者快速了解2006年台灣獨立製片發行的概況。

最後,在今年九天的春節長假即將到來之際,向來以濟弱扶傾為職志的放映週報,當然要向週報讀者熱烈推薦2006年票房成績在五十萬元以下,賣座記錄嚴重低估影片價值的眾多各國佳片。不喜在年節出門擠人潮的讀者們不妨按圖索驥,趁著過年好好品嚐這些最具風味的年菜。

一、2006年台灣市場獨立製片賣座排行榜

A. 大規模映演影片(十廳以上放映)


1. 絕命終結站3 /甲上/14廳/5120萬


2. 死亡筆記本 /嘉禾/16廳/2081萬


3. 神鬼無間 /龍祥/18廳/1933萬


4. 墨攻 /群體/12廳/1650萬


5. 佐賀的超級阿嬤 /雷公/10廳/1630萬


6. 翡翠森林狼與羊 /龍祥/16廳/1520萬


7. 名偵探柯南 /向洋/11廳/1450萬


8. 飛機上有蛇 /甲上/17廳/1254萬


9. 傷城 /山水/11廳/1214萬


10. 蝴蝶效應2 /騰達/18廳/1150萬



B. 中規模映演影片(五至十廳上映)


1. 巴黎我愛你 /山水/5廳/639萬


2. 愛情決勝點 /騰達/7廳/604萬


3. 盛夏光年 /前景/9廳/530萬


4. 獨領風潮 /騰達/6廳/446萬


5. 玩美女人 /甲上/5廳/387萬


6. 一公升的眼淚 /華映/5廳/377萬


7. 邪降 /騰達/5廳/344萬


8.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前景/8廳/297萬


9. 奇蹟的夏天 /山水/7廳/291萬


10. 鬼宿舍 /海鵬/5廳/256萬



C. 小規模映演影片(低於五廳上映)


1. 愛瘋狂 /海鵬/4廳/192萬


2.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聯影/2廳/180萬


3. 醫生 /中映/2廳/179萬


4. 盜走達文西 /海鵬/3廳/142萬


5. 安隆風暴 /佳映/2廳/141萬


6. 東尼瀧谷 /騰達/3廳/128萬


7. 盧安達飯店 /海鵬/2廳/125萬


二、總體觀察:

I. 攻佔美商領土,爆血噴淚最奏效 /艾爾

一如往昔,2006年的臺灣電影市場延續著好萊塢獨大的趨勢,全年票房總值中由美商發行體系運作的影片收入就占了七成以上,剩下不到三成的票房,才由獨立片商(包括發行外片與國片的台商或港商)超過兩百部的龐大產量瓜分,而其中總票房低於50萬的,就高達115部,在非好萊塢影片市場並沒有明顯成長的前提下,獨立片商的數目和產量卻直線攀升,戲院有限,映期縮水,稍具規模的本土片商在『產值』面臨瓶頸下,只好藉『量產』來分攤風險,小片商更乾脆將重心倚賴在DVD版權回收上,資源分割再分割的結果,各家獨立片商的收入與市場佔有率均大不如前。



雖然本土片商的腰帶愈勒愈緊,不過還是有一些成功商業操作的案例,而以娛樂效果掛帥的類型電影,仍舊是有本錢和美商大片同場較勁、甚至出奇制勝的不二之選。以去年非美商發行的十大賣座影片來看,鎖定青少年口味的血腥驚悚片熱潮不退,在台低迷已久的日產片靠著漫畫改編的《死亡筆記本》系列再起爐灶,走出『貞子』窠臼的鬥智驚悚模式引發年輕觀眾話題,打鐵趁熱推出的續集策略也奏效,兩部電影短短三個月內就在北市捲走了四千多萬票房,讓不算以外片發行為主業的嘉禾公司喜出望外。另一家同樣由香港資金主導的甲上娛樂近年也靠著引進恐怖片大發利市,拍攝成績平平的《絕命終結站3》挾著前兩集打下的口碑聲勢,在市場淡季開出超過五千萬的超高票房,不僅壓倒許多大明星、大排場的好萊塢強片,也是唯一非美商發行影片打進年度總票房十大,成績好到連海外片商都對臺灣熱衷驚悚片的程度感到不可思議!



當然血漿濃度未必是以小搏大的唯一訣竅,懂得掌握觀眾的淚腺,有時會比砸大錢搞場面更符合獨立片商重視的經濟效益!堪稱去年最大票房黑馬的《佐賀的超級阿嬤》,就是深諳此道的絕佳範例,靠著有效運用名人推薦與溫情攻勢,《佐》片吸引許多非票房主力的年長觀眾走進戲院,證明即使購片與宣傳預算有限的片商,還是有機會以長賣(映期長達八週)的口碑效益達成佳績。綜觀去年賣破千萬的獨立製片,類似八大商業操作的雖然仍佔多數,但宣傳規模顯然不是賣座勝敗的取決關鍵,舉凡《墨攻》、《佐賀》與動畫《柯南》等片,都不是客觀條件最被看好的影片,之所以有超越預期的表現,便在於其針對鎖定族群顧樁的策略得宜,獨立製片不是不能大作,但要運用有限資源與好萊塢電影分庭抗禮,當然不能只是依樣畫葫蘆地請明星登台、炒八卦或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如何利用檔期、包裝與符合光重期望的曝光去突顯影片既有的優勢,經營特定且專屬的觀影族群,恐怕會是比徒求一網打盡更有勝算的法門!


II. 動人的故事與精準的行銷是國片翻身的基本姿勢 /林文淇

《巴黎我愛你》有著國人最憧憬的浪漫都市「巴黎」與「愛情」二個元素的組合,雖是集錦式的影片,劇情不易聚焦,但是眾多明星閃耀,與片名互相輝映,令人砰然心動,加上金馬獎成功的造勢,勇奪中規模排行榜之首實至名歸。《愛情決勝點》完全擦掉導演伍迪艾倫的名字,以好萊塢愛情類型片的包裝,從伍迪艾倫上一部影片《雙面瑪琳達》連院線上片都沒有,策略顯然完全成功,也印證浪漫愛情是電影永遠不褪流行的主調。日本的松子如果早點想到這個道理,不要過於強調「討厭的一生」或許不會在大規模的宣傳下無法吸引更多的台灣觀眾捧場。



從台灣市場的中規模上映的獨立製片賣座情形來看,電影作者與影展大獎對於台灣獨立製片觀眾而言已經失去吸引力。艾騰‧伊格言的《赤裸真相》與《吹動大麥的風》、《旅行之歌》等幾部獲得影展大獎的影片不僅沒有入榜,甚至與門檻都還有不小的差距。即便甚受國內影迷喜愛的阿莫多瓦,《完美女人》雖在榜內,成績也不是特別出色。反倒是二部泰國驚悚片《鬼宿舍》與《斜降》雙雙入榜,顯示這個類型是另一個台灣多年不敗的電影賣點。《一公升的眼淚》以一公升的淚水換來近四百萬的票房,一方面反映訴求溫情的亞洲電影(從《無米樂》到《佐賀的超級阿嬤》)在台灣是有不小的觀眾市場,另一方面也再次印證,日本電影結合漫畫、電視與圖書的整體行銷策略在台灣確實無堅不摧。



以國片前幾年慘淡的情況來看,2006年有二部國片擠入中規模上映的賣座前十大排行榜是令人欣慰的事。《盛夏光年》的賣座或許跌破不少人眼鏡,影片成功營造青澀成長電影氛圍,加上三個性別與性向互異又個性鮮明的年輕角色,確實能夠吸引年輕學生的興趣。影片也鎖定這個觀眾群在網路上推出多種新穎的互動宣傳,因此在西門町的絕色影城票房持續居高不下。反觀《奇蹟的夏天》宣傳力道並不亞於《盛夏光年》,雖然紀錄片原本在賣座上就無法與劇情片相提並論,但是前有《翻滾吧!男孩》與《無米樂》開拓出來的不小市場,又有結合廣告動感風格的魅力,若是影片能夠對於這群踢球的小孩提供更動人的「故事」,以紀錄片挑戰商業市場並非不可能的任務。《盛夏光年》的成功與《奇蹟的夏天》的小挫提醒想要翻身的國片不能再忽略動人的故事與精準的行銷的絕對重要性。


III. 在血漿與眼淚的夾殺下,藝術片如何開創自己的一片天? /陳德齡

相較於前二十大排行作品盡可能撲天蓋地高分貝進行宣傳,擠進小規模映演的十大影片,礙於片型、行銷經費、與少廳放映等因素,這些作品可利用曝光的平台相對受限。尤其面臨2006年幾家藝術電影院歇業或轉型的命運,縱使影片表現不凡,仍有可能面臨兩週檔期結束即被迫下檔的窘境。然而,站穩與同檔期強片陣容正面拼搏的陣腳,入選的七大影片還是證明,走出自己獨特定位,鎖定特定的利基市場,找出適合觀眾口味的訴求策略,將是廣告預算編列外,小規模發行影片最重要的任務。



2006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愛瘋狂》,挾著影展期間影迷鼎沸口碑與榮登加拿大全國票房冠軍氣勢,於七月初影展結束後一週上片,尤其延燒《斷臂山》同志話題餘溫,在暑假同檔好萊塢強片環伺下顯得獨樹一格。加上影片對於親子關係與青少年成長主題的真切描繪,為期兩個月的映期,意外成為學生族群假期間的另類選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以十七世紀荷蘭國寶級畫家揚.維梅爾(Jan Vermeer)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女孩』為故事主題,彷若畫作一般的攝影風格,與畫家面對少女、善妒的妻子與家族期待的複雜人心糾葛,本片掌握了藝術電影觀眾之外,對西洋藝術有興趣或長期參與藝文活動的觀眾,其五月檔期因面臨真善美裝修停業匆匆下片,卻因口碑穩定擴散成功於七月中二度上映,成為去年開創獨立製片特殊映演模式的箇中異數。唯一入選的國片《醫生》在台上映後獲獎連連好評不斷,這部以一個十三歲孩子突然結束自己生命為敘事主題的紀錄片,其議題的禁忌性與形式美學的藝術性相對提高進入市場門檻;本片連續運用國內各大影展(2006台北電影節、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金馬影展等)入圍獲獎機會,成功操作具有普遍情感認同的”思念”主題,利用虛擬網路或實體活動與媒體及觀眾不斷對話,同時緊扣各大醫界聯盟與社福團體正視人文生命教育的需要,塑造《醫生》成為示範教材(不論就紀錄片拍攝創新手法或生命教育主題)的力量不可小覷。



綜觀前三名影片從作品本身到行銷做法共通性,不論就檔期挑選、目標(團體) 觀眾定位串連、與特定領域議題包裝等,越是細微環節的操作,越是成為不可忽視的關鍵力量;這也是小規模映演影片在一面倒的市場與有限資源中,如何以小兵立大功的可能機會,若能善用跨界資源整合,如《安隆風暴》的宣傳深入注重企業倫理議題的商界團體,或《東尼瀧谷》在村上春樹書迷間引起話題效應等,鎖定小規模映演的獨立製片市場還是值得期待與重視,並有待各家片商的創新實踐,走出屬於自己內外兼具的美感道路。


三、2006台灣市場獨立製片行銷策略觀察 /黃怡玫 整理報導

I. 大規模映演影片:

1. 絕命終結站3:


毫無疑問這是絕命終結站系列裡最爛的一集!但卻因前兩集累積的聲譽與影迷使票房衝上新高峰。同檔期最熱門的八大片商影片為《斷臂山》,類型完全不同。



2. 神鬼無間:


以如此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演員陣容(李奧納多、麥特戴蒙)、題材(警匪動作)完全備足好萊塢大片之票房保證元素,但行銷操作中反而因強調《無間道》之改編而模糊了焦點,喜愛原版的觀眾不受刺激,一般主流觀眾不受吸引。



3. 墨攻:


宣傳並不主打戰爭大場面的呈現,強調戰略、知性思考與道德倫理的議題,從而吸引青壯年、男性觀眾。作品本身述說故事十分成功,口碑影響力強。



4. 佐賀的超級阿嬤:


搭配節慶假日連續多波促銷活動,邀在地名人(吳念真)代言連結本土議題與情感,溫馨親情題材適合闔家觀賞,開發高齡觀眾。雷公擅長操作溫馨親情類型影片,《蝴蝶》、《放牛班的春天》在票房上都有佳績。



5. 翡翠森林狼與羊:


在缺乏漫畫、電視卡通迷的基礎下,在春節檔期能夠以吸引兒童、家庭、女性觀眾的題材突破重圍,可見春節賀歲大片的標準(大明星大場面)逐漸在改變。



6. 傷城:


與《神鬼無間》相反,反而是受到《無間道》的庇蔭,編導組合有一定吸引力。行銷上主打兩大男演員,沒有針對故事內容作宣傳,可惜演員無法配合檔期來台宣傳,當時完全不敵《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新聞熱度。以其投下的宣傳預算與規模,票房並不理想。



7. 蝴蝶效應2:


影片本身完全是B級片、電視電影的水準,在美國是直接以DVD上市,但在台灣因為有第一集的口碑與佳績作保證,初上映時票房衝得極高,但之後急速下降。


II. 中規模映演影片:

1. 巴黎我愛你:


主打台灣白領階層,抓準台灣藝文愛好者對巴黎浪漫氣息的憧憬。



2. 愛情決勝點:


大師已死!當作好萊塢愛情片來操作,不再主打大導演名號。



3. 盛夏光年:


校園、青春、兩男一女三角戀情的故事確實地吸引到青少年、學生族群。與《藍色大門》、《十七歲的天空》的成功類似,清新的螢幕新臉孔,塑造年輕偶像。成功地運用網路行銷,以青少年族群愛用的部落格、MSN Messenger串連,正式上映前針對高中生所作的特映會十分有效。



4. 玩美女人:


《悄悄告訴她》讓阿莫多瓦在台灣一度大紅,《玩美女人》又是阿莫多瓦最擅長的題材,很可惜沒有能夠做到更好的成績。但本片的確缺乏浪漫愛情的元素,片名訊息也不明確。甲上操作藝術片的行銷經驗稍嫌不足,為拓展市場主打通俗劇元素,反而流失阿莫多瓦的忠實影迷。



5. 一公升的眼淚:


行銷時並不強調故事內容或影片類型,但就強打”眼淚”!預告片中充滿賺人熱淚的場景。



6.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片名是致命傷!”XXX的一生”之類片名的電影一向不受歡迎,明明是很通俗、感人的愛情故事,又有導演、女主角來台宣傳,檔期又配合得好(擔任金馬影展閉幕片之後隨即上映),一切行銷手法都做得很恰當。但以其安排八廳上映以及廣宣規模來說,片商的野心更大,預期太樂觀。



7. 奇蹟的夏天:


楊力洲導演在台灣電影圈長久耕耘累積的資源與影響力有發揮,加上山水娛樂以商業片規格與方式來操作宣傳,一時聲勢頗大,但上映後並沒有形成口碑效應。有可能是參考《翻滾吧!男孩》的案例,抓準運動、團結精神對市場的吸引力,而企圖更超越《翻》的成績,但與影片內容有落差,造成觀眾期望落差。



四、2006台灣市場嚴重忽略的獨立製片(春節大捕帖)

放映週報推薦所有在2006年【院線影評】單元曾刊載影評的影片(會員可登錄後,利用該單元的「前期內容」查詢)。以下為此次專輯針對小規模上映影片討論時特別提出的片單,供讀者參考:



1. 禍水(Water)/印度、加拿大/佳映


這不是寶萊塢!!所以男女主角不會話沒說完就突然扭起腰來,但少了華麗場面或煽情對白,轉為含蓄內斂的催淚力道絲毫不減,這部被印度禁演的電影卻很有可能是印度影史上最重要的一章!



2. 靈界線(Requiem)/德國/海鵬


同一個故事題材去年曾被好萊塢拍成驚悚片《驅魔》,雖然結果是難以比較的兩種類型,票房也有天壤之別,但這部德國電影版光是角色刻劃和女主角的演技,就讓人佩服到忍不住想讚美上帝。



3. 罰球線上(The Heart of the Game)/美國/佳映(紀錄片)


一位黑人女性追尋籃球夢的傳奇故事,充滿動感的影像節奏宛如不斷進階挑戰的緊湊賽事,是本片最撼人心弦之處。



4. 伊莎貝拉(Isabella)/香港/福斯


香港鬼才導演彭浩翔以澳門異國風情為背景,媲美王家衛迷離醉人的影像氛圍,與柏林影展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殊榮,為澳門人回歸中國大陸前的徬徨與憧憬,留下蒼涼華美的註解。



5. 千里走單騎(Riding Alone For Thousands Of Miles)/中國/博偉


張藝謀為《英雄》、《十面埋伏》打造壯麗武功、絢目特效之後,再度回歸小人物真摯情感的極簡哲學,將一位父親(日本影帝高倉健飾)為求兒子原諒走上的和解之路,描繪地絲絲入扣感人至極。



6. 被遺忘的天使(All The Invisible Children)/法國/海鵬


來自七個國家的導演,拍攝世界上七個境遇不同但都同樣需要更多幫助的孩童。大拼盤式的短片組合對影癡來說是最划算的選擇,以本片來說七段中有三段堪稱傑作。南斯拉夫電影大師庫司托利卡的”Blue Gypsy”中,天才的迷人風采一覽無遺;批判美國黑人處境最鋒利的史派克李在”Jesus Children of America”段落中力道毫不保留又不流於煽情;巴西導演Katia Lund繼《無法無天》後在”Bilu e Joao”中流露溫馨與希望。



7. 窈窕老爸(Transamerica)/美國/佳映


想要進行變性手術成為女兒身的布莉在心理諮商師的建議下踏上橫越美國的公路之旅要與素未謀面的兒子相認,偏生這兒子也是個性別認同模糊的浪蕩青年。在相認的過程中達到認識自己的最終目的,荒謬尷尬的難題都教導演化解為幽默的情境喜劇。飾演男主角的女演員Felicity Huffman在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競賽中敗給美國甜心瑞司薇絲朋,足見美國演藝學院之一貫保守。



8. 放逐(Exiled)/香港/龍祥


杜琪峰最擅長的黑幫片,一顆子彈都絕無浪費,不該有生物的地方也不會有白鴿飛起;再加上公路電影的機運與隨性,讓本片有不同的幽默。五個演員的組合,黃秋生、吳鎮宇、張耀揚、林雪、任達華可以說代表了香港黑幫電影的最高演技成就!



9. 人魚朵朵(The Shoe Fairy)/台灣/山水


李芸蟬的第一部影片,以極低的製作經費,呈現出影像風格極其鮮明的成人童話世界。徐若瑄飾演戀鞋的少婦與朱約信飾演出版社的怪老闆都有可觀之處。



10. 灰熊人(The Grizly Bear)/德國/佳映


德國資深作者導演荷索的紀錄片。全片內容以美國一位異類的「保護動物人士」自己一人或與女友非法深入灰熊保護區所拍攝的關於熊與自己的錄影帶為主,結合導演探討影片內容與人生哲學的旁白,在簡單的紀錄片風格中,提供難以言喻的多重觀影經驗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