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臺灣的類型片市場──靈異片《宅變》挑戰觀眾膽量,訪導演陳正道、製片葉育萍

16
2005-07-21
  • 艾爾

雖然近年國產劇情片的票房幾乎要教人絕望,也沒人敢擔保臺灣電影何時才能擺脫『高格調悶片』的形象(or 成見),不過還是有一群影人懷抱著拯救市場的熱情,試圖用更具娛樂性又不失質感的內容,以及更有效率與噱頭的行銷宣傳模式,為找回流失已久的臺灣商業片觀眾而努力著…。去年以《十七歲的天空》創造國片行銷奇蹟的三和娛樂公司,算是其中最具野心、成績也最卓越的標竿之一,繼小兵立大功的同志喜劇成功吸引年輕觀眾後,國內少數採製片主導的三和公司今年祭出拍攝成本乘於二的鬼屋驚悚片《宅變》,朝年齡層更廣、更高的票房數字邁進,期待重振類型片當道的健全市場生態! 目前還在後製階段便已賣出亞洲多國版權的《宅變》,正釋出第一波海報與預告片引起影迷關注,也即將在本屆台北電影節作首度精彩片段的曝光,華麗且陰森駭人的影像風格逐漸受到網友的討論。放映週報率先在影片正式上映前獨家專訪製片葉育萍小姐,以及曾以《狂放》等作品引起影壇矚目的新生代導演陳正道,請他們率先與讀者分享籌拍《宅變》的幕後心得、行銷策略與影片風格,預見下半年度國產電影最值得期待的驚悚陰風!

──(to 製片)三和娛樂成功地打造了小兵立大功的同志喜劇《十七歲的天空》,也是國片製片主導模式的一次漂亮示範!睽違一年多,貴公司再推出類型迥異的驚悚片《宅變》,計畫的行銷方針與宣傳模式是否也隨之有大幅度的調整?

製片葉育萍(以下簡稱葉):其實目前為止倒沒有很大的不同,還是走發新聞稿、與影展合作造勢等傳統路線,當然在發稿的內容與切入角度上會和《十七歲的天空》有所區別,我們也會希望《宅變》在整個宣傳與上映的規模再向上攀升,終究驚悚片要比同志喜劇所吸引的族群來得廣泛得多,所以之前《十七歲的天空》沒排的公車廣告或電視 CF 等行銷預算《宅變》應該會下,另外《宅變》目前也談了較多的異業合作,包括手機廠商、連鎖書店、咖啡店、出版商等,整體而言片子的曝光率會提高更多。

──(to 導演)首次跨足商業類型片,《宅變》的劇本最吸引你之處,或讓你覺得能大展身手的地方在哪裡?

導演陳正道(以下簡稱陳):這次劇本的產製過程其實是有點逆向操作的,基本上是製片和我先確定了合作意願,我們才開始討論適合的類型與劇本,會挑中驚悚片這樣的類型可能是製片考量我拍的東西節奏都慢慢的(笑…),所以動作或喜劇類型就直接排除了,選擇了以營造氣氛見長的驚悚類型片合作。

我自己是學設計出身的,這次《宅變》的劇本也是找來我一個設計出身的學弟操刀,所以劇本最吸引我的地方,其實就是其中對視覺空間的描繪,讓我覺得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能夠在視覺上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至於在內容方面,能夠在一部驚悚片中探討到家庭與犧牲等主題,結合了華人傳統的特色,也是本片劇情在泛泛恐怖類型片中最吸引我躍躍欲試的部分!

──目前拍攝與後製的進度如何?計畫推出的檔期在何時?

陳&葉:目前初剪剛結束,正在進行修戲或一些後續包括音效等收尾工作。檔期部分原本我們預計是九月份,不過目前考慮到當月份同類型的片子實在太多,我們擔心觀眾無法消化或是被熱潮混淆,所以現在可能會往後延到十月份的檔期,今年恐怖或驚悚類型片的產量特別多,幾乎每隔兩週就會有一部推出,當然這反映了這個類型確實是市場的主流、才能持續受到觀眾的青睞,不過要如何在眾多同型片中作出區隔,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

──拍攝恐怖類型片所需的資金應該遠超過一部同志喜劇,在籌措資金或尋求贊助的過程是否要經歷更大的挑戰?

葉:驚悚片的成本的確比同志喜劇高得多,我們目前投下了一千五百多萬的預算,後製成本還有可能向上攀升,這已經是《十七歲的天空》兩到三倍的成本了!不過就一部恐怖片而論,這樣的拍攝成本其實並不算高,我們沒錢做特效,所以盡量在燈光、場景與美術設計上下足功夫,把錢花在觀眾看得到的地方,千萬預算聽起來並不算少,但就類型而言這樣的預算其實抓得很緊,以我們在視覺上的講究程度來看,錢真的都花在刀口上。

其實籌備前期遇到最大的挑戰是找到符合劇本描述的那棟房子,因為劇本中對這個空間的描述實在太過豐富,所以後來我們總共找了兩棟大宅,才得以拼湊出所有的外景全貌,場景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因此我們特別謹慎地處理這個部分。

──《十七歲的天空》在 DVD 的製作與發行上與美商合作,提升了精緻度與市場規模。獨立片商前景娛樂在幾部大片的發行上與美商合作也創造了成功的前例,有大規模上映潛力的《宅變》,在院線發行上是否有考慮與美商八大合作,以爭取更大的聯映規模?

葉:不排斥,我們不否認美商八大在排戲院上有明顯的優勢,尤其當上映規模較大時,在這方面我們抱持著相當開放性的態度,聽過不少發行界前輩給我們的意見後,我們確實也在考慮比先前預期更大的規模發行這部影片,而美商在談戲院時握有的籌碼,也在我們考量合作的範圍內。

──(to 製片)為何會找上導演新秀陳正道執導一部和以往作品風格大不相同的恐怖類型電影?

葉:其實早就有合作的意願,只是一直在想一個辦法可以作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結合,《宅變》算是我們試探市場反應投出的第一顆石頭。

陳:其實一開始我也有跟製片育萍姐談過我自己想拍的故事,當時育萍姐的反應是,我覺得你還是先想辦法跟觀眾作朋友,才有繼續一部一部拍下去的機會!選擇了商業片的框框投身在內,有時不全然對創意只是種限制,當我開始拍攝《宅變》後,雖然整個環境和題材和我過去接觸的有很大差異,但束縛絕不是來自商業類型,而影片的後半段也跳出了類型片的規則。對我而言拍商業電影就像開一個窗口,先讓觀眾從熟悉的角度進入,再讓他們發現這其實不是他們想像中的世界,這樣的創作模式依然能讓我感到滿足。

葉:我想舉一個韓國導演金基德作例子,他早期的作品以大膽影像與細膩刻劃的情慾著稱,但終究還是被歸類為冷門的藝術電影,但自從他以更溫和、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手法拍了《春去春又來》後,他的作品忽然在市場熱絡起來,但仔細深究這部片子,《春》片所要傳達的內涵與人性觀察和他過去作品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公司成立以來一直給這些年輕新導演機會,就是希望他們能以更貼近大眾的形式去傳達他們想表達的意念,這樣他們也才更有機會一部一部拍下去,在商業掛帥的體制生存下去。

──《宅變》是臺灣近年來從未嘗試過的鬼屋電影,在影像風格與驚嚇方式上是否會和歐美或日本的鬼屋電影有所區隔?

陳:在視覺風格上它和日本鬼片絕對不同,我們在整個場景的打造和美術形式上都比較接近歐洲色彩,一種中式的歐風格調,有點像租界時期上海的感覺,這也可能會是下半年華語片開始流行的新時代潮流(製片舉了關錦鵬新片《長恨歌》為例);至於驚嚇的方式,《宅變》會貼近所謂心理驚悚劇的形式,它不用突如其來的聲響或鬼影嚇人,更不會從哪裡爬出溼答答的女鬼,它可能不會讓你看完睡不著覺,但當觀眾回想起片中的某些片段與情節,肯定會有種不寒而慄的陰冷感,尤其是片中主角最後作出的抉擇(在此不便透露),恰好反映了我作品一貫以來對所謂中國文化裡群體優勢的控訴,有頗為大膽的情節處理!

──近期同樣走驚悚路線,並請來國際卡司砸下重金拍攝的《詭絲》,會是你們市場競爭的頭號勁敵嗎?

葉:應該不會,一方面是兩部片的檔期拉得很遠(《詭絲》預計在明年5月上映),彼此設定的位置也不同,對方是特效支援、並有國際資金投入的大製作電影,相較下我們還是小成本的獨立製作,不過我們很樂見國內有這樣的大製作開拍,這對整個市場的活絡性當然是有幫助的,不過我們沒有把競爭的對手拉到那麼高的位置。

──據了解三和公司本年度將有三部新片開拍,未來還是會持續以發掘本土年輕導演與開拍大眾導向的類型電影為主要方向嗎?

葉:除了《宅變》以外,女導演李芸蟬的新片《人魚朵朵》已經在開拍,這是和劉德華的製片公司合作的片子,機緣是剛好在去年金馬獎典禮上碰面,劉德華正在籌備一個華人地區新導演培植的計畫,希望由我們公司推荐人選,台灣的女性影像成績在亞洲區算是最卓越的,所以我們推荐了以《神奇洗衣機》獲得好評的李芸蟬導演作代表,整個計畫進行地比我們想像中地要順利許多;另外《十七歲的天空》導演陳映蓉的新片也會在七月開拍,會再度和楊祐寧合作,類型是一部動作喜劇,雙方都對再次擦出的火花十分期待。

我想未來兩三年內,培植新導演和拍攝類型片都還會是公司的主要目標,新導演能為影壇注入新的創意與活力,是我們一直傾向給新人嘗試機會的原因,當然有愉快合作經驗的導演也是未來長期搭配的對象,不過產量上就真的很難說了,有太多人、事、物的變數在影響著電影圈的發展,一年內有三部新片開拍是很健康的成績,但是不是要維持這樣的產量,還要視景氣、資源和對象而定。

──最後照例,還是要請你們提供觀眾一個非要進場觀賞《宅變》的理由!

陳:看電影對我來講真的是項每週無法或缺的娛樂,當台灣電影正在轉型且朝多元化發展的此刻,《宅變》對我這樣的創作者兼影迷而言真的是個轉捩點,而進場的觀眾,也將同時扮演一個革命者的角色,此時不參與更待何時?

葉:在不能透露關鍵劇情的前提下,我只能說《宅變》探討了一個華人熟悉卻已經很久沒在電影出現的題材,製作和拍攝這部片的每個環節,我們都把觀眾的需求放進考量的第一順位,我希望觀眾進場見證我們用心耕耘一部好看電影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