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動畫 72 變,要迪士尼看招──《紅孩兒:挑戰火燄山》導演王童專訪

10
2005-06-09
  • 艾爾

當國產商業片的市場面臨瓶頸,藝術片也不再橫掃國際影展大獎時,臺灣電影還能有什麼出路?與臺灣新浪潮時期導演同時掘起於 80 年代的資深導演王童,選擇了一條迥異以往、也勢必不同凡響的新道路~3D 動畫長片!憑藉五百萬美金的製作成本,以及勢必打進歐美市場的旺盛野心,王童導演與負責技術製作的臺灣動畫界龍頭『宏廣公司』,不只打算振興臺灣從未成功開發的本土動畫市場,更要一舉向國際喊話,『臺灣動畫絕不只技術到位!』,《紅孩兒:挑戰火燄山》要讓全球觀眾見識到臺灣動畫人才的創意與敘事功力!

美術設計出身的王童導演,以《假如我是真的》首次跨足導演領域,之後的《看海的日子》、《策馬入林》、《稻草人》更是臺灣電影全盛時期不可不提的顛峰代表作,然而影齡超過 30 年的王導並不侷限於既有成就,近年全力投身臺灣電影的全新領域,對電影投注的心血絲毫不減,本期放映頭條透過獨家專訪,將一探他對臺灣動畫市場懷抱的熱情與企圖,揭開他為最新作品《紅孩兒:挑戰火燄山》所打造的全新視野藍圖。

──從一個資深的劇情片導演,到國內第一部3D動畫長片的催生者,中間所跨越的領域不可謂不大,是怎樣的因緣際會讓您踏入這塊全新領域?

王:我在中影待了 30 多年,也拍了許多部作品,然而臺灣電影的市場與產量愈來愈萎縮,而萎縮的原因你們應該也知道~外在因素包括美商八大影業的獨大、韓國和香港電影的持續茁壯,反而是我們這群 80 年代崛起的臺灣導演們,面臨了瓶頸,這些作品所強調的人文性與藝術價值,在國內能號召的市場已經在縮小,唯有靠著國際影展大獎的肯定,爭取到國外的賣埠,但近期除了侯孝賢或蔡明亮等人以外,臺灣電影似乎在國際間也不再吃香,喊價愈來愈低,在拍攝成本無法提升的環境前提下,臺灣電影只能走所謂的『精緻人文路線』,但一直走這條路只會讓國內觀眾不斷流失,創作者個人色彩過度濃厚的結果,只能吸引到極少數的文藝影痴,最後終究走進小眾電影的框架中。而絕大多數的一般觀眾,只會選擇好萊塢大片去戲院觀賞,要看精緻的國片小品,其實打開電視看一齣公視投資兩百多萬的單元劇就已足夠,觀眾沒道理再為了這類型的電影走進戲院!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臺灣 2,300 萬人口的電影市場實在太小,過去臺灣電影可以賣到東南亞市場,但現在大陸電影或電視劇在這些市場的賣相還勝過我們,對這些買家而言,要他們瞭解所謂藝術性的價值實在太難了!

我過去走的也是藝術人文路線,但看到目前環境的不景氣,我不得不改走市場路線,因為藝術路線再走下去,觀眾只會愈來愈少,電影工業也會萎縮,所以我就提早退休,宏廣公司找上我來做動畫長片的製片,我一開始接的案是《林旺的故事》,而宏廣公司當時已開始了《紅孩兒》的製作,我就接下這個企劃並作了大篇幅的改良,完成之後我會繼續進行《林旺的故事》這個案子!

──所以之後還有一系列的拍攝計畫?

王:有,很多計畫。因為動畫這個事業開發後,走的可能將會是全球的市場,動畫已不再是所謂的『卡通』,吸引的也不再侷限於電視兒童,現在成年人也看動畫,動畫市場已從過去的非主流邁向主流,美國年度最賣座的影片是《海底總動員》,宮琦駿的動畫在日本也是最賣座的電影,所以動畫這個市場是極度值得開發的。然而臺灣一直沒有動畫的代表作,原因在於他們過去還是一直處於邊緣、非主流的位置,所以雖然技術達水準,但一直沒辦法說出一個很精彩的故事,這群投身動畫業的年輕人都很能畫,但說故事能力都有待加強,無關好壞,只是始終說不出一個整整 90 分鐘都很吸引人的故事,我來這裡也在訓練一群能說好故事的人才。

而且動畫這門學問其實絕對與人文、藝術有關,不單只是技術問題,所以一定得訓練出一批具人文素養的人才來做動畫長片或影集,片子才會好看!

──所以您覺得臺灣動畫在技術水準上已達國際級水平了?

王:是的,只是投資做長片的預算太高了,很少人敢投下鉅資在這個領域,就算投下了,回收的可能性也不高,因為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過去臺灣動畫的說故事技巧還是和好萊塢有極大差距。

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從《紅孩兒》開始,把故事說的通俗有趣,一部一部把臺灣動畫的水平提升,達到電影的標準,絕對要超越一般電視看得到的 22 分鐘卡通水平,目前測試的評估反應,我們已經成功拉高臺灣動畫的水準與競爭力,不敢說超越日本頂級如宮崎駿作品,但比起一般的日本動畫作品毫不遜色,跟韓國差不多,當然超過大陸或其他亞洲國家,整體而言,我們的水準級數起碼是在 B+ 以上!

──請問《紅孩兒》全片從構思到拍攝共花費了多少時間?

王:差不多兩年,整個完成應該說是兩年半,是我們拍攝一般劇情長片投資總額的四~五倍,花費時間也是四~五倍,以《紅孩兒》這部成本達 500 萬美金的大製作而言,更是目前一般國片拍攝資本的五倍以上。

──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在十分不景氣的國片市場內顯得尤其冒險,您會如何去開拓成本回收的管道?

王:宏廣公司是唯一在動畫界與美國好萊塢關係最好的,為好萊塢的動畫加工已有幾十年的合作關係了,所以跟美商大公司老闆都已培養了很深厚的情誼,我們有信心利用這個管道將本片推銷至海外尤其是歐美市場!你說韓國動畫就算做得再好,沒有管道還是外銷不到美國市場,我們透過這長期合作的人脈與默契,有把握直接進軍美國和歐洲市場。此外亞洲市場目前也在積極接洽中,日本已經展現興趣同時一次談下《紅孩兒》加《林旺》兩部動畫長片 deal。

──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這次技術合作的宏廣公司嗎?

王:宏廣公司已經有幾十年的動畫加工產業史,在臺灣曾有多達 1,000 多名員工,不過目前臺灣只留下 300 名最菁英的人員,其他人留在大陸和泰國,外包的支援人力也有 500、600 人,專門做承接國外的 case。宏廣全盛時期全世界有百分之 70 的動畫卡通都是在這裡加工製作,包括美、加、歐洲等等,所以培養出了一堆好人才,現在無論臺灣、大陸或是華人地區頂尖的動畫菁英好手,幾乎全是出身自宏廣。

為了提升產製水平,我們把過去主力的電視卡通客戶交由泰國分公司去加工,留在臺灣的菁英們全力研發製作動畫長片的 case,這兩年比較辛苦地方的在於我們要發展自製長片,要投入相當的資金與人力,相對也無法立即回收收入,為了《紅孩兒》這一系列動畫長片,宏廣空出了兩條生產線專門研發自製動畫,只開放其餘四條生產線接外來 case,收入減少、投資增加,這是最辛苦也最需要信心的時期,然而這對我而言就像蝴蝶的蛻變期,雖然蛻變的過程中要經歷一些辛苦且不被看好的階段,但一旦成果誕生後,那可能會連帶產生比原本加工業更豐碩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終於建立出屬於自己品牌的產品,讓全世界都看得到臺灣動畫的具體成績!

──過去臺灣自製動畫如《魔法阿媽》、《蝴蝶夢》等都沒有開出理想的票房,這會對你們造成不小的包袱或壓力嗎?

王:這確實是很現實的問題,不過我們得細看它們不成功的原因,造勢不夠、宣傳能力不夠、沒有特別吸引人的故事、加上視覺上沒有進步等…,都是關鍵的差距,它們在市場上的失敗的確會造成我們在推廣本土動畫上的阻力,像中影《蝴蝶夢》的失敗就形成了市場對動畫界不小的成見,所以我們六月份會開始密集的舉辦試片,用片子的成績來證明我們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水準是接近好萊塢的,是足以邁向國際的。

──《紅孩兒》已經是一個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題材,在編劇與敘事方式上是如何添加新意並賦予新的賣點?

王:我們這次的編劇請到了紀蔚然老師,與一個編劇團隊花了將近四、五個月創作出整個故事,借重《西遊記》這個傳統的戲劇題材,改編出具時代感的新意,不過我們改編的方式不是像日本人那樣,讓孫悟空騎摩托車之類的作法,而是想辦法加入炫目的打鬥、充滿笑點的故事,保留百分之 50 的原著精神,另一半則完全改良,把故事的焦點擺在『紅孩兒』這個角色身上,孫悟空成了配角。

執導動畫與過去執導劇情片有太大的不同了,劇情片可以和演員產生互動,動畫片則是完全天馬行空,導演必須非常清楚每個分鏡和動作的細節,主導性增高許多,相對難度也大大提升,是完全不一樣的經驗。

──《紅孩兒》排上了兵家必爭的暑假熱檔(八月份),面對來勢洶洶且有一定票源的迪士尼或夢工廠動畫,您認為本片吸引觀眾最大的勝算在哪?

王:今年暑假依然有好萊塢的動畫強片如《馬達加斯加》等問世,對我們而言當然是難纏的勁敵,終究好萊塢動畫無論在製作資金還是行銷規模上,都是我們無法匹敵的,他們一部動畫平均產製期可達五年,資金動輒在 5,000 萬甚至一億美金以上,比起來我們 500 萬美金做出的《紅孩兒》真的只能算小成本,但我們並不畏懼好萊塢大片,因為它們終究還是走傳統西洋動畫的路線,而《紅孩兒》強烈的東方色彩將是它以小搏大的特色與利器,一方面它會有許多更貼近國人文化的笑點,另一方面它將會像動畫版的《臥虎藏龍》一樣,運用這異國風味與精神令西方觀眾耳目一新!

我們的目標倒沒有放在非撂倒好萊塢動畫不可,但這部片絕不能賣垮,我可以向所有觀眾保證的是,這部電影絕對不悶,從頭到尾都引人入勝,跳脫以往觀眾對本土影片或動畫的定見,加上本片還有美國福斯公司前總裁 Clive 的品質背書,他不僅相當喜愛本片,也為本片進軍歐美市場提供了很多具體建議,參與了後期的剪片過程,信心滿滿要幫忙將本片推進具全球指標性的北美市場。當然本片在臺灣市場的表現很難預估,終究國片萎縮的厲害,這部電影在片型上又無前例可循,但我衷心希望觀眾進場來支持本土動畫,一睹我們耀眼的辛苦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