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藝術?我的電影不需要『框框』!──專訪《天邊一朵雲》導演蔡明亮

4
2005-03-24
  • 艾爾

柏林影展前,沒有人預料到《天邊一朵雲》會在臺灣掀起這麼大的討論熱潮,延燒之快簡直比 40 歲男子『辦事』還要迅速,對於這一時『性』起的矚目和媒體效應,視拓展本土電影觀眾為職志的《放映雙週報》,當然也不能放過這個推波助瀾的機會,排除萬難取得蔡明亮導演的網路獨家專訪權。

蔡導看到本報記者來訪的第一個反應是,『像你們這種非主流的媒體總該問點營養的問題了吧?』(嚇得營養不良的主編雙腿皮皮挫!),我想太『in』的話題談久了,還真讓人覺得有點『硬』不起來,於是《放映雙週報》不打算繼續在尺度問題大作文章,這場非關 LP 的無碼對談,將帶您一探亮導的創作主張,以及他對臺灣影壇發展與趨勢的看法,至於對『18禁』更有興趣的讀者,阿亮給你的建議是直接買票進場看個究竟!

※※

──首先恭喜您的新片在柏林凱旋而歸,又在新聞局的尺度保衛戰獲得完整版上映的空前勝利,《天邊一朵雲》可謂近年成績最突出的臺灣電影。臺灣電影從數年前叱吒各大國際影展的盛況,最近忽然沉寂了許多,從您征戰多個影展的經驗來看,臺灣電影已經漸漸失去它的特色與優勢了嗎?

蔡明亮(以下簡稱蔡):我不覺得臺灣電影在國際的聲勢有多大的變動,臺灣電影的位置一直都在,它在國際影展受到矚目的程度也不遜於香港、內地或是韓國,侯孝賢也好,蔡明亮也好,依舊在各大影展獲得相當的矚目。近幾年最大的差別在於新人少了,臺灣電影沒有創作新血注入,市場也萎縮地不像話,於是乎闖蕩各影展還是我們這個時期的導演,卻始終沒有值得期待的創作新秀出現,使得這些獎項肯定也只能算是獨立事件,不能代表臺灣電影勢力的消長。在柏林得獎後有記者說臺灣電影熱潮再起了!我覺得有點荒謬,因為連接下來有什麼,我都還看不到。

這是令我感到憂心的現象,臺灣電影近年來出現的聲音,有的一味倡導從市場出發,大力鼓吹好萊塢化的類型片模式,有人則視侯孝賢或蔡明亮的作品為畏途,認為臺灣電影不該再延續鮮明的作者個人風格…,然而結果還是沒能讓市場蓬勃發展。其實全世界有一個好萊塢就夠了,毋需再處處都向好萊塢看齊,臺灣電影已經在國際間開創出自己的特色與形象,設法持續保有自由創作的空間與活力,會比盲目地模仿西方商業片來得有意義,對我而言,市場性和創作力是同等重要的,兩者也絕對可以並存於一部電影。

──從《天邊一朵雲》最近掀起的討論熱度來看,它已經跳脫以往觀眾對所謂『藝術電影』的期待框架,這是您樂見的情況嗎?

蔡:這是當然,其實我從來就不把自己的作品視為『藝術電影』,這樣的框框太過狹隘,也彷彿先天就限制了創作的自由度,以及觀眾的可接受度。熟悉我作品的觀眾就會知道,蔡明亮的電影就是蔡明亮的電影,它不需要被歸類也很難被歸類,藝術片、情色片…都不是《天邊一朵雲》的類型,不是每部情色三級片拿到臺灣都能引起關注或獲得這麼大的迴響,因為《天邊一朵雲》是自成一格的,不該用裡頭的任何元素就被概括地分類。

其實我們都生存在一個充滿『框框』的社會,每個人都在試圖分類或框架身邊的事物,不只是電影或尺度,臺灣的政治和教育也都是如此,好像怎樣的人就得吃怎樣的罐頭,什麼樣的人就應該看什麼樣的電影,我不否認連我自己,都常被設於某個框架內,或是試圖過著框框裡的生活。然而我創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這些框框,這也是我這麼強調創作『自由』的原因,我的作品不被限制在任何框架內,觀眾也不需被教導去看哪一類的電影。

──您會擔心這陣子關於腥羶八卦話題的延燒,製造了偏差的期待,以致於許多帶著有色眼光的觀眾進場嗎?

蔡:這我不擔心,他們要帶著怎樣的心態看電影我也沒辦法管,創作者不該考慮這麼多,不然怎麼有辦法盡情的創作和拍出自由的作品呢!

──這部影片的構思發想是從何而來?是受到特定事件的啟發嗎?

蔡:《天邊一朵雲》原本是一首我很喜歡的西部牛仔歌曲,聽著這首歌,我腦海裡浮現了女英雄陳湘琪拯救李康生的故事構想…,其實沒有特定的事件或靈感來源,我創作的靈感都是源自於生活點滴,寫劇本之前我也不會作『接下來我要拍個情色故事…』之類的設定,但很多東西就像河流匯集一般自然地產生了!《天邊一朵雲》和我過去的作品一樣,都在描寫城市裡某一群人的生活型態,也許不一定反映所有人的內心世界,但在這個城市的某些角落裡,這些事件與角色關係是確實存在的。《天邊一朵雲》的城市裡性行為氾濫,卻不代表性觀念開放,這個社會對性依舊充滿著歧視,對同性戀的歧視、對愛滋病的歧視…,這部片可以看作是我對這個社會的試探,我們對性的觀念是否真如我們想像地那麼開放、那麼健康!

──影片對於情慾以及性愛的刻劃愈深入,你對於佛門的皈依愈篤定,您如何看待這被一般人視為對立的作為?

蔡:人們對傳道的方式還是充滿過多的偏見與限制,然而這些教條規範並沒有阻撓我修行向佛的誠心,與一生弘揚佛法的道路。對我而言,上天指引我傳道的方式就是拍電影,人們可以透過我的電影領悟佛的意涵,而不受限於它的表象或形式,誰說弘揚佛法就只能拍『師姐』的故事呢?可以透過電影傳遞的禪意太多了,不該徒重於故事或畫面的侷限。

──可否談談這次本片交由美商發行的原因?是電檢話題所引發的效應嗎?彼此合作的經驗如何?

蔡:其實美商在這次電影引起諸多話題之前,就已經有和我接觸,他們一直有在尋求回饋本土獨立製片的機會,只是過去並沒有合適的對象,所以實際的合作還只停留在觀望階段,終究美商大規模的發行機制未必適合所有的電影,我想《天邊一朵雲》確實讓他們看到了可為的潛力。這次的合作經驗對我而言是正面的,因為彼此都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所成長,我們讓他們看到了創作的自由廣度,他們則提供了我們值得學習的行銷策略,至於這樣的模式是不是未來國產片可以遵循或參考的,我認為可以,但前提是要有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兼具份量與商業潛力的電影,才能真正在美商發行機制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