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影】黑色是正直且美麗的顏色 ——《黑豹》與半世紀前的《1968黑豹黨》

628
2018-08-16

適逢六八年學運事件五十週年紀念,本屆桃園電影節特別策劃「騷動的時代精神:1968」回顧單元,搜羅世界各國呼應彼時氛圍之電影作品,引領觀眾遙望五十年前的時代喧囂,感受那些迴盪於影像裡的殘響。法國新浪潮祖母導演阿涅絲・法爾達(Agnès Varda;在台普遍被譯為安妮華達,然讀音差距甚大,本文將以此譯稱之)紀錄短片《1968黑豹黨》(Black Panther)的全新數位修復版也將在此單元中台灣首映。

美國漫畫工作室漫威(Marvel)今年初推出同名超級英雄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卡司陣容幾乎全為黑人演員,其靈感來源與時空背景部份參考美國黑人平權運動團體「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之史實,相隔半世紀,兩部影片產生巧合的連結。在美國種族對立與衝突日益激化的當前時空之下,《黑豹》以「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神話手法再現黑人歷史與文化符碼,是一種「黑的正大光明、黑的先進、黑的值得驕傲」的詮釋,呼應《1968黑豹黨》片頭出現的標語「黑即是正直與美麗」(Black is Honest and Beautiful)。今日回頭再看《1968黑豹黨》,或許補足了英雄電影裡缺席的真實歷史現場,彷彿聽見來自時空彼端的迴音。

無標題

1967年時,阿涅絲的丈夫賈克德米(Jacques Demy)作品《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1964)大受歡迎引起影壇矚目,隨即受邀為美國製片廠哥倫比亞(Columbia Pictures)拍攝新作《模特兒商店》(Model Shop),阿涅絲因此隨夫移居美國加州,夫婦渡過約莫三年的黃金時光。

當丈夫忙於籌備新作時,阿涅絲受到晴朗加州的政治參與氛圍與青年文化影響,開始四處探訪自力拍攝作品。第一部在加州拍攝的短片作品《揚科叔叔》(Uncle Yanco),記錄下她拜訪素未謀面的遠親叔叔揚科,兩人見面相認的過程。次年,她聽說在舊金山灣區奧克蘭(Oakland)出現捍衛黑人權力的社運團體黑豹黨,數次拜訪其集會現場,以16毫米攝影機記錄下群眾要求釋放該黨首領之一休伊・紐頓(Huey Newton)的抗議現場,並訪問許多黨內重要人士與集會現場民眾對於事件的看法,紐頓獄中訪談片段也穿插其中,剪輯完成了報導式的紀錄作品《1968黑豹黨》。

在阿涅絲動身前往美國前一年,克里斯馬提(Chris Marker)邀請導演朋友們包括雷奈、高達、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與阿涅絲等人共同以電影創作宣示與戰火中的越南人民同在,完成了《遠離越南》(Loin du Vietnam)。次年在法國政治社會等各種複雜因素加劇之下,法國各地開始發生數起抗爭行動,能量累積到最後爆發了著名的「五月風暴」(Mai 68)事件。

《1968黑豹黨》由法國電視台出資拍攝,原定在五月風暴事件數月之後在法國電視首播,最後一刻臨時取消,阿涅絲事後表示「不應該再挑起學生們的憤怒」。

無標題

不同於其他法國新浪潮同儕(僅管阿涅絲比較認同他們這群是「左」浪潮),身在加州的阿涅絲在「五月風暴」現場、六八坎城中斷事件裡缺席,卻在地球另一端的加州看見了民主進步的可能。或許更大膽的說,三年在加州「黃金時光」,阿涅絲不在法國的時空中與同儕經歷激情與挫敗,因此在生命經驗與時代認同上有了歧異,卻也讓她的創作歷程開出更瑰麗多變的花朵。

1980年代初,阿涅絲更回到加州拍攝了《牆的呢喃》(Mur Murs)與《紀錄說謊家》(Documenteur)。阿涅絲說自己見證了加州的愛與和平、戴著鮮花的孩童和自由相擁的音樂會,她相信這裡的人不僅提出政治訴求,還追求某種跨越藩籬的手足之愛讓她深受感動。她說雖然自己不在巴黎,但她也看見了其他法國同胞們沒有看到的。

那麼,什麼是法國同胞們沒有看到的呢?《1968黑豹黨》紀錄了一個烏托邦般的夢幻國度,團結有秩序的集會現場,樂音悠揚群眾歌詠自由,人人手擁一本毛語錄,女性享有平等地位,多位女性擔任黨部重要幹部,所有人侃侃而談政治訴求與信念,高舉拳頭可以宣示理想,舉起槍械可以為自由犧牲。

片中訪問到女性重要黨魁凱瑟琳・克里弗(Kathleen Cleaver),她主要掌管黨部對外公關事宜,提倡解放黑人自然捲髮與膚色,她說黑人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外在的美麗,為此感到無比驕傲,甚至連白人也想要如此自然的假髮,這很美麗不是嗎?或許就是此番情景撼動了當時的阿涅絲,《1968黑豹黨》成了她創作歷程中女性自我覺醒的重要轉捩點,讓她開始思索女性的處境,因為黑豹黨的女性是她遇到第一個勇敢說出:我們可以制定自己的規則,我們可以創造出屬於女性的論述。

無標題